黃國能
摘 要:我國教育的模式已經向融合教育方向發(fā)展,特殊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特殊教育環(huán)節(jié)也需要根據國家的教育發(fā)展方向進行調整,從而使特殊學生與普通學生之間的差距不斷縮短,滿足特殊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融合教育的實施,要求學校與教育師資的融合,要求教育師資的有效培養(yǎng)要配上相適應的融合課程。特殊教育體系中如何融合教育課程最為關鍵,文章對融合教育背景下學科課程與教學課程的建設進行探究,旨在為特殊教育學校提供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特殊教育;融合教育體系;學科課程;教學課程;建設研究
中圖分類號:G760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1-18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6-0127-02
一、引言
國際上對融合教育進行了研究,由于融合教育擁有較大的優(yōu)勢,我國教育學者也加入了融合教育的研究,促進我國教育的不斷發(fā)展。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融合教育手段的學校能夠提升教育系統(tǒng)的效能,能優(yōu)化學生的培養(yǎng)過程,滿足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特殊教育是我國教育環(huán)節(jié)中的特殊教育體制,雖然學生與普通學生不同,但是不能阻滯特殊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要在教育過程中融入融合教育,有效建設學科課程與教學課程,滿足特殊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二、融合教育與特殊教育的關聯(lián)性分析
融合教育的本質是要改變社會中存在的一切不平等現(xiàn)象,從廣義的概念角度看,融合教育是要實現(xiàn)讓所有學生都得到學習機會并不斷提升自我的目標。融合教育起源于特殊兒童的教育,如今普通學校也重視起融合教育的作用,在學校運營過程中融入融合教育。由于融合教育起源于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更應該充分發(fā)揮出融合教育的作用,根據特殊學生的特點,在學科課程與教學課程環(huán)節(jié)大力研究和建設,促進特殊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三、融合教育中一般教育與特殊教育的理念
融合教育與課程進行融合,目的是要以普遍課程作為特殊教育課程的基本內容,促進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掌握基礎教育的知識,實現(xiàn)全面性的發(fā)展。在融合課程的教育下,教師要充分挖掘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的潛力,使其與普通學生的距離不斷縮短,將其培養(yǎng)成高質量人才。
四、基于特殊教育與一般教育融合的學科課程與教學課程建設
(一)學科課程建設研究
1.隨班下的特殊教育與一般教育
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會出現(xiàn)隨班就讀的情況,隨班就讀環(huán)節(jié)一直是我國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重要問題。隨班就讀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無法讓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享受優(yōu)質的教學過程。由于就讀質量低下,教師在解決這一問題時會更多地關注保障體系,并未對課程如何滿足隨班就讀學生的需求產生重視。課程的建設不只針對教育理念與方法,還包括課程培養(yǎng)的目標,培養(yǎng)目標是教學過程中的核心。教育學者要加大力度研究隨班就讀課程的建立,滿足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需求。
2.課程設計時兼顧特殊教育與一般教育
我國對特殊學生的教育理念是通過有效的教育手段,使特殊學生與普通學生的距離不斷縮短,與普通學生一樣擁有專業(yè)技能,投入社會建設中,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為了滿足這一要求,教師需要在教育過程加大研究力度,將有效培養(yǎng)特殊教育學生的方法運用于實際教學過程中。
特殊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手段下,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素養(yǎng),在社會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由于融合教育與課程有效融合的理念是我國教育的發(fā)展方向,教師在特殊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以融合教育為根本,在課程的設計中實現(xiàn)與融合教育相融合,使特殊教育學生與普通學生一樣在我國教育的環(huán)境下共同成長。
針對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的課程設計可以采取通用課程設計方式,所謂的通用課程設計是指所有特殊學生都能夠參與普通課程學習的一種課程設計方式,其通過實際運用已經擁有了實際性的成果。通用課程設計的理念來源于建筑領域,建筑領域中的設計是采取無障礙通用設計的理念進行建設,教育學者對建筑領域中的這種無障礙通用設計理念與課程設計進行了融合,發(fā)現(xiàn)很適合特殊學生,進而研發(fā)出了通用課程設計的理念。
通用課程設計擁有三個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呈現(xiàn)方式多樣化、表達方式多樣化、參與方式多樣化。呈現(xiàn)方式多樣化是指同一學習的內容根據不同學生的感知能力進行調整或者是替換,減少學生學習的阻礙。表達方式多樣化是指學生在學習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學習表達的運作機制。參與方式多樣化是指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學習方式,而教師根據學生的喜好匹配互動模式,這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教師在對通用課程設計時,要設置三個課程,包含標準課程、調整課程、替代課程。調整課程與替代課程是為了滿足有特殊需要的特殊學生而進行的個性化課程設計,調整課程與替代課程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達到融合教育的目標。
