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蘭 蔣梅花 王玲
(深圳南山區(qū)醫(yī)療集團 廣東 深圳 518055)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病,好發(fā)于中老年群體中,也是造成該群體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來,冠心病的發(fā)病率有了明顯上升,臨床防治形勢不容樂觀。院內治療是冠心病的核心治療內容,而院外治療是冠心病不可缺少的治療內容[1]。研究表明,社區(qū)護理干預的實施,對冠心病患者健康的恢復會產生直接效果,其作用甚至比院內治療更明顯[2]。由此不難看出,冠心病患者實施社區(qū)護理干預的重要性。為進一步了解社區(qū)護理干預的實施及其應用效果,本研究將100 例社區(qū)冠心病患者視為研究對象展開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西麗人民醫(yī)院下屬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建檔的100 例被確診為冠心病的患者進行研究,按數(shù)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45 ~86 歲,平均年齡(62.31±5.49)歲;病程2 ~12 年,平均病程(6.45±1.32)年。觀察組:男28 例,女22 例;年齡47 ~88 歲,平均年齡(62.51±5.63)歲;病程1 ~13 年,平均病程(6.61±1.43)年。上述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即根據(jù)院內治療的相關要求,指導患者按醫(yī)囑用藥,同時配合相關的健康教育,糾正患者對冠心病這一疾病的認識偏差,提升患者的認識和依從性。針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進行指導,包括飲食、運動等。觀察組除了給予患者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外,融入綜合性、全面性的理念,實施更為優(yōu)質的社區(qū)護理干預。
(1)建立和完善患者的電子檔案。調查患者的相關情況,如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家庭情況、治療情況等,將上述信息詳細納入至電子檔案中,方便日后查詢和了解。
(2)個別教育和集體授課相結合。針對患者的健康宣教,要以患者為中心,進行個別的教育和指導,使得健康教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定期組織開展集體宣教,視具體情況可以周為單位,也可以月為單位開展。
(3)積極主動上門進行心理疏導。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的護理人員,應當通過定期上門訪視、電話、網絡等隨訪方式,與病患對象展開積極的交流和溝通,為患者耐心地答疑解惑,盡可能地傳遞積極的信息給患者,增強患者的信心。此外,為患者尋求家庭支持,在訪視過程中,向患者家屬講解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4)飲食和運動的指導及其干預。根據(jù)患者的檔案資料,結合上門隨訪宣教和心理疏導掌握的情況,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和運動計劃,合理地控制病患每日鹽分的攝入量,限制高脂肪飲食。同時,制定科學的運動計劃,保證每日能夠有20 ~30min 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走等。運動時,盡可能地讓家屬或者病友一起進行,以此促進運動計劃的完成。
(5)隨訪調查和掌握患者的情況。2 周為依次患者護理干預措施完成度的隨訪,針對期間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對于患者不依從的地方強化健康宣教,以其它表現(xiàn)優(yōu)秀的患者為事例進行說明,讓患者意識到依從的重要性。
比較兩組的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質量。(1)心理狀態(tài)采取心理狀態(tài)評估量表[3](MSSNS)進行評價,涉及到焦慮、抑郁、憤怒、孤獨等維度總共38 個小項,每個小項采用4 分法計分:1 分表示沒有或極少有,2 分表示偶爾有,3 分表示經常有,4 分表示幾乎都有??偡? ~152 分,分數(shù)越低表示心理狀態(tài)越好。(2)生活質量采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4](SAQ)進行評價,包括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發(fā)作頻率、心絞痛穩(wěn)定程度、治療滿意度、疾病認知程度5 個維度的19 項問題,每個維度總分10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SPSS21.0 統(tǒng)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各MSSNS 評分指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兩組護理干預后MSSNS 評分情況的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理干預后MSSNS 評分情況的比較(±s,分)
組別 n 焦慮 抑郁 憤怒 孤獨 總體評分觀察組 50 22.05±3.26 23.31±3.42 18.67±2.23 19.13±2.39 83.16±11.30對照組 50 34.12±5.10 35.08±5.23 27.12±4.27 28.50±4.42 124.82±19.02 t-14.100 13.318 12.403 13.186 13.315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各SAQ 評分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兩組SAQ 評分情況的比較(±s,分)
表2 兩組SAQ 評分情況的比較(±s,分)
組別 n 軀體活動受限程度 心絞痛發(fā)作頻率 心絞痛穩(wěn)定程度 治療滿意度 疾病認知程度觀察組 50 82.13±12.34 84.51±13.04 87.42±13.26 81.35±12.08 80.49±11.97對照組 50 65.49±10.13 68.10±10.56 69.27±10.64 63.26±10.02 61.08±9.65 t-7.370 6.915 7.549 8.150 8.927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冠心病作為臨床心腦血管疾病中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時有效的院內治療,對冠心病患者癥狀的緩解及健康的恢復至關重要,但社區(qū)護理的干預作用同樣明顯[5]。由于冠心病的病程持續(xù)常、病情反復的特點比較突出,常規(guī)性的護理干預并不能夠滿足實際需求[6]。因此,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護理人員,在對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的過程中,要有充足的準備和扎實的素質能力。
本研究嘗試對社區(qū)護理干預進行完善和補充,將其應用在社區(qū)冠心病患者的干預中,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MSSNS 評分指標均低于對照組,而各SAQ 各評分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了社區(qū)護理干預實施和應用的效果,集中表現(xiàn)在對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方面。分析原因發(fā)現(xiàn),社區(qū)護理干預的實施,堅持全面性、綜合性和系統(tǒng)性的理念,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從病患資料的建檔,到各種形式護理干預的組織和實施,最后再對患者進行隨訪觀察,整個過程是一個有機的過程,是為患者服務的過程,針對患者心理健康狀態(tài)較大予以了干預和解決,從認知、用藥、心理、生活等方面改善了患者的生活狀態(tài),進而有利于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7]。
綜上所述,社區(qū)護理干預的應用,可以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時,還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