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伶
摘 要:圖像史是中國地方志、社會史、地方文化史研究、編撰和出版的一個新領域。地方圖像史料的編輯出版不僅是地方志書出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存史、資政和育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會文化意義和史料價值。本文結合《平谷老照片》的編輯實踐,著重梳理分析地方歷史照片征集、考證、編輯、排版與裝幀設計等環(huán)節(jié)的要點。
關鍵詞:渠道營銷 編輯 精品書
編輯出版地方史志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圖像資料的豐厚和史志編輯的需要,有些原本僅作為插圖的人物照片已經(jīng)發(fā)展到單獨輯冊出版的水平。 2014年2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diào)“要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fā)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xiàn)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1]?!镀焦壤险掌粋€時代的記憶》(以下簡稱《平谷老照片》)就是一例很有意義的個案。歷史照片圖集的編輯出版工作應該如何開展?筆者結合《平谷老照片》編輯出版做一簡要梳理和分析,以請教方家。
一、《平谷老照片》選題意義
北京地區(qū)的文化記憶通常帶有很強的京城特色,多以皇權、英雄、名人等京內(nèi)記憶為主,鄉(xiāng)村、普通人的記憶則很少受到關注。著眼于鄉(xiāng)土民間的文化記憶對豐富北京文化記憶意義非凡,《平谷老照片》稱得上留存了一份北京鄉(xiāng)村生活的珍貴影像集。
《平谷老照片》是平谷區(qū)第一部歷史照片圖集,作者為著名收藏家李潤波。該書生動再現(xiàn)了平谷從1921年以來至今近百年的歷史畫卷。該書從大約5000幅的收藏品中精選800幅老照片結集而成,涉及8000人、400個家庭、200個機關單位和80多個村莊。所以說,這是一份內(nèi)容豐富、凝重厚實的集體記憶。
由于整本書以普通勞動者為主體,內(nèi)容生動、豐富,屬于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面世后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在閱讀中,人民群眾關于前輩、師長、同事、鄉(xiāng)鄰的美好記憶被喚醒,關于前輩通過艱苦奮斗取得幸福生活的真實記憶被喚醒。正是由于這一點,該書于2018年11月面世,印數(shù)4300冊,一年內(nèi)售罄,在優(yōu)先實現(xiàn)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取得了較好經(jīng)濟效益。
二、地方歷史照片圖集的編輯出版
地方歷史照片圖集編輯是嚴肅之事。傳統(tǒng)史學研究以文字文獻為主,較少使用圖像史料,而歷史照片圖集的編輯則以圖像史料為主,使用適量的文字記述歷史。歷史照片圖集的編輯可以更生動地讓老照片說話,鑒往知來。韓叢耀認為:“用圖像建構歷史是非常嚴肅的事情,是在構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場域,書寫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視覺檔案史……只有尊重歷史、正確認識歷史,才有資格用歷史圖像的方式建構歷史,這樣的圖像史學研究文本才能做到圖文同源、圖文互融、圖文互證、圖文互構?!盵2]鑒于目前機構或區(qū)域人物歷史照片圖集整理編輯工作處于起步階段,建議有志于此的讀者參考錢茂偉的《中國公眾史學通論》。該書在作者反復實踐、主動反思的基礎上完成,可操作性強。[3]要而言之,在編輯過程中,對圖像史料,我們首要關注的不是圖片本身有沒有藝術性,而是關注圖像的歷史性,通過某一主題將相互關聯(lián)的圖片按照時間、人物關系等維度將其連綴在一起,揭示歷史發(fā)展的脈絡。如何將老照片編輯成書,筆者以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圖像史料的征集與考證
歷史照片圖集背后是大量的老照片的征集、考證、撰寫與甄選等繁重工作。如果沒有當?shù)匚幕鞴懿块T的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很難順利開展。歷史照片圖集的編輯要堅持對歷史負責的態(tài)度,通過大量深入細致的調(diào)查考證工作,盡可能為每張照片完善其相應文獻記錄,包括照片主人公的個人信息、合影上人物之間的關系,有些照片還要備注具體歷史背景。李潤波在總結多年的收藏經(jīng)驗時說:“一張照片,不管時間多久遠,沒有相關信息,史料價值就將大打折扣,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照片上僅有的一點信息也會因為難以考證而徹底消失。而如果及時挖掘,把相關信息附上去,這張照片就是一件人文檔案,是歷史文物,就等于附上了靈魂,可以永久流傳下去。”
