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麗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先進疏浚船舶建造的步伐不斷加大,對船員的整體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船員培養(yǎng)過程中更加注重素質提升是很多大型疏浚企業(yè)需要急切解決的問題,筆者長期從事工會及員工素質培養(yǎng)工作,從建設船舶“流動課堂”的角度對船員素質提升的作用展開分析,力求讓“流動課堂”成為船員的成長搖籃。
關鍵詞:船員;素質;流動課堂;教育
船員是一項特殊的工種,在疏浚行業(yè),除部分核心管理崗位外,大部分單位選擇錄用勞務工,擔任水手和機匠等普通船員崗位。他們大多從事著操舵、操耙、竣工及甲板日常工作;操縱著主機、發(fā)電機、泵機等主要船機設備,這種人員結構組成已經成為目前疏浚行業(yè)的主流趨勢。
船上的勞務工,一般來自不同的省市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山東德州、河南新鄉(xiāng)的,來自五湖四海。這些勞務工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卻早早地背井離鄉(xiāng),踏入了社會職業(yè)大軍的行列。他們擯棄世俗“世上三行苦,撐船打鐵磨豆腐”的偏見,毅然選擇了“船員”這份帶有風險的職業(yè)。
就目前的船員勞務市場來看,勞務工普遍文化素質水平較低,入職前派出地雖然先行安排過準入培訓,但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操作性往往不強,與施工船舶技術發(fā)展的狀況和趨勢存在較大脫節(jié)。一旦上船,僅能從事最為基礎的工種,涉及錯綜復雜的機械設備及智能操縱系統(tǒng),大多數(shù)勞務工均表示需要長時間去適應,如此以來不僅影響了船舶正常的施工運轉,也降低了勞務工群體工作的積極性。
1 思想課堂
新生代勞務工大多和他們的父輩有著不同的人生追求,不甘于平庸的生活,希望通過自身努力,能夠體現(xiàn)自身價值,獲得職業(yè)謀生的尊嚴。黨支部在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時,認為這些特點的形成與時代發(fā)展、受教育程度和地域環(huán)境有關,應當積極加以保護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
于是,船舶“流動課堂”安排的第一堂必修課重點是解決認識問題。支部書記(船上稱政委)通過深入淺出的道理、身邊典型事例的宣傳、企業(yè)發(fā)展愿景的描繪,教育他們首先要端正學習的態(tài)度,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啟發(fā)他們只有經歷艱苦環(huán)境的磨礪才能成才,生存和發(fā)展的立足點是要靠學好技能和掌握好本領。
只有通過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才能讓勞務工船員們意識到:學好技能,要主動地學、自覺自愿地學。在船上沒人逼著學,而學習的壓力卻無時不在;例如小李是船上的一名水手,他感到船員職業(yè)沒有吸引力,在于工作辛苦、生活枯燥,但艱苦環(huán)境能鍛煉人的意志品質。之所以能夠堅持,除了信念之外,還有父母家人的期盼、師傅和領導們的希望,尤其是先進的裝備更需要優(yōu)秀員工來駕馭,沒有過硬的技術將無法勝任崗位要求。
2 經驗課堂
就普通船員的崗位要求而言,經驗的積累往往比書本知識更重要,而勞務工恰恰缺的就是經驗。船舶黨支部應該清醒地意識到,老船員的經驗是長年積累的,應無保留地傳授給新生代??梢詮睦洗瑔T中挑選了一些責任性強、業(yè)務精湛且經驗豐富的師傅“一對一”地做好“傳幫帶”,例如在機匠的學徒過程中要學會用“看、聽、聞、摸”的方法來判斷機器運行是否正常;水手的學徒在刷油漆時,則需要掌握“先上后下、先里后外、先難后易”的要領。經驗的傳授使勞務工在技能的把握上少走了些摸索的彎路,多走了些便捷的通道。
在關注勞務工業(yè)務培訓的同時,生活上也要對他們多加關心和引導。當前很多年輕的勞務工船員都是90后,思維活躍,想法新穎,大多數(shù)的意識形態(tài)其實并未完全成熟,非常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傅進行正確的引導。運用各種方式方法去了解船員們的生活需要和思想動態(tài),了解他們想不想家?生活是不是習慣?飯菜合不合胃口等等,用自己豐富的人生經驗給他們上一堂課,談一談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借此希望他們上班時集中精力,下班時可通過聊天、健身、唱歌等方式放松心情,支撐起人生新的風帆,為他們營造家一般溫馨的氛圍。
3 實戰(zhàn)課堂
