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學(xué)文
何謂好文章?說道理要一籮筐。我喜歡簡單的表達:讓人一讀有所得的文章便是好文章。比如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總會在某些方面給人帶來閱讀的愉悅:或以優(yōu)美的語言悅?cè)搜勰?,或以純真的情感扣人心弦,或以深邃的意境讓人留連,或以新穎的哲理啟人心智,如此等等,無一不是美的享受。近讀女作家顏巧霞的散文集《在縫隙里明媚生長》《為愛而生,優(yōu)雅而立》,便常有這樣的獲得感。
令我駐目動情的首先是那些描寫親情的文字。大概是因為這些篇章具備了散文最重的元素,即真情實感。代表作要數(shù)《最后的柳暗花明》。小弟結(jié)婚要花大錢的事,重石似地壓在母女的心上。萬般無奈中,母親想起父親生前的交代:兒子結(jié)婚需要時把樹賣掉。至此,一家人又迎來了柳暗花明。全篇緊緊圍繞父親生前種樹,母親賣樹展開,寫得集中、精煉,有記敘,有描寫,有回憶。描寫用詩一樣的語言:“我們長,那些活了的樹兒也長,它們發(fā)瘋似地長,一晃眼都長過我們的頭頂去了。”“綠蔭圍繞成墻,掩映著青磚青瓦的房”?;貞浲昴嵌?,則為我們營造了親切而溫馨的藝術(shù)情境。全文顯然有前人種樹、后人乘涼的寓意。父親留下了樹,更是留下了愛。父愛如山!可貴的是作者能把直白的概念化為可感的形象,使文章頗具文學(xué)性。值得商榷的是,文章開頭那句話(“爺爺生前是個賭徒,什么都沒給父親留下”)似可刪去。原因我不說。丫頭自己思量去。
《他替你來愛我》也是一篇好文章。我很佩服,作者把看似平常、幾近瑣碎的生活小事也能寫得十分動人。她是如何做到的?首先是敘事方式選擇得好。全篇以女兒告慰父親在天之靈的口吻娓娓道來,使人有一種親切感。其次是比照和移情手法的運用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父親生前給她買了自行車,也常替她修車?,F(xiàn)在,她想明天一早去修車,起來一看,公公已主動替她修好了。父親生前欣賞、關(guān)心她的寫作,如今公公同樣時時關(guān)心與鼓勵。因為承載了兩個父親的愛,因而這兩件小事便有了沉甸甸的情感份量。正因為有了前面這種比照,篇末那句話才分外動人心扉:“他一定是替你來愛我的,他在我心目中就跟你一樣的?!睂μ焐先松钋械膽涯?,對眼前人由衷的感激,兩者交織在一起,使文章始終籠罩著溫馨的氛圍。全文沒有一句議論。還用得著議論么?真情在文字中流淌,道理自在其中:平常的生活,簡單的小事,一旦浸透了親情,就顯得無比珍貴,因而也就值得倍加珍惜。
描寫愛情和婚姻的故事占據(jù)很大的篇幅。這里邊也是佳作多多,珠玉滿盤。我喜歡《堤岸》新穎的立意,《那塊胎記,那根弦》的詩意敘述,《愛是平常日子的光》里溫暖情意的訴說,《風(fēng)起荷蕩漾》里花好月圓的甜美,《你的影子剪不斷》里無奈和凄美的呈現(xiàn)。無論甜美還是凄美,都蘊含著作者對個體生命的深切體驗,而其中引伸出的格言、警句式的哲理,更讓人獲得精神上的提升和思想上的啟迪。
更令人感佩的是作者對煙火凡塵中普通女性自強不息精神的生動描寫。在生活的壓力和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面前,她們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總是那么堅毅從容。毫無疑問,是社會底層艱苦生活的長期磨難造就了她們這種可貴的品性。對蘊藏在普通群眾中偉大的生存力量,作者以悲憫的情懷,贊賞的筆調(diào),發(fā)出由衷的禮贊。在《說不準,天上又要掛太陽》一文中,來自農(nóng)村的出租戶遭遇不幸,兒子病了,兒媳跑了。在困境面前,兒子“消沉得好似一攤爛泥”,可是老媽媽卻一如既往地大聲說話,興沖沖地忙碌。她滿懷信心地對鄰居和兒子說:“沒事,病休養(yǎng)休養(yǎng)會好的,老婆沒了,再找一個,關(guān)鍵要有精氣神,說不準,天上又要掛太陽!”在一家人勤奮努力下,果然驅(qū)散了陰霾,又迎來了響晴天:兒子又娶了媳婦,一家人有了夢想中的大房子和好日子?!疤焐嫌忠獟焯枴笔亲髡邚纳钪袚焓暗降娜罕娍谡Z,用在這里很貼切,作題目,顯主旨,生動形象。其他文章中這類鮮活的語言也不少,說明作者善于觀察生活,有語言的敏感,且能慧眼識珠。
《在縫隙中明媚生長》無疑是又一篇佳作。在這里,作者的上述能耐又有新的展現(xiàn)。水泥天井裂開一道狹長的縫,縫隙中長了野草。這景象太平常,料想許多人都見過,但不會太留意。而巧霞留意了,說不定她發(fā)現(xiàn)時還伴隨一陣驚喜。經(jīng)歷喪夫之痛且有病魔纏身卻仍然頑強、樂觀地生活著、勞作著的母親,不就像這縫隙中堅韌生長的野草么?作者于此找到了文眼,思想有了形象的寄托,文思也就順暢自如了。奮斗者最美麗??醋髡吖P下的野草是個多么明媚的形象:“它綠葉蔥籠,頭上頂著兩朵小花,鵝黃色,明艷艷的,招人眼。”這就對了,文學(xué)就是要用形象說話。