(二)歷史照片圖集的編輯
圖像史料征集工作結束后,如何編輯成書呢?相對于文字類史書,歷史照片圖集的資料屬性更強,多數(shù)出版目標是“存留圖像記憶”,也就是將圖像資料分門別類地記載而不做理論分析。編輯就像串珍珠項鏈,用必要的文字記錄將一顆顆散落的珍珠進行串聯(lián)。
在內(nèi)容組織上,常見的方法或是首先撰寫機構或區(qū)域的大事記,然后在大事記的基礎上以時間為線索,按照事件的發(fā)展或人物關系將照片連綴起來;或是先將圖像資料按相對集中的主題分類,然后再分門別類地按照一定的次序或更細的類別平行記錄。在具體工作中參與編輯的作者有的受過較好的歷史學訓練,有的沒有受過系統(tǒng)的歷史學訓練。有時候,由于缺少歷史學訓練基礎,定稿時只有照片和圖題,內(nèi)容不系統(tǒng)。還有的時候,同一本歷史照片圖集由多位作者共同完成,每個人采用的編輯規(guī)范都不相同。面對這種情況,建議作者按照時間的順序、事件發(fā)展的脈絡、家族人員譜系、不同行政區(qū)域或機構組織等維度將照片分類,確定統(tǒng)一的凡例或編輯規(guī)范,按照凡例和規(guī)范整理稿件。如果條件允許,甚至可以邀請專業(yè)的歷史學者共同參與,以提高歷史照片圖集編輯的整體水平。當然,如果書稿中有涉及重大選題備案范圍的內(nèi)容,需要備案程序。書稿中涉及圖片,要建議作者解決好圖片使用的版權問題。
(三)美術設計與圖書裝幀
歷史照片圖集不同于以文字內(nèi)容為主的圖書,照片占了大部分版面。此類圖書的定位還關乎視覺效果傳達,所以在美術設計方面必須格外用心。在版式設計方面應該盡早讓美編參與整體美術設計(版式、封面與裝幀)。在開本的選擇方面,建議采用與相冊類似的方形開本,便于照片圖像內(nèi)容的表達。如果不能選用方形開本,建議打破一般以文字為主要內(nèi)容圖書的版式規(guī)范,根據(jù)美編的設計充分使用天頭地腳、切口釘口等空白,讓版式更加靈活多樣。老照片80%以上為黑白照片,為了豐富表達效果,可以在單黑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色彩(例如紅金),從而增強圖書的表現(xiàn)力。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關于老照片的修復問題,要以保留歷史原貌為原則,不能為了追求藝術效果而改變照片的原貌。
(四)文本編輯加工的重點
歷史照片圖集編輯加工內(nèi)容的重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圖片質(zhì)量的保證。由于多數(shù)圖片年代久遠,破損程度不一,所以修圖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步驟。為了保證圖書的出版質(zhì)量,對于像素過低的照片,有條件的可以重新掃描或拍攝。重新掃描或拍攝往往比后期修圖更能保證圖片的質(zhì)量。其次是文字內(nèi)容與圖片的對應。歷史照片圖集編輯時將花費大量精力進行圖文對照。歷史人物照片圖集中的照片多為兩人以上的合影,集體照片尤其多。這個時候,圖題與照片上人物的一一對應非常重要。關注重點包括:照片上人數(shù)與圖題對應;照片上人物排列順序(左右,前后)與圖題對應;照片上人物性別與圖題上對應;等等。最后是人物關系描述。例如某張照片表現(xiàn)某一時刻某一機構幾位干部正在研究某一問題,照片上誰是正職、幾位副職分別是誰,書稿中有時會出現(xiàn)圖題與文字內(nèi)容相矛盾的情況??傊诰庉嫾庸るA段要在上述這些方面給予足夠的關注。
三、結語
自古以來,地方史志的編輯出版就是文化傳播與教化的重要窗口與方式。歷史照片圖集的出現(xiàn)有其特定的社會需求和學術發(fā)展的背景。在歷史照片圖集的編輯出版過程中,筆者感到這類圖書的出版可以保存珍貴的地方史料,構建特定區(qū)域人們的集體記憶,實現(xiàn)方志編輯出版存史、資政和育人的功能。在歷史照片圖集的編輯出版過程中,要注意史料的征集、考訂、編輯、排版、裝幀等具體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提高歷史照片圖集的學術性和可傳播性。
參考文獻:
[1]韓叢耀.建立中國圖像史學的理論體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1-30.
[2]錢茂偉.中國公眾史學通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3]李潤波.平谷老照片——一個時代的記憶[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8: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