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徐慶廠 李倩
摘 要: 在我國社會不斷發(fā)展,國民生產(chǎn)總值不斷攀升的背景下,近年來,食品安全事故頻發(fā),嚴重影響到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因此,食品分析與檢測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焦點,食品分析與檢測技術是保證食品安全的基礎,通過對食品分析與檢測技術進行分析研究,為食品安全檢測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 食品分析;檢測;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TU973.1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3733(2020)13-0229-01
引言
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中,食品安全一直是有關部門關注的問題,但是現(xiàn)階段我國食品安全類問題時有發(fā)生,對人們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威脅。為了更好的處理食品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監(jiān)管之間的關系,了解發(fā)展現(xiàn)狀,掌握食品分析檢測的重要技術,在保證食品營養(yǎng)的基礎上,保障食品安全。
1 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重要意義
通過利用食品安全檢測關鍵技術,可以檢測出不合格的食品,及時阻止其流入市場,降低事故發(fā)生的風險。如果食品安全檢測技術選擇不科學、不合理,將會直接影響到食品的檢測結(jié)果,從而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為了保證食品的安全,必須掌握先進的安全檢測技術,了解這些技術的優(yōu)缺點、限制因素等,明確食品檢測針對的問題及相關的食品安全知識,保證檢測結(jié)果的準確性、合理性,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
2 食品分析與檢測關鍵技術
2.1 食品農(nóng)藥殘留分析法。食品農(nóng)藥殘留分析是一個較為復雜的檢測系統(tǒng),其中包含食品樣品的采集、處理技術、分離技術、檢驗技術等。在現(xiàn)代農(nóng)藥殘留技術的支持下,檢測技術飛速發(fā)展,在眾多的食品檢測過程中發(fā)揮出了巨大作用??蛇\用乙腈提取蔬菜中的吡蟲啉殘留成分,使用濃度為0.1~3mg/kg,然后對提取液進行固相萃取凈化,使液相色譜分離,進行二極管陣列檢測。這種技術操作可以完成對多種水果和蔬菜的檢測,樣品吡蟲啉殘留的回收值在80%以上。這種檢測方法是將被檢測的物品進行粉碎,提取其中的有機溶劑和殘留物質(zhì)進行純化,然后運用氣相色譜、液相色譜等技術開展比對試驗,是較為常見的食品檢測農(nóng)藥殘留分析法,但此法的使用會消耗較多時間,實驗成本相對較高。
2.2 食品添加劑含量檢測。在食品中適量使用添加劑能夠起到增色和增味的作用,但是過量使用就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所以相關部門必須對食品添加劑進行檢測,確保其合理使用。當前常見的食品添加劑檢測方法主要為氣相色譜檢測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檢測法,這兩種技術的檢測效率極高,然而由于技術因素的制約,導致其在我國食品快速檢測中的應用程度不夠,也不能對多成分食品添加劑進行檢測。當前國外的食品添加劑快速檢測技術較為成熟,我國的相關人員可以對該項技術進行借鑒和引進。
2.3 色譜檢測。為了延長食品的保質(zhì)期,增加流通時間,商家通常會在食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劑,使食品具有更長的保鮮期、保質(zhì)期,從而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一旦食品中的防腐劑過量,就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借助色譜檢測技術可以有效檢查出食品中對人體有害的成分的含量。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色譜檢測技術包括氣相色譜技術以及離子色譜技術,前者操作簡單,無需反復試驗,主要用于檢測食品中的農(nóng)藥殘留量,后者檢測更加精確,應用更加廣泛,甚至可以用于藥品的檢測中。
2.4 PCR技術。PCR技術即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是通過模擬DNA在自然界的生物體內(nèi)的復制過程,在生物體外,對DNA分子進行擴增的一種新型的生物技術,該技術是目前應用較廣的一種檢測技術。由于其試驗的對象是遺傳物質(zhì)DNA,相比較蛋白質(zhì)來說,DNA的核酸分子更加穩(wěn)定,在檢測過程中難以被破壞,因此該技術在轉(zhuǎn)基因食品分析檢測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具有較好的發(fā)展前景。近年來,該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在原來的單一的核苷酸引物在基礎上,發(fā)展出在同樣的體系中,引入更多的核苷酸引物,這樣一來,通過一次檢測,可以同時對對個目標基因進行檢測,這種經(jīng)創(chuàng)新的技術即多重PCR技術,具有節(jié)約成本、檢測速度快,效率高等優(yōu)點,但同時,由于在同一體系采用多對核苷酸引物同時檢測,可能互相之間存在干擾等影響,從而對結(jié)果的準確性有所影響。
2.5 生物傳感器?,F(xiàn)在食品種類繁多,單純靠試劑檢測已經(jīng)不能滿足檢測需求,因此,生物傳感器技術應用而生,它的體積很小,容易攜帶,精確度相當高,不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生物傳感器種類多,如酶傳感器。借助生物傳感器,可以對大多數(shù)食品進行檢測,比如牛奶、牛肉、羊肉、豬肉與蔬菜等。生物傳感器以生物活性單元(如微生物、動植物組織切片、核酸等)作為生物傳感元件,通過物理、化學信號轉(zhuǎn)換器捕捉并放大目標物與生物傳感元件之間的反應,并通過電信號顯示,從而得出食品中待測物的含量。
2.6 電化學分析技術。電化學分析方法主要對食品中的金屬離子進行分析,利用金屬離子的強度來確定其含量。將檢測結(jié)果與標準含量進行比對,得到最終分析結(jié)果。電化學在食品分析和檢測中的應用主要涉及電化學傳感器方法和電位分析,電化學傳感器的檢測過程是充分利用傳感器技術對食品中的污染物進行檢測的過程,比如,檢測牛奶中的三聚氰胺。有些食物可能需要在檢測過程中識別食物中含有的金屬微量元素,但這種微量元素很難用常規(guī)的檢測方法進行測量,此時利用傳感器分析方法就可以很容易的檢測出食品中的金屬微量元素。電位分析則是以電化學反應為基礎,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檢測食品中的金屬陽離子。這種方法具有效率高、速度快、干擾小的優(yōu)點。
結(jié)語
食品安全問題主要是一些化學性危害、微生物、轉(zhuǎn)基因等安全性問題。為了有效避免食品安全問題的產(chǎn)生,食品分析與安全檢測技術的發(fā)展成為關鍵。食品安全檢測人員應該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學習先進的檢測技術,提升自身專業(yè)技能,提高檢測結(jié)果的準確性,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李春哲.食品分析及安全檢測關鍵技術分析[J].智庫時代,2018(52):110-111.
[2] 劉佳.食品分析及安全檢測關鍵技術分析[J].食品安全導刊,2019(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