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海上走私有了新的特征,走私的貨物價值更大,走私團伙的組織度更高,與新科技的結合使得其自身的隱蔽性更強,導致海警在案件的偵查難度上較以往更大,海上走私案的偵查在新時代面臨著艱巨的挑戰(zhàn)。
關鍵詞:海上走私;偵查;海上走私特征
自從人類進入大航海時代之后海上貨物運輸便逐漸取代路上貨物運輸的地位。我國宋朝時海上貨物貿易發(fā)達,當時的政府制定了關于海運方面的法律來規(guī)范海上貿易運輸。明清的海禁政策使得我國的海上貿易民間正規(guī)途徑逐漸廢止,極其有限的朝貢貿易并不能滿足民間的海上貿易需求,縱使在高壓海禁政策下,民間走私依然屢禁不止且愈發(fā)的活躍。改革開放后到現在,每年走私案件的數額越來越大,形式越來越多,走私的主流貨物也幾經變化。海上走私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和正常的對外貿易而且對于我國的財政也造成很大的損失,每年因走私就導致財政損失了很多的稅收收入。為了更好地針對海上走私案進行偵查,維護國家的海關秩序,減少海上走私對國家的損害所以有必要對海上走私案偵查進行研究。
一、海上走私的概念及特征
要對海上走私案進行偵查就必須要先將海上走私進行一個定義,分析出海上走私的特征,這樣才能更好的對海上走私案進行偵查。
(一)海上走私的概念
海上走私是走私的一種的形式,根據《刑法》第155條的規(guī)定海上走私是指在內海、領海、界河、界湖運輸、收購、販賣國家禁止進出口物品的,或者運輸、收購、販賣國家限制進出口貨物、物品,數額較大,沒有合法證明的。
(二)現代海上走私的特征
海上走私是走私的一種,但有其特有的特征,使其與其他走私的形式分別開來。
(1)走私運輸工具迭代更新快
船只無疑是海上走私的主要交通工具,大到跨洋郵輪,小到捕魚漁船,都成為走私犯的運輸工具。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沿海城市的開放,走私現象也隨之出現。當時由于國內的物質匱乏,將港臺地區(qū)的生活資料通過非法的走私途徑銷入大陸地區(qū)賺取暴利的現象開啟了走私的口子。
一開始只是通過非常簡單的小漁船來運輸走私物品,隨后出現對小漁船進行改裝,通過添加夾層改造暗艙來應付海關的檢查和攜帶更多的走私物品。
待到大陸的開放程度越來越大,走私源地不再僅限于港臺,北美、東西歐都成為了走私貨物的來源地,走私的船只也從小漁船演進到了大型郵輪。
(2)活動范圍廣,難定位,隱蔽性強
海上走私活動的發(fā)生在茫茫大海上,近的有國家領海,遠的至公海。由于大海的廣袤特性,走私船只附近經常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都沒有一艘船,海上也不可能有像陸上一樣的天網監(jiān)控系統(tǒng),走私犯現在經常選擇通過郵輪來運載貨物至公?;蜻h離大陸的領海上,再通過一些暗號通知小漁船來接貨,接貨的小漁船往往分批次來接,化整為零,增加了其自身的隱蔽性和海警的偵查難度。而且由于貨物的中轉經常位于公海,管轄權上有許多爭議。
(3)與執(zhí)法機關的對抗性極強
海警在遇到海上走私活動時,除開每年的專項行動,其他時候往往都是單艘的巡邏船只發(fā)現走私活動,而海上離大陸動輒十幾公里的距離使得走私犯具有很強的僥幸心理和一種處在“無法地帶”的殘暴心理,經常與海警發(fā)生暴力沖突。有的走私船只改造了防止海警警員登船的裝置,有的走私船只甚至添加了撞角來與海警船進行沖撞。走私船上也經常備有槍支,與海警進行交火對抗。海警船只第一時間呼叫支援,支援趕到的時間里也經常會發(fā)生走私船逃掉,或者海警船只喪失跟追能力的事情。
(4)人員分工明確,組織度高
跨國海上走私使得走私呈團伙形式,舊式家族走私,幫派走私等形式已經不能適應走私的國際化?,F在海上走私往往會套上合法公司的外殼,以現代的管理和組織形式進行海上走私活動,人員的分工明確,會有專門的人員來物色適合走私的漁船主,有的人員會去尋覓走私物品的來源,還有的人員會負責監(jiān)視海警的船只出港情況時刻與組織內部成員匯報。底層人員與上級采取單線聯系,除了最初的人員招攬“面試”,其他時候上級都盡可能的通過現代通訊方式與下級聯系,減少見面的次數也就相應的減少了被警方“順藤摸瓜”的可能性。
