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惠超, 陳繼明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常州第二人民醫(yī)院 婦產科, 江蘇 常州, 213000)
卵巢囊腫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易導致排卵障礙、月經紊亂等疾病,臨床常通過手術剝除病灶進行治療[1-2]。卵巢具有調節(jié)女性機體神經內分泌功能的作用,因此在行囊腫剝除術時,應盡可能減少對卵巢的損傷,最大程度地維持卵巢正常生理功能[3-4]。本研究選取接受治療的100例卵巢囊腫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卵巢囊腫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0例卵巢囊腫患者為研究對象,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后納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卵巢囊腫的診斷標準,在術前未使用激素藥物治療,且均無凝血功能障礙、內分泌疾病及手術相關禁忌證。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50例。觀察組年齡21~42歲,平均(32.81±5.64)歲; 囊腫平均直徑(6.82±1.32) cm。對照組年齡22~43歲,平均(33.55±5.81)歲; 囊腫平均直徑(6.78±1.35) cm。2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行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具體操作如下。患者行全身麻醉,取仰臥位,將臍孔作為穿刺孔,建立12 mmHg的氣腹,在麥氏點和反麥氏點分別做穿刺孔將其作為操作孔。置入腹腔鏡探查患者卵巢囊腫情況,將囊腫固定在子宮前方的位置,于卵巢皮質間隙分離囊腫。剪開卵巢周圍組織,清除囊腫內液體,并沖洗腔隙組織。使用雙極電凝法止血,并縫合傷口,之后實施常規(guī)術后護理。對照組患者行開腹卵巢囊腫剝除術,在治療時嚴格按照開腹手術的要求對其進行治療。
比較2組患者的手術基本情況,包括出血量、手術時間、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住院時間, 3個月后性激素水平及囊腫清除率,并探討其安全性。分析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卵巢囊腫的臨床效果。VAS評分共計10分,分數(shù)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低。性激素指標包括黃體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所有患者在術后3個月清晨空腹抽取4 mL靜脈血,使用離心機進行離心取上清液,置于冷凍冰箱中冷凍保存送至實驗室,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患者的LH、FSH、E2水平。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并行t或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血量、VAS評分、住院時間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基本情況比較
2組LH、FSH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E2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3個月性激素水平比較
觀察組50例(100.00%)患者均成功清除卵巢囊腫,其中3例(6.00%)出現(xiàn)術后并發(fā)癥; 對照組44例(88.00%)成功清除卵巢囊腫,其中10例(20.00%)出現(xiàn)術后并發(fā)癥。觀察組卵巢囊腫清除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6.383,P=0.012),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4.332,P=0.037)。
卵巢囊腫是婦科常見良性疾病之一,包括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單純囊腫、良性囊腫等類型。此疾病的發(fā)生與遺傳、患者生活方式及環(huán)境、內分泌系統(tǒng)的紊亂等多種因素有關。早期可無明顯臨床癥狀,多因卵巢激素水平改變導致月經周期紊亂、陰道不規(guī)則流血、雄激素過多引起體毛加重以及腹部摸到包塊或腹痛等原因至醫(yī)院就診。手術作為卵巢囊腫的主要治療手段,術式的選擇與患者年齡、卵巢儲備功能水平、對側卵巢情況以及患者對生育的需求有關。隨著手術微創(chuàng)化理念的不斷普及以及患者對于術后瘢痕美觀化的追求,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基本已取代了經腹卵巢囊腫剝除術[5-6]。
卵巢囊腫對卵巢組織有擠壓損傷,在剝除囊腫壁時,不可避免會對正常卵巢組織造成損傷,其對卵巢儲存功能以及激素水平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會導致卵巢早衰[7]。目前,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已具備較高可行性及安全性,腹腔鏡高清鏡頭對卵巢組織的放大作用及腹腔鏡操作器械的精細操作,更大程度保留了卵巢組織,但能量器械的高溫會導致卵巢皮質血管損傷,進而影響血供導致卵巢殘留組織損傷。研究[8]表明,雖然電凝止血速度快,但從遠期角度來看,縫合止血對于卵巢激素水平影響較小。腹腔鏡術式因術中卵巢無法較好固定,止血速度較經腹術式慢,縫合止血時也應注意進針不應過密、過深以免影響血供。剝離囊腫壁時,術者需應對卵巢解剖結構熟練掌握,動作應輕柔,避免暴力操作導致卵巢正常組織意外損傷[9]。因此,腹腔鏡術式較經腹術式難度更高。研究[10]表明,腹腔鏡術式會減少短期內卵巢竇狀卵泡數(shù)量,影響患者術后妊娠概率,因此對于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合并不孕癥的患者,可選擇經腹術式治療。也有研究[11]表明,腹腔鏡術式可以通過采取水分離法剝離囊腫壁,這種方法對術后卵巢儲備功能的影響相對較小,術后恢復也較快,適合有迫切生育需求但患有不孕癥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妊娠率。
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比較,腹腔鏡手術切口小,可以減少術后感染,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出血量、VAS評分、術后3個月E2水平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出血量越高代表手術對患者身體造成的負面影響越大,需要的住院時間及術后恢復時間越長,患者經濟壓力越大[13]。VAS評分降低說明患者治療痛苦減少,治療滿意度提高[14]。卵巢囊腫和性激素水平之間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 E2水平下降幅度越大,代表治療效果越好[15]。本研究中,與開腹囊腫剝除術比較,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可以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降低VAS評分,治療效果較好。此外,觀察組卵巢囊腫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是由于開腹卵巢囊腫剝除術會造成較大手術切口,造成術中出血量較多,影響手術視野,而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可直視卵巢情況,因此手術視野較好,能更準確地定位病灶位置。此外,其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切口小、術中出血量少、卵巢囊腫清除率高、術后感染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等優(yōu)勢[16]。
綜上所述,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比較,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不僅能夠減少術中出血量,加快康復速度,而且能夠提高囊腫清除率,降低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治療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