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張展星,趙黎萍,謝清芳,申貴玉,邊 防,蔣冬梅,劉 燕,褚慶文
(上海市寶山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上海 201999)
相關文獻[1-2]報道,90%以上的自殺者生前有心境障礙、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癥等一種以上精神障礙。約2/3自殺死亡者生前明確表達了其自殺意念[3-4],自殺意念是導致自殺行為發(fā)生的心理過程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和必然階段[5-6]。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自殺通常是突然發(fā)生的行為,預測難度大[7]。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自殺風險評價措施中,自殺意念是一個最重要的評價指標[8]。精神分裂癥患者感知的病恥感與自殺觀念相關,病恥感還會導致患者不愿接受專業(yè)幫助[9-10],自殺意念通常不暴露,難以通過直接報告發(fā)現(xiàn)。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意念的相關影響因素,對預防其自殺具有重要意義,可減少自殺行為或自殺給患者本人及其家庭、社會帶來的沖擊和傷害。因此,本研究選取在上海市寶山區(qū)精神衛(wèi)生中心就診的895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本中心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意念危險因素,為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防治工作提供參考依據(jù)。
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本中心連續(xù)入組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入組標準:1)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中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2)由本中心2名精神??浦髦吾t(yī)師均確診為精神分裂癥;3)年齡16~40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納入對象自愿參與本研究,征得監(jiān)護人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5)能理解測查內容并能完成測查者。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軀體疾病、腦器質性疾病者;文化水平過低,難以理解心理測查者。本研究方案經(jīng)本中心倫理委員會批準。
956例患者進入篩選,61例未完成評估或自動退出研究。共入組895例,其中,男502例,女393例,平均年齡(27.52±5.60)歲。
1.2.1 研究流程
首先由1名精神科主治醫(yī)師篩選出符合入組標準的被試,然后再由另1名經(jīng)過評估培訓的精神科主治醫(yī)師復核診斷,并完成相關的評估內容。
1.2.2 自殺意念評估和分組
采用貝克自殺意念量表[11]:主要用來評估最近1周或既往最抑郁或自殺傾向最嚴重時候的情況。第4條(您主動嘗試自殺的愿望程度如何)和第5條(您希望外力結束自己生命的程度如何)判斷有無自殺意念,任何1個條目回答“弱”或“中等強度”則認為有自殺意念,如果上述2個條目均回答“沒有”則認為無自殺意念。據(jù)此895例患者分為自殺意念組188例和非自殺意念組707例。
1.2.3 人口社會學及臨床特征資料收集
1)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工作狀況、受教育程度、經(jīng)常吸煙(每天吸煙1支以上,連續(xù)或累計6個月)、大量飲酒(2瓶啤酒或56度白酒50 mL·d-1,>5次·周-1)、自殺意念史、首次發(fā)病年齡、病程、堅持服藥、其他內外科疾病等。
2)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定患者精神癥狀嚴重程度。PANSS共30項,其中陽性癥狀量表(SAPS)7項,陰性癥狀量表(SANS)7項,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項。1—7級評分,1表示無,2表示很輕,3表示輕度,4表示中度,5表示偏重,6表示重度,7表示極重度。因此,自知力等級程度由一般精神病理量表中的自知力條目評估,1—2為自知力存在,3—4為自知力部分存在,5—7為自知力缺乏[12]。
3)焦慮自評量表(SAS ):主要用于評估焦慮情緒嚴重程度,由20個條目組成,各項目以癥狀出現(xiàn)的頻度進行1—4級評分。焦慮自評量表分數(shù)越高提示焦慮情緒越明顯[12]。
4)抑郁自評量表(SDS):主要用于評估抑郁情緒嚴重程度。由20個項目(10個正向評分和10個反向評分)組成。各項目以癥狀出現(xiàn)的頻度進行1—4級評分。抑郁自評量表分數(shù)越高提示抑郁情緒越明顯[12]。
5)社會支持量表(SSRS):共10個大項(3個條目客觀支持、4個條目主觀支持、3個條目對支持的利用度),由被試者自行評定。量表總分(范圍為12~66分)為10條目計分之和,得分越高,表示社會支持水平越高[12]。
1.2.4 調查方法
所有調查由本中心經(jīng)統(tǒng)一培訓后的6名精神科醫(yī)師完成,醫(yī)師要求中級以上職稱,調查地點均為單一、安靜場所,調查員在旁邊進行解釋與引導,所有量表由精神分裂癥患者自填完成。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開始時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采用不記名方式,由經(jīng)過培訓的精神科醫(yī)生統(tǒng)一進行測試,檢查缺漏項,現(xiàn)場填答完畢后收回。
所得數(shù)據(jù)用SPSS2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分別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χ2檢驗,將在單因素分析中符合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進一步分析,通過Box-Tidwell方法(P<0.05)剔除連續(xù)自變量與因變量Logit轉換值之間不存在線性關系的因素,通過容忍度(Tolerance)<0.1或方差膨脹因子(VIF)>10,剔除引起共線性的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95例患者中,有188例患者出現(xiàn)自殺意念,其中,男128例占68.09%,女60例占31.91%;年齡16~39(27.28±5.57)歲;首次發(fā)病年齡14~35(20.64±4.07)歲;病程1~22(5.62±4.45)年;工作狀況:無工作146例占77.66%,有工作42例占22.34%;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學歷143例占76.06%,高中及以上學歷45例占23.94%。
有188例患者出現(xiàn)自殺意念,檢出率為21.01%,男性、經(jīng)常吸煙、大量飲酒、有自殺意念史、自知力存在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意念檢出率高,堅持服藥患者自殺意念檢出率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自殺意念人口社會學資料及自知力程度比較 n=895