(5)走私的貨物價值高,數量大
海上走私的貨物依托于海運,往往數量極大,一艘郵輪夾帶的走私貨物數量幾倍于以往路上的走私貨物。由于國內市場的特性,成品油的走私成為海上走私的一大特色。成品油走私海陸聯合,海上運輸交貨,陸上存儲售賣,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yè)鏈條已然形成,雖然有過數次專項打擊成品油走私的行動,也卻實沉重打擊了成品油走私,但是成品油的國內價格和走私的價格之間巨大的利潤依舊存在,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絞架的危險”,這造成了成品油的走私活動很難禁絕。
二、目前海上走私案偵查遇到的問題
(一)管理體系上的混亂
2013年之前我國的海洋維權執(zhí)法主要由5個部門負責,分別是原中國海監(jiān),主要負責海域巡航監(jiān)視,查處侵犯海洋權益、違法使用海域、損害海洋環(huán)境與資源、破壞海上設施、擾亂海上秩序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并根據委托或授權進行其他海上執(zhí)法工作;原中國漁政負責維護國家漁業(yè)權益;原中國邊防海警負責海域維權執(zhí)法,更偏向海上犯罪活動;原中國海關緝私主要負責海上緝私工作;還有海事主要負責行使國家水上安全監(jiān)督和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海上設施檢驗、航海保障管理和行政執(zhí)法,并履行交通部安全生產等管理職能。
2013年人大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決定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將原來五個部門的隊伍和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國家海洋局,由國土資源部管理。主要職責是,擬訂海洋發(fā)展規(guī)劃,實施海上維權執(zhí)法,監(jiān)督管理海域使用、海洋環(huán)境保護等。國家海洋局以中國海警局名義開展海上維權執(zhí)法,接受公安部業(yè)務指導。至此結束了我國海上維權執(zhí)法“五龍鬧?!钡木置?,海上執(zhí)法只留下了海警和海事兩支力量,執(zhí)法模式形式上由分散轉變?yōu)榱思校M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實際上還存在很多諸如人員素質和編制上的問題亟待解決。
(二)海上走私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偵查難度加大
海上走私人員開始使用現代化的管理組織方式實施走私成員和活動的管理運營,在走私活動中輔以現代的科技,通常將一艘載有走私貨物的母船郵輪停在事先約定好的公海海域,再通過衛(wèi)星電話與大陸溝通,陸上人員通過很簡單的指令分批的調集漁船到指定的地點進行接貨,單艘船所載的貨物都盡可能不會觸犯刑法上的走私標準,就算被抓也只能適用懲罰力度較于刑法低很多的行政處罰,這些指令一般也是通過非實名制的聊天軟件進行發(fā)布,一切的一切都是最大程度的保護走私組織的中上層人員,使得整個走私活動成員“兵不識將”防止事發(fā)后整個組織被警方追查到。
(三)法律上的滯后
刑法上關于走私的問題在多個修正案中都有提及,但有些具體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有些罪與非罪,涉案財物的處理上都有很大的空白。模棱兩可的立法會導致基層的執(zhí)法人員在面對案件時會束手束腳,在擔責和執(zhí)法之間搖擺。
(四)偵查技術上的落后
(1)偵查人員素質的落后
由于機構的改編,很多非專業(yè)的人員被調到從事偵查活動,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有些很多并不具備偵查所需要的技術知識,嚴重影響案件的偵查。
(2)偵察設備的落后
源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用于海上執(zhí)法的船只設備老舊,面對走私犯不斷改裝船只,改進接頭通訊技術,現有的偵查技術在硬件方面并不能夠很好的擔起新時代反海上走私的重擔。