“擂臺”是比試技能高低、挑戰(zhàn)應戰(zhàn)的舞臺,船員技術比武就像個“擂臺”,各路選手云集,高手紛紛亮相。經歷初賽、復賽和決賽的激烈較量,產生水手、機匠、駕駛優(yōu)勝者,再通過層層選拔,層層篩選,挑選出更為優(yōu)秀選手參加更高層次的比賽,促進優(yōu)秀高級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高質量的展示平臺加上良好的激勵機制,可以更好地幫助船員提升綜合素質以及強化專業(yè)技能。比武競賽中,不僅要注重比賽的結果,更注重比賽的過程。在賽前要進行充分動員,要求參賽選手調整好心態(tài),拿出最佳的狀態(tài)和水平參加比賽;組織選拔賽過程中,要在本著公平競爭、好中擇優(yōu)的原則,實事求是地選拔出優(yōu)秀的操作員工;最后在平時的訓練中就要按正式比賽規(guī)則和要求,集中強化訓練,鞏固培訓效果。技術比武與其說是勞務工技能高低的較量,不如說是對各船培訓方法和效果的檢驗。
常言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也足以印證平時訓練和戰(zhàn)時演練的辯證關系。在培訓實踐中,有條件的船舶甚至可以自己編制課程,親自上課講解,手把手示范輔導,反復訓練鞏固基礎。各船運用的方法可謂各有所長,有的嘗試故障分析法,有的采用船員提問法,有的直接運用實戰(zhàn)演練促進法,為實戰(zhàn)苦練基本功。
總的來說,抓好勞務工培訓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除推行“流動課堂”教育方式以外,還需要通過各種機制來保證培訓的持續(xù)效應,有什么樣的機制必然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目前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激勵、晉升、暖心”等機制,對提升勞務工的職業(yè)成就感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激勵”機制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加大對競賽優(yōu)勝者的獎勵力度,隨著對優(yōu)勝者的獎勵的不斷累積,能夠掀起“比學趕幫超”的熱潮。同時,對帶教獎勵較大幅度的調整,也能調動帶教師傅的帶教熱情;二是推薦優(yōu)秀勞務工到海外工作。在出國機會不多的情況下這種做法具有導向激勵作用。
“晉升”機制是開辟兩個上升通道:首先是開辟等級制通道,將普通船員崗位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及技師等級。由所在船舶推薦,組織考評,確定等級崗位,不同級別享受不同待遇。其次是開辟晉升通道,即將優(yōu)秀勞務工破格提拔到水手長、機匠長、浚工長“三長”崗位。
“暖心”機制主要是建立勞務工訴求表達和人文關懷機制。船舶黨、工、團組織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經常性的傾聽勞務工的意見和想法,并及時向公司反映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勞務工遠離家鄉(xiāng),常令家人牽掛,可以成立志愿者服務隊,定向了解偏遠地區(qū)家屬的急事難事,解決船員的后顧之憂;同時可以收集船員日常工作生活的素材,制作成紀錄短片,發(fā)放到每人家中,通過紀實記錄讓家屬們了解勞務工在船上最真實工作和生活情況,不僅能夠切實解決船員長期外派的問題,還能有效地促進企業(yè)凝聚力的增強。
把流動船舶當成“流動課堂”,在這個特殊課堂里,激活了勞務工的學習和工作熱情,提升了他們的職業(yè)成就感。這個課堂也成了基層黨支部教育人、培養(yǎng)人、造就人的實踐舞臺。生產力中最為積極的因素是人,先有合格的人,才有合格的產品。雖然勞務工的培訓取得了初步效果,但還有很多新的課題需要探索,還需要更大程度地釋放他們的潛能,從而體現(xiàn)他們的人生價值,實現(xiàn)企業(yè)與個人共同發(fā)展的目標。相信未來新生代勞務工的青春篇章,必將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色彩。
參考文獻
[1]朱國平.青年海員群體思想工作的思考[J].管理觀察,2018,000(013):106-107;
[2]邵獻平.論加強遠洋船員的思想政治工作[J].交通企業(yè)管理,2007(5);
[3]李其斌.國際船員勞務的需求分析及培訓管理對策[D].大連海事大學,2003;
[4]張培勇.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推動船員隊伍建設的思考[J].現(xiàn)代企業(yè)文化,2017(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