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我國遺體器官捐獻的現(xiàn)狀和紀念公園的受眾人群的基礎上,對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公園的情感特征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遺體器官捐獻;紀念;情感特征
中圖分類號:TU98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4-0285-01
一、前言
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公園與名人紀念園、災害災難遇難者紀念園、戰(zhàn)爭烈士等紀念園不同,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公園是普通人的人文紀念園。此類紀念園不會局限于私人或家庭的領域,它作為一個主體始終保持著從社會凝聚認同的層面來塑造集體記憶。而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不僅需要承載地區(qū)利益訴求,還需承載逝者親人的情感表達。
二、我國遺體器官捐獻的現(xiàn)狀
遺體器官捐獻者是對社會進步有著一定貢獻的特定人群,為充分體現(xiàn)對捐獻者的尊重與捐獻者親屬的人文關(guān)懷,使人民群深刻認識遺體器官捐獻的重大意義、法規(guī)與政策,并大幅度提高捐獻登記率與捐獻率,我國于2012年成立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負責活體器官的登記、分配、捐贈等工作。各地政府職能部門出臺了相應的政策與措施,如制作文創(chuàng)宣傳冊與周邊產(chǎn)品;定期推舉具有特殊性的個人性案例進行宣傳;記錄生命延續(xù)的故事,拍攝宣傳片;與央視合作,推出《媽媽的心跳》、《向陽而生》、《生命如子勘等多條公益類廣告;與《新聞調(diào)查》、《朗讀者》、《暖春行動》等欄目合作,推出器官捐獻節(jié)目;開展地方性祈福與紀念活動;建設遺體和器官捐獻者相關(guān)的紀念場所等。
三、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公園的受眾人群
紀念園的主要受眾人群由家屬、醫(yī)務工作者、受捐者、志愿者和普通參觀者構(gòu)成,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情感與精神需求。紀念園中的情感訴求主要來自于親屬對于逝者的思念、受捐者對捐贈者的感恩、社會各界對與捐贈者的敬仰。
這種通過不同的紀念主題營造不同的情感氛圍的手法至關(guān)重要,一個場所是否具有精神價值取決于其是否承載了足夠的文化內(nèi)涵,因此我國在此類紀念性景觀規(guī)劃的過程中,應當重視人文建設,不僅需要融入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更因?qū)⒓o念性墓園景觀變成為一個載體,并基于其使用功能提出對應的要求:一是情感關(guān)懷是感情的撫慰,通過疏導悲傷消極的情緒最終達到釋懷;二是釋放振奮積極的情緒達到思考和教育的目的。
四、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公園的情感特征
(一)群眾與社會情感
從人的角度來說,紀念園與紀念活動對家屬起到了告慰作用,肯定了捐贈者的行為,增強了參觀者的認同感,塑造了集體記憶;從社會的角度來說,紀念園與紀念活動所傳遞出了積極的價值觀,這不論是對醫(yī)學的進步還是推動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社會角度看,我國登記為捐獻者的人數(shù)和實際捐獻數(shù)量與過去相比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提升,至2020年3月10日,已實現(xiàn)捐獻28075例,捐獻器官81335個。社會各界對捐獻者的紀念也逐漸更受重視,政府開始舉辦紀念活動,設立專門的紀念場所,設立捐獻者紀念日,建立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我國現(xiàn)有的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紀念性墓園有南京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紀念林,北京長青園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等。
(二)公共紀念與私人情感
西方在與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的研究中提出,這種特殊的紀念對象在實現(xiàn)紀念的社會性功能外,還需要能夠包容不同紀念主體之間矛盾的紀念需求。西方已有的矛盾是國家立法與捐獻者親屬和各地區(qū)訴求之間的矛盾,而我國卻與其有所不同。通常一般的參觀者在此類情感氛圍的渲染產(chǎn)生集體記憶與認同,對遺體器官捐獻這一概念的感觸也會大于捐獻者家屬,因為家屬對于捐獻者個體的情感是在共同生活上建立起來的,在官方的紀念活動結(jié)束后,捐獻者家屬還會在紀念碑、紀念墻下對對應的捐獻者個體進行紀念活動,在進行紀念活動中喚醒的對個體哀傷與追思,家屬會因這一系列活動想到捐獻者本身而淡化了對集體記憶與行為的認同,與政府所期望形成的集體記憶和超越個體的精神性形成了一定的沖突。
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公園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局限于私人或家庭的領域,它作為一個主體始終保持著同一訴求,是從凝聚認同的層面塑造集體記憶,而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不僅需要承載地區(qū)利益訴求,還需承載逝者親人的情感的表達。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公園是多維度的,它首先是一個歷史事件,它是在某一地區(qū)某一時刻涌現(xiàn)捐獻者的紀念性空間;其次它通過建筑本身的造型布局來凝聚建造者的意圖,同時它也富有很強的區(qū)域性,具有是地方政府層面試圖體現(xiàn)的價值觀;它還是一個紀念儀式的舉辦地,逝者親屬和參觀者會根據(jù)自己的情感需求為儀式增加不同地意義。因此,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的規(guī)劃應當在現(xiàn)有的紀念性公園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地區(qū)利益訴求與逝者親屬訴求的平衡。
參考文獻:
[1]孟萌.中西紀念性景觀比較初探[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
[2]任軍.“紀念心理”溯源[J].哈爾濱建筑大學學報,2002(04).
作者簡介:徐曉雨(2020-),女,南昌大學碩士,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專業(y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