例如,在教學自由朗誦一課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特殊學生殘疾類型不同,眼疾、聾啞學生是無法進行朗誦學習的,教師可以在一節(jié)課中設置三種課程:標準課程為自由朗誦課程;調整課程為眼疾學生而設,即教師朗讀一句、眼疾學生跟讀一句;替代課程為聾啞學生而設,課程內容包括識字與書寫文章。通過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課程的教學模式,使特殊教育學生實現(xiàn)了共同提升學習能力的目標。
3.漸進式推動特殊教育與一般教育的改革
根據國際對融合教育的研究,特殊教育課程的建設關系著我國整個特殊教育體系。教育學者在對特殊教育課程建設進行研究時,要將特殊教育學校、隨班就讀問題與整個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相關聯(lián),將這三點有效融入融合課程設計中,實現(xiàn)一體化,確保不遺漏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樣會逐漸提高融合教育課程的質量。參與課程改革的教育者要包含教育人員與特殊教育的專業(yè)人士,兩者的建設理念相互融合能提高融合課程的建設質量,充分發(fā)揮出融合教育的作用。
(二)教學課程建設研究
1.教學課程要選擇符合特教特征的教學內容
融合教育下的課程內容要擁有綜合性能、整合化知識與技能,特殊教育課程內容要以融合教育下的課程內容為核心,根據特殊學生的認知能力,運用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教學方式,高質量傳授教學課程內容。教學課程內容要以特殊教育學生為核心,利用生活與知識內容相結合的方式,讓特殊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知識。
例如,在教學數學三視圖時,教師可以把學生生活中的物體與三視圖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男生都比較喜歡車,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個車的模型,此模型能夠將車的內部構造完整地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車,實現(xiàn)與三視圖教學內容相符合的目標。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次觀察車的模型,并且要與前一位同學看的角度不同,從而了解車的不同視圖。然后,再引入三視圖的課程。通過課程與學生的生活相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提升課程傳授的質量,實現(xiàn)教學目標。
2.教學課程內容設置具有特教特色的標準
教學課程內容設置的標準采取循序分層、切入點的尋找、對接可及技能方式。在循序分層中,根據特殊學生的年級設置教學課程內容。切入點的尋找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知識的復雜度、難度、靈活度,在切入點尋找完成以后確定知識和技能要求,知識和技能要求能夠讓學生接受,提高學習效率。對接可及技能是為殘疾過重、不能學習的學生而設計。教師利用替換的方式,改變教學內容,變成適應這類學生學習的內容,可以把教學內容改變成社會適應、溝通能力、感覺運動的知識內容,達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的。
3.課程結構中特教內容的創(chuàng)建
在設計融合教育內容時,課程結構的創(chuàng)建是較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只有在課程結構的引導下,教師才能根據教學要求制定教學策略,從而不斷提升融合教育質量,讓特殊學生能夠掌握學科知識,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首先,必修課的設立。必修課的設立標準要以基本理論知識掌握能力與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為核心,根據特殊學生的特點編寫教材,內容包含口語能力培養(yǎng)、書寫能力培養(yǎng)、朗讀能力培養(yǎng)、寫作能力培養(yǎng)、書法能力培養(yǎng)等語文學科技能。另外,部分特殊學生屬于聾啞兒童,所以必修課還要包括手語的教學內容。針對盲童,必修課涉及盲文基礎知識。
其次,選修課的設立。選修課屬于拓展性知識領域,創(chuàng)設的目的是根據學生的喜好針對學科內容進行延伸,從而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科知識,促進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融合教育中要加入選修課的內容,擴大特殊學生的知識面,讓特殊學生與正常學生的學習內容一致。
再次,創(chuàng)建實踐課。當今時代下的教育理念是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并具備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與工作中的能力,實現(xiàn)理論加實踐的教育過程。融合教育中也要以此教育理念為教學核心,教師在創(chuàng)設課程結構時,要加入實踐課的教學內容,讓特殊學生能夠把自身學習到的知識內容用于實際生活中,從而有效培養(yǎng)特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融合教育環(huán)境下的學科課程與教學課程建設,能使學科課程與教學課程中融入融合教育。教師要根據融合教育理念設計學科課程和教學課程,讓學科課程與教學課程滿足特殊教育學生的學習需求,改變以往的特殊教育學生適應學科課程與教學課程,讓特殊學生實現(xiàn)更長足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梅浩,張悅歆,錢志亮.融合背景下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發(fā)展探析[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8(8):15-21.
[2]白瑞霞.融合教育背景下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的合理發(fā)展[J].中國教育學刊,2018(1):61-64.
[3]鄧 猛,潘劍芳,關文軍.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國高等院校特殊教育專業(yè)建設的思考[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5(6):1-7.
[4]梁松梅.新時代融合教育呼喚融合教師隊伍[J].基礎教育論壇,2019(47):1.
[5]王希海,王? 敏,白? 瑞.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殊教育專業(yè)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J].綏化學院學報,2019,39(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