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審議通過的《廣州市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實施辦法》提出見義勇為的獎勵標準為1萬元到100萬元,事跡特別突出、影響特別巨大的,酌情增加撫恤慰問獎金。該辦法還明確,見義勇為人員因見義勇為工傷,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但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逐月發(fā)放基本生活費。
重獎見義勇為是一種肯定與激勵,不過呵護和禮遇見義勇為,真正的難點是如何解決那些因見義勇為受傷致殘人員生存困境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難題。畢竟一些見義勇為之舉對當事人造成的傷害是終身的,特別是一些傷害影響到其勞動就業(yè),那么一次性的獎勵與救濟的額度再高,也不一定能夠免得了今后生活困難的“賬單”。所以,比重獎“一錘子買賣”更重要的是保障兜底的“細水長流”,這也是立法與實踐中的難點。
廣州市此次審議通過的辦法在保障上有很大的突破。該辦法將見義勇為傷害明確視為工傷,打通了保障渠道,由成熟的保障制度兜底。工傷保險制度是著眼于勞動者因工作受到傷害導致權益受損,從醫(yī)療、撫恤、康復、傷殘津貼、勞動就業(yè)等方面提供一條龍、終身的待遇保障。見義勇為人員能夠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可以有效保障其傷殘后的基本生活。
同時,對于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無法享受到工傷保險待遇的,由政府“終極兜底”。如,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從區(qū)級人民政府見義勇為專項經(jīng)費中,逐月發(fā)給其不低于當?shù)厣弦荒甓瘸擎?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月平均標準的基本生活費。這相當于將見義勇為受傷人員視同健康勞動者,按正常勞動收入進行經(jīng)濟補償,保障當事人不會因傷殘影響到經(jīng)濟收入。
為見義勇為人員的權益兜底,守住他們可能傷殘后生存、生活的基本盤,才能賦予見義勇為弘揚正義更足的底氣,基于價值導向的獎勵才會是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