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良
案例:梁某是某校七年級學生。2011年9月6日上午,教師張某正在梁某所在的班級上課。由于梁某和同桌在課堂上嬉鬧擾亂了課堂教學秩序,張某便把梁某叫到講臺前,不僅連扇了梁某兩記耳光,還讓他在走廊上罰站直到該節(jié)課結(jié)束。自此之后,梁某精神上受到了打擊,行為變得怪異,經(jīng)常亂扔東西。為此,梁某的家長將梁某送到醫(yī)院做檢查,最終梁某被確診患上了精神分裂癥。為治好該病,梁某的家長花了2萬余元的醫(yī)療費。2012年2月1日,梁某以學校疏于管理,教師體罰學生導致其患上精神分裂癥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學校和張某賠償醫(yī)療費、傷殘賠償金等合計18萬余元。在該案件審理過程中,法院委托某醫(yī)學會鑒定中心給梁某做了病情鑒定,鑒定結(jié)論為:被體罰這一事件是導致梁某患上精神分裂癥的誘發(fā)因素,系間接因果關系。學校認為,張某體罰梁某的行為是個人行為,并不是職務行為,與校方無關,不同意連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張某認為,梁某違反課堂紀律,自己是在履行職務行為,幫助梁某糾正錯誤行為,應由學校承擔侵權賠償責任。法院審理認為,被告張某在履行教育職責過程中,對原告梁某未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教育,而只是對梁某進行體罰,間接導致梁某患上精神分裂癥,主觀上存在過錯,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被告張某的行為應被認定為職務行為,依法應由其所在的學校對外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分析:本案中,有幾個法律問題,需要加以分析:
1.張某體罰梁某,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判斷行為人是否承擔侵權責任,需要判斷其行為是否符合侵權責任的四個構成要件。一是要有損害事實。本案中,梁某患上精神分裂癥,花了2萬余元的醫(yī)療費,就是損害事實。二是行為違法?!吨腥A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29條第2款規(guī)定:“教師……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本案中,張某體罰梁某的行為,違反了該款規(guī)定,其行為是違法的。三是因果關系成立,即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因果關系,違法行為為因,損害事實為果。本案中,張某體罰梁某的行為是間接原因,梁某身體受到傷害,進而患上精神分裂癥是結(jié)果,它們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四是行為人存在主觀過錯,即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時,其主觀上存在過錯。本案中,張某體罰梁某的行為,是存在主觀過錯的。張某因體罰行為對梁某造成傷害,符合侵權責任的四個構成要件,因此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2.張某體罰梁某,主觀上存在的過錯是故意?!肮室狻笔侵感袨槿祟A見到自己行為的結(jié)果,仍然希望或放任這種結(jié)果的發(fā)生。對于行為人故意的判定,即通過判定行為人主觀心理狀態(tài)來確定其是否存在故意。這種判定方法的實施步驟為:第一步,確定行為人對損害結(jié)果的發(fā)生有無預見。如果行為人認識到其行為將發(fā)生損害他人利益的后果,就是有預見。第二步,如有預見,仍然希望或放任結(jié)果的發(fā)生,就是故意?!跋M笔侵感袨槿送ㄟ^一定的行為努力追求行為后果,努力造成行為后果的發(fā)生,是直接故意?!胺湃巍笔侵感袨槿穗m不希望其行為后果發(fā)生,但并不采取避免損害后果發(fā)生的措施,以致造成損害后果,是間接故意。一般而言,只要確定行為人的行為是否出于故意,就能很好地解決責任問題,沒有必要區(qū)分直接故意或間接故意。本案中,張某已經(jīng)預見到體罰行為會對梁某的肉體和精神造成傷害,但依然希望這種傷害結(jié)果的發(fā)生,因此可以認定張某在主觀上存在故意。
3.張某應當承擔部分侵權賠償責任。本案中,法院委托某醫(yī)學會鑒定中心給梁某做了病情鑒定,鑒定結(jié)論為:被體罰這一事件是導致梁某患上精神分裂癥的誘發(fā)因素,系間接因果關系。因此,張某的侵權行為只是造成梁某傷害的間接原因,梁某自身的健康狀況才是導致其患上精神分裂癥的直接原因。法院審理認為,被告張某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這里所說的“相應的民事責任”,即按照過錯程度、造成傷害的原因力比例,由張某承擔一定比例的侵權賠償責任,其余部分由梁某本人承擔。
4.學校應當承擔張某的侵權賠償責任。一般而言,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即自負責任。但也會有特殊情況,即由侵權人所在單位承擔侵權人的侵權賠償責任。對于單位來說,它承擔了替代責任?!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條規(guī)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zhí)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guī)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這條規(guī)定的就是替代責任。本案中,學校應當承擔替代責任。學校作為一個組織,它所承擔的教育教學任務,是由教職工履行職務行為去完成的。教職工履行職務的行為,應被認定為學校的行為;教職工履行職務的后果,在法律上歸屬于學校。因此,教職工在履行職務過程中的侵權行為,造成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的后果,應由學校承擔。法院審理認為,被告張某的行為應被認定為職務行為,依法應由其所在的學校對外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張某對梁某的體罰行為,被法院認定為履行職務的行為,張某履行職務需要承擔的侵權賠償責任,即一定比例的侵權賠償責任,應由張某所在的學校承擔,而不應由張某本人承擔。
5.學校就承擔的侵權賠償責任,可以向張某追償?!秾W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27條規(guī)定:“因?qū)W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履行職務中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予以賠償后,可以向有關責任人員追償。”“追償”是指學校向受傷害學生支付賠償金后,可以向違法履行職務的教職工追索。學校行使追償權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學校已經(jīng)向受害學生賠償了損失。追償?shù)男再|(zhì)決定了只有在學校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的前提下,才會產(chǎn)生追償問題。這是學校行使追償權的前提條件。二是追償以教職工履行職務行為有過錯為條件,且過錯必須達到一定程度,即故意或重大過失。本案中,張某對梁某的侵權行為,是履行職務行為造成的,且主觀上是故意的,間接導致梁某患上精神分裂癥。因此,學校在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后,可以向張某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