文學(xué)是語言的藝術(shù)。談作者的散文不能不說說她的語言。巧霞的語言有特色,簡潔、生動,尤其是白描手法和比喻的運用為文章增色不少。短篇散文不能像小說那樣咨意鋪陳,所以白描手法是最佳選擇。請看作者對時髦女郎的描寫:“她從紅色的敞篷跑車上,娉婷走下······模特般纖瘦筆直的腿,蜂腰,清白的鵝蛋臉,長發(fā)及腰。”(見《鏡花水月》)再看痞相:“他利落地撕開包裝,抽出一根含在唇邊,打火機‘啪的一聲點燃了香煙,煙在他唇邊上像磁鐵吸附,要掉不掉?!保ㄒ姟兜贪丁罚┰趧討B(tài)中工筆寫人,寥寥數(shù)語,神情畢肖。鮮活的比喻更是俯拾皆是:寂寞就如鐘擺的滴嗒聲;秋葵的種子鉆出土,冒出嬰兒般嬌嫩的綠;她的口語像出閘的水一般流暢;小船像一尾魚在河里向前游去;我看到他扛木梯就仿佛一只小小的螞蟻在搬一個大青蟲。相似的事物類比,很像;不相似的也能比(寂寞與鐘擺,人與蟻,木梯和大青蟲),初看不像,細品也像——形不像意象。所有這些,都是作者想象和聯(lián)想的生動演示。
魯迅先生說過,批評要有好說好,有壞說壞,才與作者有益。本著這一精神,我想指出幾點不足之處。
巧霞是講故事的能手。集子中大都講得很好,但也有些故事平淡無奇,重敘述輕描寫,缺乏情境的營造和氛圍的渲染,因而也少有值得玩賞的韻味。也有在一篇中羅列兩三個故事,顯得平板、單調(diào)。這種拼盤式的結(jié)構(gòu),很難集中筆墨將故事寫深寫透,也難在文中造成迭宕起伏之勢。清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觀?惟壑谷幽深,峰巒起伏,乃令游者賞心悅目?!贝搜跃?,道出為文之要領(lǐng),值得作者深長思之。
題材領(lǐng)域似可進一步拓寬。像社會生活一樣,大自然也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豐富源泉。它那萬千氣象曾引發(fā)了多少中外作家的詩情!屠格列夫筆下的俄羅斯草原多美!我國古代許多詩人、詞家也無比熱愛大自然,他們把日月山川、花鳥蟲魚攬入懷中,化作新妍的意象,借以抒發(fā)美好的情懷,寫出無數(shù)動人的詩篇。難怪泰戈爾說,“藝術(shù)家是大自然的情人”。我之所以想到這個問題,是因為在巧霞的集子里看到兩篇僅有的專門描寫大自然的文章,寫得很好?!栋绱骸肺脑~清麗,頗有童話色彩;《開花的智慧》描寫細致,蘊含人生哲理。說明作者有向這一領(lǐng)域進軍的潛力。要注意的是,散文不論寫什么,寫意不可太甚。像上述兩篇,我更喜歡《扮春》。還是那句話:多讓形象說話。
創(chuàng)作到一定的程度,大都會面臨一個如何突破的問題。作家馮唐有言:“寫作從20分到95分相對容易一些,之后再想奔著100分就特別難了?!瘪T唐是有一定成績和經(jīng)驗的中年作家,他這么說當是甘苦之言。巧霞是否到了這個階段?我說不清,但突破自我、更上層樓的愿望肯定是有的。那么,從95分到100分這段征程為何特別難?又到底難在哪里?馮唐未說,我則想到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他在《上樞密韓太尉書》一文中所說的話似乎能回答這個問題。他說:“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學(xué)而能,氣可以養(yǎng)而至?!边@里的“文不可學(xué)而能”的“學(xué)”是模仿的意思。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有言可證。他說:“東坡詞曠,稼軒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xué)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币馑际侵挥叙B(yǎng)成蘇、辛那樣的心胸,才能寫出他們那樣曠達,豪放的詞;一味模仿,就詞學(xué)詞,猶如東施效顰?!拔恼?,氣之所形”的“氣”,是指一個人的氣質(zhì)和精神。作者認為文章是一個人氣質(zhì)外化的形態(tài),而氣質(zhì)可以通過加強修養(yǎng)而獲得,途徑主要是增學(xué)養(yǎng),多游歷,多經(jīng)歷,擴心胸,長見聞。蘇轍和王國維所說同陸游的“汝果要學(xué)詩,功夫在詩外”所見略同。然而正是這種比“文內(nèi)之功”更難的修煉可助你達到更高的藝術(shù)境界。
顏巧霞是位聰明而又勤奮的年輕作家,我們有理由期待她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為此,贈一聯(lián)以資鼓勵:文路迢迢需精進,青峰巍巍待攀登!
責(zé)任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