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燕,陳秋梅,馮珊珊
(廣東省農墾中心醫(yī)院外六科,廣東 湛江 524002)
手掌部皮膚逆行撕脫傷屬于臨床常見手掌部損傷,多數(shù)患者伴有深部組織損傷。臨床治療手掌部皮膚逆行撕脫傷,往往給予直接原位縫合,撕脫皮膚在處理后重新植回原處,皮瓣修復與皮片移植等等。以往,臨床認為人體手掌部的淺靜脈比較纖細,因此不提倡溫和靜脈治療[1]。但近年來,臨床有研究[2]顯示,吻合靜脈治療手掌部皮膚逆行撕脫傷,具有較好效果。但也有研究[3]顯示,大部分手掌部皮膚逆行撕脫傷患者伴有嚴重的負面情緒,預后不佳。本研究基于此,探究分析了吻合靜脈治療手掌部皮膚逆行撕脫傷的臨床護理,現(xiàn)報告如下。
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70例手掌部皮膚逆行撕脫傷患者,將其分為兩組,每組35例患者。對照組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在15歲至47歲,平均(31.09±4.37)歲;肌腱外露24例,傷至掌腱膜11例。觀察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在15歲至45歲,平均(30.17±4.58)歲;肌腱外露22例,傷至掌腱膜13例。比較兩組手掌部皮膚逆行撕脫傷患者的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手掌部皮膚逆行撕脫傷患者均給予吻合靜脈治療,均給予臂叢神經(jīng)阻滯麻醉,常規(guī)清創(chuàng)后,在放大10倍的顯微鏡下探尋皮下靜脈兩斷端,尋找可供吻合的靜脈,給予吻合神經(jīng)。吻合成功后,在吻合口放置引流條引流,并給予石膏外固定。手術結束后給予抗凝血、抗感染、抗疼痛、抗血管痙攣、抗腫脹治療。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聯(lián)合一般護理,觀察組聯(lián)合綜合護理,流程如下:(1)心理護理:手是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織。但很多患者在受傷后,擔心自己會殘疾,擔心日后的生活、人們的目光,逐漸引發(fā)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進而導致心情沮喪,精神崩潰。因此,護理人員需要針對患者的負面情緒,給予干預,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消除患者的恐懼感。如解答患者的問題,向患者講述成功案例、落實人文關懷護理等。(2)基礎護理:保證病房干凈、整潔,室溫在24-26℃,每天給予紫外線燈消毒一次,室內濕度50%?;颊咂脚P,抬高患肢,在患肢下墊放軟枕?;颊叩氖中g區(qū)域需要給予60W烤燈照射,照射距離是30-40cm,可有效預防血管痙攣。術后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與量,觀察創(chuàng)口邊緣是否有紅腫、化膿等現(xiàn)象。(3)預防感染:術后連續(xù)14天給予抗生素,一天一次。(4)疼痛護理:術后及時給予止痛藥預防疼痛,從術后第一天起給予止痛泵維持鎮(zhèn)痛,連續(xù)三天;術后第四天,給予氟比洛芬酯或帕瑞昔布靜脈用藥緩解疼痛。
兩組手掌部皮膚逆行撕脫傷患者的(1)手術成功率,手術成功:皮膚全部成活或部分皮膚壞死但不需要二次手術。手術失?。浩つw大部分壞死,需要二次手術。(2)術后疼痛評分,采用數(shù)字評分法或視覺模擬評分法[4]評估,十分制,分值越高,患者的疼痛感越強。(3)護理滿意度評分,在患者出院前采用院內自制的調查表獲取,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
觀察組手術成功33例(94.3%),手術失敗2例(5.7%)。對照組手術成功29例(82.9%),手術失敗6例(17.1%)。兩組手術成功率對比,差異顯著(P<0.05)。
觀察組35例患者的術后護理滿意度評分(95.1±1.4)分高于對照組的術后護理滿意度評分(90.5±1.8)分,觀察組的術后疼痛評分(3.4±0.7)分小于對照組的術后疼痛評分(5.7±0.8)分,差異顯著(P<0.05)。
手掌部的皮膚具有特殊的功能要求及解剖特點,逆行撕脫,會導致手部靜脈回流不佳,因此手掌部皮膚逆行撕脫傷患者的血運障礙是瘀血,而非缺血。因此,臨床主要以吻合靜脈治療后,給予引流條引流,流出瘀血,促進手掌部愈合。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手掌部皮膚逆行撕脫傷治療期間聯(lián)合綜合護理,具有顯著效果。通過心理護理可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促使患者樹立治愈目標。疼痛護理可有效止痛,其他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 ,從而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可知,手掌部皮膚逆行撕脫傷應用吻合靜脈治療時輔以綜合護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