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昱頗 韓雙?。ㄍㄓ嵶髡撸?蔣振華 劉博偉 李修嶺
(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 河南 鄭州 450003)
胃癌是全球范圍內(nèi)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據(jù)GLOBOCAN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18 年全球胃癌新發(fā)病例約103.3 萬例,死亡病例約78.3萬例,分別位于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第5 位、死亡率第3 位[1]。胃癌在中國的發(fā)病例數(shù)和死亡例數(shù)分別占全球范圍發(fā)病和死亡的42.6%和45.0%,是我國癌癥防治的重點[2]。進展期胃癌生存期短,預后差,治療方案有限。臨床上根據(jù)TNM 分期評估腫瘤負荷、淋巴結(jié)及遠處器官轉(zhuǎn)移情況判斷預后,然而處于相同分期的進展期胃癌預后仍可有較大差異。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是近年受到關注的腫瘤預后指標,在多種腫瘤臨床治療的預后判斷中得到應用。本文旨在對進展期胃癌患者化療前外周血NLR 對患者預后預測的價值進行探討。
選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進展期胃癌患者。納入標準:(1)胃鏡活檢病理確診為胃癌,失去手術機會,進入一線化療;(2)化療前2 個月內(nèi)未接受任何形式抗腫瘤治療;(3)肝、腎功能正常。排除標準:(1)患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骨髓造血功能異常,治療開始前使用過影響骨髓造血藥物;(2)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結(jié)締組織?。唬?)化療前2 月內(nèi)存在嚴重感染。經(jīng)篩選后共入選82例,其中男性57例(69.51%),女性25例(30.49%),中位年齡67(43 ~91)歲。
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肝轉(zhuǎn)移和T N M 分期。收集治療前血常規(guī)、血清白蛋白、纖維蛋白原,以血常規(guī)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與淋巴細胞計數(shù)之比計算NLR 值。
以確診日期為觀察起點,對治療后出院患者采用電話通信隨訪。復查包括常規(guī)體格檢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及影像學檢查等。生存時間為確診日期至死亡日期或者至隨訪結(jié)束。隨訪結(jié)束時間為2019 年12 月。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NLR與臨床病例資料(性別、年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遠處轉(zhuǎn)移、TNM 分期等)相關性采用卡方檢驗。采用Kaplan-Meier 法計算生存率,不同分組生存率的比較采用log rank 檢驗。多因素Cox 回歸分析用于分析與胃癌預后相關的獨立危險因素。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完成隨訪74 例,隨訪率90.2%。對隨訪的74 例患者NLR值進行計算,得出中位NLR 值為3.1,將NLR ≥3.1 定義為NLR 升高。結(jié)果顯示,高NLR 組患者39 例,占52.7%,低NLR組患者35 例,占47.3%。對不同NLR 組臨床病理特征進行統(tǒng)計比較,結(jié)果顯示,高NLR 組和低NLR 組間性別、年齡、TNM分期、肝轉(zhuǎn)移、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NLR 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Tab 1 Comparison between NLR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patients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結(jié)果顯示,高NLR 組與低NLR 組間OS 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91,圖1),兩組間PFS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圖2)。
圖1 高NLR 組與低NLR 組OS 生存曲線比較Fig 1 Kaplan-Meier curves of survival rate of OS according to NLR
圖2 高NLR 組與低NLR 組PFS 生存曲線比較Fig 2 Kaplan-Meier curves of survival rate of PFS according to NLR
對可能影響進展期胃癌患者化療后預后的變量進行Cox 回歸分析。OS 單因素Cox 回歸分析顯示,NLR 與進展期胃癌患者預后無明顯關聯(lián)(P=0.070,表2)。PFS 單因素Cox 回歸分析顯示,NLR(P=0.003)、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P=0.033)是影響進展期胃癌患者化療后PFS 的獨立危險因素,進一步將其納入多因素Cox 回歸分析顯示,NLR(P<0.05,表3)是影響PFS 的獨立危險因素。
表2 總生存期的單因素Cox 回歸分析Tab 2 Univariate analysis of overall survival by Cox regression model
表3 無進展生存期的單因素及多因素Cox 回歸分析Tab 3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of overall survival and progressed-free survival by Cox regression model
腫瘤預后指標是腫瘤治療中關注的重點之一,近年多項國內(nèi)外研究嘗試NLR、外周血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3]、預后營養(yǎng)指數(shù)(Prognosis Nutritional Index,PNI)[4]、纖維蛋白原[5]、C 反應蛋白與白蛋白比值(CRP/Alb)[6]等炎癥、營養(yǎng)相關指標來評估預后。胃癌組織產(chǎn)生IL-1、IL-8 和TNF-α 等趨化因子吸引中性粒細胞聚集到腫瘤組織內(nèi)部成為腫瘤相關中性粒細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7],TANs 合成并分泌更多IL-1、IL-8、IL-12 和TNF-α 等細胞因子參與調(diào)控胃癌發(fā)生與發(fā)展。淋巴細胞作為免疫系統(tǒng)的重要組分參與腫瘤細胞的免疫監(jiān)視,抑制腫瘤增殖與浸潤,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的聚集被認為是機體對腫瘤細胞的免疫應答反應[8]。NLR 升高提示中性粒細胞相關炎癥反應活躍,淋巴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反應減少,弱化依賴淋巴細胞的抗腫瘤細胞免疫效應,導致腫瘤惡化、轉(zhuǎn)移甚至死亡。
多項臨床研究支持NLR 的預后價值,Aziz 等在一項進展期胃癌臨床研究中將研究對象分為高NLR 組(NLR >3)與低NLR 組(NLR ≤3),低NLR 組的PFS 與OS 均高于高NLR 組,多因素分析表明NLR 是OS 的獨立預后因素,但與PFS 無關[9]。韓國一項研究納入268 例晚期轉(zhuǎn)移性胃癌患者,低NLR 組(NLR ≤3)與高NLR 組(NLR >3)相比有更長的中位PFS 和中位OS[10]。截止目前的研究基本認同NLR 與進展期胃癌預后程度有密切相關性,治療前較低的NLR 提示患者更有可能從治療中獲益。但NLR 增高能否作為胃癌預后獨立預測因素尚存爭議,且NLR 作為預測因子臨界值的設定仍無標準。
本結(jié)果表明,NLR 是進展期胃癌化療患者PFS 的獨立預測因素。此類患者化療前較高的NLR 提示更短的無進展生存期,疾病可能在較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進展。由于樣本量偏小,部分患者失訪,存在誤差?;诖?,未來可開展聯(lián)合多種炎癥指標和TNM 分期的大樣本臨床對照實驗或前瞻性研究,以期得出精準預測胃癌預后的指標,為臨床醫(yī)生規(guī)劃精準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更好的評判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