表1(續(xù)) n=895
自殺意念組與非自殺意念組客觀支持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自殺意念組SAS、SDS總分顯著高于非自殺意念組,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SAPS、SANS、一般精神病理總分均顯著低于非自殺意念組(P<0.05或P<0.001)。見表2。
表2 自殺意念組和非自殺意念組患者臨床特征資料比較 分
分別以有無自殺意念(無=0,有=1)為因變量(Y),以性別、吸煙、飲酒、SDS標準分、SAS標準分、自知力程度、自殺意念史、堅持服藥、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SANS為自變量(X),變量選入標準為0.05,剔除標準為0.10,結果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吸煙、大量飲酒、自殺意念史、自知力存在、自知力缺乏、SDS得分高是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意念的危險因素,女性、堅持服藥、主觀支持分高是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意念的保護因素。賦值情況見表3,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見表4。
表3 患者自殺意念賦值表
表4 患者自殺意念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n=895
本研究結果顯示:21.01%的患者有自殺意念。這結果低于甘窈[13]報道的精神科門診患者自殺意念的發(fā)生率(41.32%)和顏鴻飛等[14]報道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意念的發(fā)生率(57.62%)。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研究對象不同。研究對象分別為精神疾病患者(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焦慮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驚恐發(fā)作、強迫癥、疑病癥、急性應激障礙)和社區(qū)≥15歲精神分裂癥患者,而本研究選取的是16~40歲精神分裂癥患者。2)自殺意念的界定時間不同,分別為既往有過自殺意念和自殺意念發(fā)生在近1周。
自殺意念史、SDS得分高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出現(xiàn)自殺意念的危險因素[13,15-16]。本研究結果也顯示上述2個自變量是患者出現(xiàn)自殺意念的危險因素;而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自知力存在和自知力缺乏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出現(xiàn)自殺意念的危險因素,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完全自知力有利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堅持接受藥物治療,且有利于規(guī)范治療的落實,但自知力完整的患者可能產生病恥感,對自己的預后也有較為消極的評估,易產生悲觀消極的念頭。自知力缺乏者,精神癥狀更重,SAPS分高,幻覺妄想癥狀嚴重,在幻覺妄想支配下容易產生自殺意念。關于疾病自知力對患者自殺意念的影響,有學者[17]認為部分自知力對患者具有積極意義,而完全自知力則是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意念的預測因素。本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吸煙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出現(xiàn)自殺意念的危險因素。這與煙草中含有的尼古丁有關,尼古丁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多巴胺的代謝,同時,精神分裂癥患者通過吸煙能夠減輕負性情緒[18];但是,患者也容易造成煙草依賴,誘發(fā)和加重抑郁癥狀,增加患者自殺意念。另外,大量飲酒造成精神分裂癥患者控制情緒的能力降低,酒精的存在也讓精神分裂癥患者攻擊性和負面情緒增多,同時,由于大量飲酒帶來的家庭、社會問題無疑也加劇了患者負性情緒,大大增加患者自殺意念出現(xiàn)的概率[19]。因此,對于有自殺意念史、SDS得分高、自知力存在、自知力缺乏、經(jīng)常吸煙、大量飲酒特點的高危人群,需要重點關注其自殺意念,以減少自殺行為的出現(xiàn),減少悲劇的發(fā)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女性、主觀支持得分高和堅持服藥是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意念的保護因素。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處于疾病狀態(tài)的患者,家庭、社會對其各方面要求較男性更低,心理承受的壓力相對較小,繼而引發(fā)的抑郁情緒較少,自殺意念出現(xiàn)概率也大大減少。2)主觀支持得分高反映了精神分裂癥患者能感受到來自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幫助,患者體會到家人和朋友對自己的關愛,大大減少了負性情緒的出現(xiàn),自殺意念明顯減少。3)不論是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還是復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藥物治療是疾病控制的關鍵,只有最大限度地控制患者的臨床癥狀,患者的社會功能才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患者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減少負性情緒,自殺意念也會減弱。提示,在臨床工作中需要加強精神分裂癥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建設,讓患者家屬參與到患者的疾病管理中,使患者能夠堅持服藥,定期復診,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預后。
綜上所述,自殺意念史、SDS得分高、自知力完全存在、自知力缺乏、經(jīng)常吸煙、大量飲酒是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意念的危險因素,主觀支持得分高和堅持服藥是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意念的保護因素。由于本研究是橫斷面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如本研究是通過問卷形式收集精神分裂癥相關數(shù)據(jù),收集的信息有一定的主觀性。后續(xù)可考慮進行多中心的研究,納入更多樣本以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殺意念相關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