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摘 要:目的:探究血站獻血者資料規(guī)范化歸檔管理。方法:將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間,隨機針對血站500份獻血者的資料進行規(guī)范化歸檔管理,記錄為觀察組;再將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的500份獻血者資料作為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管理模式。統(tǒng)計對比兩組中的資料歸檔工作效率、歸檔質量評分以及歸檔錯誤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中的資料歸檔時間明顯更短,歸檔管理的質量評分更高,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并且在觀察組中,歸檔錯誤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為1.0%,對照組中為9.0%,兩組中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血站獻血者資料進行規(guī)范化的歸檔管理,可以顯著縮短資料歸檔的時間,提升工作效率,并且發(fā)生歸檔錯誤等不良事件的情況較少,此管理方案實施的效果較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獻血者;資料;規(guī)范化;歸檔管理
無償獻血在近年來逐漸受到關注,做好血站獻血者的資料管理也非常重要,確保信息對應準確,避免在后續(xù)使用血液的過程中出現偏差[1]。因此,需要采取更加規(guī)范化的管理方式,確保血站獻血者資料的歸檔管理高效、準確[2]。此次研究中,將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間血站500份獻血者的資料和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的500份獻血者資料作為觀察對象,分組比較,探究血站獻血者資料規(guī)范化歸檔管理,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獻血者資料
本次研究抽取的資料一共一千份,將2019年3月~2020年2月期間,血站500份獻血者的資料記錄為觀察組,針對其進行規(guī)范化歸檔管理;再將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的500份獻血者資料作為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管理模式?;A資料如下:觀察組中,男性與女性分別是258、242例,年齡在23~45歲,平均為(34.6±2.6)歲;對照組中,男性256例,女性一共244例;獻血者的年齡最大和最小分別是46歲、22歲,平均年齡在(37.2±2.8)歲。兩組中獻血者的基礎資料(性別占比、年齡)差異不明顯(P>0.05),研究可行。
1.2 歸檔方法
觀察組:1)人員設備:配置好責任意識良好、專業(yè)素質高、重實踐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專業(yè)優(yōu)勢,促使血站獻血者資料的規(guī)范化管理能夠得到合理運用;2)注重對信息化與精細化管理方式的科學使用,有針對性地開展規(guī)范化管理工作,不斷增加其中的技術優(yōu)勢及含量,使得血站獻血者資料在歸檔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可得到及時處理,并使其決策參與過程中所需的技術手段更加豐富。同時,從技術層面入手,可采取追溯系統(tǒng)等[3];3)健全血站獻血者資料的規(guī)范化管理制度并實施到位,且在有效的工作方式配合作用下,完善二者應用過程中的管控體系,促使血站獻血者資料歸檔管理的工作開展更具科學性,并為相應的工作計劃實施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從而達到血站獻血者資料歸檔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目的。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檔案員要對收集到的獻血者資料進行逐份檢查,確保登記準確,其中不僅僅是包含有獻血者的基礎信息,還有知情同意書、無償獻血表(工作人員和獻血者各填寫一份)2份、健康征詢表等。確保信息記錄完全。規(guī)范化記錄每個獻血者的相關情況,暫時無法電子錄入的,需要手寫記錄的檔案,應當做到字跡清晰,無錯別字,使用表格來條理清晰記錄獻血者的各種信息,并嚴格按照管理流程進行記錄。對于初次獻血者,要詳細記錄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再次獻血者如果有住址變更、電話變更的情況,也要及時給予更正處理。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歸檔管理方式。
1.3 觀察項目
統(tǒng)計對比兩組中的資料歸檔工作效率、歸檔質量評分(滿分100分,得分越高則歸檔管理的質量越高)以及歸檔錯誤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處理方法
產生的各項數據運用SPSS19.0版本軟件實現統(tǒng)計分析工作,正態(tài)性的檢驗工作采取 Kolmogorov-Smirnov檢驗模式,運用t檢驗驗證二元比較正態(tài)分布資料,利用Mann-WhitneyU 檢驗方式驗證非正態(tài)分布資料,應用方差分析功能驗證多項比較正態(tài)分布資料。如果SPSS19.0給出P<0.05的結果,表明各項數據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中歸檔工作效率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中的資料歸檔時間明顯更短,歸檔管理的質量評分更高,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中歸檔管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在觀察組中,歸檔錯誤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為1.0%,對照組中為9.0%,兩組中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無償獻血已經成為醫(yī)院血液使用中的重要來源,許多城市都有無償獻血車、獻血站等等,無償獻血不僅僅能夠為輸血治療提供血源,也能充分激發(fā)人們的愛心[4]。無償獻血對于我國血液事業(yè)的發(fā)展也具有重要意義,無償獻血中的血液通過采集運輸到為重患者的治療中。但同時,對于獻血者的資料管理也非常重要,一旦發(fā)生資料歸檔錯誤的情況,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5]。本次研究對1000分無償獻血者的資料進行分組比較,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結合實驗數據分析,在規(guī)范化管理措施下,獻血者資料的歸檔管理工作效率有了大大的提升,出現不良事件的僅有5例,發(fā)生率較低,管理實施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在對血站獻血者資料歸檔管理的過程中,采取規(guī)范化的歸檔管理模式,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不僅能夠縮短獻血者資料歸檔的時間,幫助工作人員提升歸檔管理的效率,還能夠有效降低歸檔錯誤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規(guī)范化管理模式推廣的價值高。
參考文獻
[1]閻富斌.血站檔案功能及其在血站檔案管理中的運用探析[J].傳媒論壇,2020,3(12):112-113.
[2]李潔.“互聯網+”背景下血站檔案數據資源整合及共享路徑[J].蘭臺內外,2020,(10):81-82.
[3]徐銀秀.采供血機構用血返還在無償獻血中的重要性及資料歸檔管理[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86):356-357.
[4]黃凌峰.差錯管理在獻血者個人信息和血袋信息錄入過程中的應用[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18):49-51.
[5]樂淑萍.采供血機構用血返還在無償獻血中的重要性及資料歸檔管理[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04):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