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噗哩
通常情況下,若非必要,我極少會告訴別人,我學心理學,涉及心理咨詢。
因為大部分人聽說后的反應,是這樣的:哇哦,好厲害呀,那你能不能幫我分析分析,我……(此處省略長篇陳述)是什么情況?
還有另一部分人,則是:麻鴨,好可怕,我都不敢和你講話了,別人心里想什么你是不是一下子都能看出來?感覺你能看透一切!可怕!
我:???
大哥,我只是學一門知識,掌握一項技能而已,不要被網(wǎng)上和電視劇里那種神乎其神的故事情節(jié)誤導好嗎?那都是劇情需要啊喂!
解釋的次數(shù)多了,難免會覺得心累。
雖然現(xiàn)在大家對心理學和心理咨詢的了解和接受度有所提高,但不得不承認,多數(shù)時候,還是處于比較淺層的階段,甚至有誤解。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來聊一聊,心理咨詢這個事兒。它其實沒那么玄乎,也不嚇人,只是萬千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1.何為心理咨詢?
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心理適應方面出現(xiàn)問題并希望解決問題的咨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
通常會將需要解決問題并前來尋求幫助的人稱為來訪者或者咨客,而稱提供幫助的人為咨詢師或咨詢者。
根據(jù)來訪者的實際需求,我習慣將他們大致分為三大類,方便闡述。
一種是被動來訪者,顧名思義,就是非自愿的,也沒有明確想要解決的問題和達成的目標。就有點兒像小時候我媽押著我去學琴似的,出發(fā)點是她的,我只是個安靜如雞的工具人。
第二種是抱怨者,他們意識到存在問題,也知道應該去尋求解決方法,但常用的應對方式,卻是抱怨。他們往往覺得自己是無辜的一方,期望別人會作出改變,認為這樣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第三種,則是真正意義上的來訪者,他們有明確想要解決的問題,有期許達到的目標,并愿意為此做出必要的努力和改變。
2.為什么需要做心理咨詢?
關于這個問題,那真的是千人千面了,就我個人而言,理由很直白:因為心理生病了呀。生病了就看醫(yī)生,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嘛。
鴉三千:因為需要排解,然而嘗試了很多方法,比如旅行,比如一個人靜靜地發(fā)呆,比如和朋友聊天傾訴……然而都沒有用,所以最后就選擇了咨詢。
小王子的狐貍:因為希望有人能夠認真對待我的不開心、焦慮、壓力和崩潰,認為這些都是正常的,而不是覺得我幼稚、矯情、脆弱、不成熟。
Cizo:想要了解自己(笑)。聽起來很奇怪吧?但當初就是因為這樣選擇的心理咨詢。想要看清自己和世界,想去面對最真實的自己,想知道客觀的心理咨詢者是怎么看待我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想和這個世界和解。
啊噗嚕派:倒不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或者尋求什么答案,只是想有個人能夠耐心認真地聽我說說話。什么事情聽多了都會煩,包括身邊最親密的家人和朋友(更何況身邊其實無人可說),所以想和心理咨詢師聊聊,雖然對方也不能時刻傾聽,但可以約定一個固定的時間,久了有時候反倒覺得更像是一種儀式。
延笑佐倉:因為需要專業(yè)的人來給我?guī)椭?。自己去開解自己的話,其實局限性很大,甚至可能鉆牛角尖,引出更多旁枝末節(jié)的新問題。而專業(yè)的咨詢師能夠讓我在安全的情況下探索自己的負面情緒,而我也需要他們的引導和解讀。
伊傻貝拉:在黑暗里待太久了,想要有人帶我走出去,想看看陽光下是什么樣子的。
可寶:因為生活太苦了呀,雖然做心理咨詢并不是說因此就能得救,但可以讓自己在面對這些苦時,能夠更坦然些,更從容些。想要有個溫和的人來傾聽,不用擔心會被隨意評判,可以安心地說出自己心底的任何想法。
3.心理咨詢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這是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情況,因為心理咨詢細分下來,可以劃分成不同的范疇,每一個咨詢師所擅長的領域不同,咨詢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作為一枚菜雞,我呢,就大概說說我的經(jīng)驗吧。
它是一個對談的過程,可能是“我問你答”,也可能是“你說我聽”,當然,多數(shù)時候,其實是二者相結合的。
一般會問開放式的問題,而不是直接回答“是”或者“不是”的那種。一來這樣達到的預期效果可能比較差,二來很容易冷場,場面陷入沉默后,其實雙方都會很尷尬的!
實不相瞞,作為一個在課堂上做模擬咨詢時,經(jīng)常絞盡腦汁不知道說什么的人,我個人覺得第二種可能性才是重點!
給大家舉個不成器的例子,一開始的時候, 我會跟咨詢者說,那我們開始吧,然后等著對方開口說話。然而對方很有可能不知道如何開口,或者糾結到底要說什么,于是我們大眼瞪小眼,沉默了好幾分鐘,而我臉上還堅強地要掛著和(僵)煦(硬)的微笑。
再后來,我會問,“你有什么想說的嗎?”“你最近有什么事情想和我分享嗎?”“和我說說你最近的情況呀?”等等。
雖然對方可能依然會有所糾結,但總歸要有人先開口嘛。
在心理咨詢中,可能還經(jīng)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你有什么感受?”。
老實說,如果是作為咨詢者的話,一開始其實我會抗拒去回答這個問題,尤其是在模擬咨詢的過程中,因為在我看來它是一個深度剖析的過程,是一個看清情緒的過程。
但多數(shù)人其實都習慣了隱藏自己的情緒,讓它“不被看到”,所以面對這個問題時,難免會比較擰巴。
不過坦然面對自己的感受和情緒,重視它們,正是心理咨詢的意義呀。
最后,和大家再絮叨幾句,如果我們面對的問題是一個迷宮的話,做心理咨詢,并不是說就直接給了你出口,而是提供一條能找到出口的路徑。
它沒有那么玄乎,也不是什么神經(jīng)不正常的表現(xiàn)。如果你覺得自己需要這方面的幫助,就請大方面對它。畢竟,每一個內(nèi)心,每一種情緒,都應該認真被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