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曉慧
(山東省聊城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聊城252000)
糖尿病腎病屬于中醫(yī)“尿濁”“水腫”“腎消”等范疇,為消渴病日久,腎氣受損所致。該病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是終末期腎病的首要致病因素,常可引起多臟器衰竭,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西醫(yī)治療糖尿病腎病以延緩腎功能減退和蛋白尿進展為主,尚不能從根本上阻止腎衰竭進程。本研究選取60例糖尿病腎病(脾腎陽虛證)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中藥硬膏熱貼敷輔助治療該病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聊城市中醫(yī)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腎病(脾腎陽虛證)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49~65歲,平均(54.2±3.3)歲;平均病程(12.5±2.8)年。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8~69歲,平均(55.3±3.6)歲;平均病程(12.6±3.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考《糖尿病腎病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試行方案)》[2]。①西醫(yī)診斷標準: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腎臟損害;有糖尿病病史,或有腎病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伴有高血壓病,眼底可見微血管瘤,尿白蛋白排泄率6個月內連續(xù)2次>20μg/min(或>30 mg/24 h)。②中醫(yī)診斷標準:辨證為脾腎陽虛證,主癥為神倦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軟,氣短懶言;次癥為面色萎黃,納差食少,肢體麻木,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苔白、邊有齒痕,脈沉細尺弱。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心肺疾病及其他器官衰竭患者。②惡性腫瘤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
2.1 對照組 給予降糖及降壓藥物治療,控制血糖及血壓在正常范圍。同時給予羥苯磺酸鈣分散片(江蘇萬高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288,0.25 g/片)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10100,2 m L/支)6 m L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 L靜脈滴注,每日1次。治療2周。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硬膏熱貼敷治療。處方:干姜、桂枝、附片、巴戟天、茯苓、澤瀉、地膚子各10 g,肉桂8 g,黃芪15 g,白術12 g。上藥研磨成粉,取約50 g藥粉采用姜汁調和后,以凡士林賦形成膏狀,用膏藥布固定于雙側腎俞,并使用TDP神燈(重慶航天火箭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型號CQ-25)照射0.5 h,24 h更換1次中藥膏。治療2周。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根據(jù)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情況評定療效,主癥和次癥根據(jù)癥狀嚴重程度分別計1~3分[3]。顯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30%≤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69%;無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29%??傆行剩?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24 h尿蛋白定量。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兩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并進行比較。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7%(26/30),高于對照組的63.3%(19/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糖尿病腎病(脾腎陽虛證)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24 h尿蛋白定量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糖尿病腎病(脾腎陽虛證)患者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mg/24 h,±s)
表2 兩組糖尿病腎病(脾腎陽虛證)患者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mg/24 h,±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 2 052.56±368.45 1 085.34±210.43△▲對照組 30 2 103.54±275.32 1 607.23±310.08△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發(fā)癥之一,病理表現(xiàn)為腎小球結節(jié)樣病變與腎小動脈玻璃樣病變,并伴有持續(xù)的微量蛋白尿[4]。該病與糖脂代謝紊亂、血流動力學變化、氧化應激反應等有關[5]。目前,西醫(yī)治療該病主要是糾正代謝紊亂、控制血糖及減少蛋白尿。羥苯磺酸鈣可拮抗腎臟組織內氧自由基增殖,調節(jié)腎組織內糖代謝功能,減輕腎小球毛細血管脆性與通透性,延緩或逆轉腎小球硬化。疏血通注射液中的地龍含有豐富的纖溶酶,其纖溶活性較強,可改善腎臟微循環(huán),延緩腎衰竭;水蛭素能降低凝血因子活性,調節(jié)腎臟供血循環(huán),抑制血栓形成[6]。
糖尿病遷延日久,耗氣傷陰,五臟受損,兼夾痰、熱、郁、瘀等致病。發(fā)病之初,為氣陰兩虛,漸至肝腎陰虛;病情遷延,陰損及陽,傷及脾腎;病變晚期,腎陽衰敗,濁毒內停,或見氣血虧損,五臟俱虛。治療當以溫補脾腎、益氣養(yǎng)陰為主。本研究所用中藥硬膏方中的附片與干姜均為純陽之品,能溫腎助陽,化氣行水,兼暖脾土,為君藥。桂枝、黃芪健脾補氣固表,散寒利水,防止利水過多傷其正氣;肉桂、巴戟天可溫補腎陽;白術、茯苓既可健脾補氣,又可滲水利濕,共為臣藥。澤瀉通利小便;地膚子利尿消腫,清熱解毒,止癢,為佐使藥?,F(xiàn)代藥理學研究顯示,黃芪能有效降低腎病綜合征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血白蛋白水平[7];白術有促進胃排空及小腸推進功能的作用,且能促進電解質尤其是鈉離子排泄[8]。腎俞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背俞穴,對腎病的治療有特異性。研究表明,經腎俞中藥穴位敷貼透皮給藥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改善早期腎功能損害,延緩糖尿病腎病進展[9]。本研究中,在中藥硬膏熱貼敷基礎上加TDP神燈照射,可促進藥物的藥效直達病所,增強溫脾補腎、利水化濕的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中藥硬膏熱貼敷輔助治療糖尿病腎病(脾腎陽虛證)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延緩疾病進程,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