(五)走私犯反偵察意識強
走私犯在與海警緝私的對抗中,反偵查的意識越來越強,走私的手段越來越隱蔽,“螞蟻搬家”這類分散式的走私方式嚴重干擾走私案件的偵查。
三、海上走私案偵查方面的建議
(一)完善機構編制和加大財政投入
解決新整合機構的人員的編制問題,保障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同時也要解決執(zhí)法人員在執(zhí)法時的口徑問題,很多人員在執(zhí)法時依然采用的是原單位的名義,要采用統(tǒng)一的執(zhí)法單位名稱。
海警船只的更新換代迫在眉睫,面對海上走私新形勢,急需要更多性能優(yōu)異的海上巡邏船和大噸位的海警船。加大財政投入不僅是更新設備也是對人員的培訓投入。要提升執(zhí)法人員的專業(yè)性和法律意識,在偵查技術能力方面進行針對性的培訓。
(二)完善法律
法律是偵察行動的最終和最初的指南,要完善法律使得偵查人員分的清哪些案件需要進行偵查,避免偵查力量分散。海上走私的形式幾經變化,法律往往滯后于犯罪的新發(fā)展,難以對海上走私犯罪加處以適當的處罰,無法滿足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海上走私對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破壞不斷加重,海上走私的存在不進損害了我國的經濟造成稅收虧空,也對我國的國際貿易聲譽產生惡劣的影響,必須加重處罰的力度。
(三)與國外在海上走私偵查方面進行交流與合作
反海上走私是一個世界性問題,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而蔓延全球的經濟毒瘤。要吸取國外海上走私案偵查技術和經驗,補足己方的不足,其世界其他國家一起解決海上走私問題。
通過與國外簽訂議等方式建立起合作關系,互相共享情報,構建聯合防治走私機制。
從走私貨物的源頭處打擊走私。走私也是一種商品的買賣,自然也遵循著低價買高價買的現象,正規(guī)途徑上這種情況會有關稅和WTO的反傾銷加以規(guī)制,但走私卻沒有這樣的規(guī)制方式。所以要與貨物的源頭國家合作,在源頭處將走私的苗頭扼殺。
(四)建立完善的海陸情報搜集和共享機制
針對海上走私案的隱蔽性,不僅海上母船位置難以確定,走私團伙也很難一次性全部捉拿尤其是走私團伙的上層人員。這就需要海警與陸上公安系統(tǒng)緊密配合,將陸上公安與海警所掌握的信息結合起來,成立一個針對反海上走私的合作系統(tǒng),統(tǒng)一調配行動。
四、結語
在實施“一帶一路”方針的今天,更好更快的應對和打擊海上走私行為,已然迫在眉睫,主管機構的改革只是解決諸多問題的第一步。只有一個干凈蔚藍的大海才能托起的百年大計,才能讓的民族復興事業(yè)更加穩(wěn)定進行。
參考文獻
[1] 黃新宇.“智慧緝私”背景下東南沿海地區(qū)聯合打擊成品油走私研究[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9(01):113-116.
[2] 周珊.我國海上走私毒品犯罪的形勢特點及偵防對策[J].湖南警察學院學報,2018,30(05):37-44.
[3] 許維安,葉芍.我國海上犯罪體系的反思與完善[J].西部法學評論,2012(03):118-122.
[4] 勵志斌.海上走私認定三題[J].上海海關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1):26-30.
[5] 宋利紅.海上走私犯罪偵查方法[J].貴州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06):16-18.
[6] 蘇澤勤.當前海上走私活動的特點、原因及對策[J].政法學刊,1988(03):45-47.
作者簡介:徐英涵(1994- ),男,碩士,2019級法律,大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與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