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正煒
【摘要】書法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有很多人想要學習。如何學習好書法,筆者的建議是:要深入領悟各傳統(tǒng)書體的特征,堅持傳統(tǒng)訓練技法,取法乎上,找到適合自己的書體。
【關鍵詞】書法;傳統(tǒng);臨摹;交流
一、因人而異,取法乎上
首先,要堅持傳統(tǒng)。學習經典,其實就是深入傳統(tǒng),這也是學習書法在觀念上的取向問題。深入傳統(tǒng),學習經典,要傳承古人書法書風,做到崇尚經典,從經典中汲取藝術營養(yǎng)。對古人要有敬畏之心,以崇尚的態(tài)度去對待歷史上的書法經典和書法家,這種敬畏是建立在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認識基礎之上。在堅持傳統(tǒng)方向上不能迷失,并應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去理解和學習。
其次,要取法乎上?!稌V》曰:“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敝袊鴷ㄓ袔浊隁v史,源遠流長。古代書法作品浩如煙海,名家眾多,風格千秋。有些作品被尊為經典,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如王羲之、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米芾等人的作品,可以作為學習書法必須臨摹的作品。而像鄭板橋、張瑞圖、徐渭等人的作品,個性過于強,路子較窄,對初學者就不一定合適。又比如米芾、趙孟頫、文徵明、傅山等都是行草大家,但他們的篆書和隸書并不好,臨習與否均可,因為篆隸不是他們的強項。因人的個體差異很大,同臨一個帖,每個人的感受、領悟出的含義都會有所不同,再加上時代、年齡、環(huán)境、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學書的歷程不同,必然會形成各自的特點,這種特點從傳統(tǒng)與審美的高度加以歸納、整合就會形成自己的風格。學習書法要從經典入手,學習古人的名碑名帖,就如同釀酒一樣,酒是用糧食釀造出來的,但你不能拿出一粒谷子就說它是酒。因此,要深入學習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學好經典,用這些經典的文化去滋養(yǎng)書法藝術的內涵。
二、堅持臨帖,重在專一
學習中國書法最好的途徑,自古以來就是臨摹。有的人根本沒有認真研習古代碑帖,就一味追求線條、技法、墨法、章法等,沒有深入傳統(tǒng)的法度,認為自己隨意的書寫就是法度,這種方法不可取。這種所謂的創(chuàng)新作品,開始看還頗有點新鮮,再看時,就會覺得如無根之木,難登大雅之堂。猶如很會說話的人,一定會是文學家嗎?不一定。書法同理,傳統(tǒng)功夫再好,如果其書法沒有藝術和創(chuàng)新,如排算子,字字雷同,那只能說明他是字寫得好的“寫字匠”,是一個抄書匠人而已,不能稱其為書法家。因此,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
(一)如何選帖
一是選對帖。要根據自己的喜愛和適應去選擇字帖。
二是學對帖。選對字帖后,就要去臨。如在篆、隸、楷、行、草五體書中選其中的一種字體去臨習。再在選臨這種字體中去選其中一個帖(專一帖),作為自己學習的主攻方向。
(二)臨帖的常見方法
一是讀帖。首先要讀碑帖文字的內容,了解碑帖的基本內容及背景。經典碑帖一定有其歷史背景,讀熟之,對臨帖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是精臨。就是把選好的字帖放在眼前,對著去臨寫,一定要臨得像,越像越好。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就是說觀察要精細,摹擬時一定要像。
三是意臨。是在臨原帖的基礎上,有自己的想法,把古人的東西與自己的想法融合表現。
四是背臨。完全把字帖背出來去臨寫,但要保持原帖的神采。背臨,其實就是一個記憶問題。記憶在學習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臨帖一定要專一,不要經常換帖,這是不可取的。
臨帖時要有一種愉悅的心情,要越寫越快樂,否則就會覺得很辛苦,所以學習書法要耐得住寂寞。
三、腹有詩書,得心應手
書法不僅是一門藝術,更反映了中國的哲學文化。書法中包含了許多哲學對立,比如用筆的快與慢、結構的正與斜、墨法的濃與淡等。書法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夠在諸多矛盾中達到一種平衡,達到一種中和?!抖Y記·中庸篇》講:“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如果做到了中和,就會天地萬物,各得其宜。所以說,書法是中國哲學精神的展現。我們一直以來講求的和為貴、家和萬事興等,傳承的都是一個“和”字。
眾人皆知,好的書法創(chuàng)新離不開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指書藝以外的個人修養(yǎng),諸如書者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學問、藝術修養(yǎng)以及生活經歷等。一幅成功的書法作品,應該是書法家思想道德、人生閱歷、知識結構和藝術修養(yǎng)的總和。書法是通過綜合書者各種知識和修養(yǎng),用毛筆這一特殊的書寫工具,將漢字經過高度藝術處理和個性化書寫,從而表達出其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形式。鑒于此,書法家須具有多種文化藝術造詣和修養(yǎng),須通書理、精詩詞、善繪畫、諳文章。書理可以啟其靈性,詩詞可以發(fā)其情致,繪畫可以舒其章法,文章可以養(yǎng)其氣韻,書法家必須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風格、廣泛的藝術修養(yǎng)、豐富的知識積累、寬廣的眼界和胸懷。只有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使自己的書藝作品具有更美的意境、氣勢、韻味和節(jié)奏,意態(tài)揮灑,情馳神縱,獨抒性靈,妙然超群。
文化自信,是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中華文化的經典中,有很多經典之作,如四書五經、詩詞歌賦以及經典古文名篇等,這些經典都具有極高的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學習這些經典,可有效促進書法書寫性與藝術性的提高,使書法高雅而又不失意趣,正所謂腹有詩書,筆若神助。
四、交流學習,取長補短
學習書法,就要遵循書法的規(guī)律與技法,提高個人的藝術境界和審美,除了自己刻苦臨摹創(chuàng)作之外,還要去交流學習,多去觀賞高水平的展覽。一是多交流,要向同行學習,虛心請教,多聽指導性的批評意見。二是多去參觀書法作品展覽,觀摩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從中汲取營養(yǎng),包括作品中的筆法、字法、章法、墨法以及創(chuàng)作思緒等,以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找到靈感,使自己的眼界更開闊、理念更出新。
書法藝術不僅僅是寫好幾個字,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的學習、文化的修養(yǎng),讓自己在學習中不斷陶冶思想性情。一個人的胸懷與眼界開闊了,對書法的理解就會深切,理念就會提升,境界就會提高,書法藝術自然也會得到進步。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經典文化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理解、借鑒和吸收??偠灾瑫ê臀幕摒B(yǎng)不可分離,這就是所謂的文以載道。
參考文獻:
[1]馬國權.書譜譯注[G].上海書畫出版社,1980:71.
[2]孫過庭.書書譜[J].華夏出版社,1999:53.
[3]鄭林華.堅定文化自信[J].共產黨員雜志社,2017(6):31-32.
[4]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室.中國哲學史資料簡編[M].中華書局,1972:594.
[5]甘中流.中國書法批評時史[C].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451.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