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語“多行不義必自斃”中的“斃”字,一般人都理解為“死、死亡”,該文借助《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說文解字》等工具書,參考王力、段玉裁等名家的觀點,通過考證,認(rèn)為該字應(yīng)解釋為“倒下”,“自斃”應(yīng)解釋為“自己遭到挫折”。
關(guān)鍵詞:多行不義必自斃;倒下;以今解古
成語“多行不義必自斃”中“斃”的意義在課文《鄭伯克段于鄢》中的注解是:“自斃:自趨滅亡。斃,倒下?!睂@個解釋,有人感到困惑。
困惑一:“斃”是一個形聲字,“比”為聲旁,“死”為義旁,所以“斃”應(yīng)該跟死有關(guān)。詞語“擊斃”“槍斃”“坐以待斃”中的“斃”都是“死、死亡”之意。這與上述教材中把“斃”解釋為“倒下”不一致,因為倒下不一定就死亡。
困惑二:在《鄭伯克段于鄢》中,當(dāng)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謀反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事態(tài)越來越嚴(yán)重時,鄭莊公的臣子不斷地向鄭莊公提出警告,三次警告鄭莊公,而鄭莊公相對應(yīng)的三次回答依次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無庸,將自及”“不義不暱,厚將崩”。鄭莊公的回答是為了說明不忠不義的行為性質(zhì)越惡劣,其受到的懲罰也就越嚴(yán)厲,得到報應(yīng)的下場也就越慘。如果把“自斃”理解成“自趨滅亡”,那么與第二次回答的“將自及(自己將趕上災(zāi)禍)”和第三次回答的“厚將崩(土地多了將會垮臺)”在邏輯上將會產(chǎn)生混亂。第三次回答中的“崩”實際上就是“崩潰”“垮臺”“滅亡”等的意思;而把“自斃”理解成“自趨滅亡”,“斃”的“滅亡”之義實際上也是“死、死亡”的抽象義。
為此,有必要對“多行不義必自斃”中“斃”的意義進(jìn)行一番探究。
《新華字典》中“斃”的解釋是:“①死:~命,擊~。②用槍打死:~了一個兇犯。”《漢語成語詞典》中“多行不義必自斃”條目的解釋是:“不義:違反正義的事情;斃:死。壞事干多了,一定是自取滅亡?!蹲髠鳌る[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眱刹抗ぞ邥际前选皵馈苯忉尀椤八馈薄?/p>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對“斃”的解釋是:“斃(斃,獘)因病或傷身體倒下去?!蹲髠鳌ぐЧ辍罚骸嵢藫艉喿又屑纾谲囍?。引死?!蹲髠鳌べ夜哪辍罚骸c犬,犬~。與小臣,小臣亦~。”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兩點信息:“斃”可以寫成“斃”或“獘”;“因病或傷身體倒下去”是“斃”的本義,“死”只是引申義。
“斃”實際上是“斃”的簡化字,是1956年公布的第四批簡化字中的一個?!墩f文解字》中查不到“斃”,只能查到“獘”,其解釋為:“獘,頓仆也。從犬,敝聲?!洞呵飩鳌罚ù思粗浮蹲髠鳌贰P者注)曰:‘與犬,犬獘。毗祭切。獘,或從死?!边@說明:許慎時代“斃”寫為“獘”;“獘”為形聲字,本義為“頓仆” (即“倒下”——筆者注),有時候也有“死”之義;對《左傳》“與犬,犬?dāng)?。與小臣,小臣亦斃”這句話中“斃”的解釋,王力和許慎不一致。
清代經(jīng)學(xué)家劉文淇的著作《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在引用《說文解字》上面的這條注解后說:“是賈氏(指東漢經(jīng)學(xué)家賈逵——筆者注)本作犬獘,此從斃,當(dāng)是唐本所改?!币馑际钦f《說文解字》中這個詞條賈逵的版本寫為“獘”,寫為“斃”是唐代的版本所改。
清代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在注解《說文解字》上述的詞條后說:“斃,獘或從。經(jīng)書頓仆皆作此字?!瘛蹲髠鳌贰嬕嘧鳌?dāng)?。蓋許(即許慎——筆者注)時經(jīng)書‘?dāng)蓝嘧鳌嫛!?/p>
根據(jù)上面兩人提供的信息,可以做出推斷:“斃”在許慎和許慎之前寫為“獘”,“斃”是東漢以后的寫法;“斃”即“獘”的本義為“頓仆”,到了漢代開始引申出“死”的意義?!八馈钡慕Y(jié)果一般是躺下,與“頓仆”的結(jié)果一致,所以能進(jìn)行這樣的引申。
不難想象,古人先造出“獘”字表示“頓仆”,接著又引申出“死”之義;后來又造出“斃”字來承擔(dān)“獘”的“死”的義項;再后來“獘”字可能慢慢少用直至消失,因為“頓仆”的意義可以由“偃、仆、踣、跌”等字去承擔(dān),所以古人在傳抄或刻印古籍時,都用“斃”代替“獘”,導(dǎo)致古籍中表示“頓仆”義的“獘”變成了“斃”,使后來的讀者閱讀時都理解為“死”之義。這是從動態(tài)角度去考察“獘”“斃”的歷史演變過程。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結(jié)論:
1.課文《鄭伯克段于鄢》把“多行不義必自斃”的“斃”解釋為“倒下”是正確的,但把“自斃”解釋為“自趨滅亡”是不妥當(dāng)?shù)?,?yīng)該解釋為“自己栽跟斗”“自己摔倒”“自己遭到挫折”等,才符合此句中“斃”的意義,也才符合鄭莊公在上述三個答語中所表達(dá)的邏輯。
2. 對《左傳》“與犬,犬?dāng)?。與小臣,小臣亦斃”這句話中“斃”的解釋,王力是錯誤的,許慎才是正確的?!蹲髠鳌分羞@句話是說驪姬為了離間太子申生和晉獻(xiàn)公的關(guān)系,在申生獻(xiàn)給晉獻(xiàn)公的胙肉和祭酒中下了毒藥。晉獻(xiàn)公把毒酒倒在地上,地面都松裂凸起,“公祭之地,地墳”;晉獻(xiàn)公再把胙肉拿給狗、把祭酒拿給身邊的小臣嘗試,“與犬,犬?dāng)馈Ec小臣,小臣亦斃”,《左傳》的本意,是著重描述犬和小臣立即倒在地上,而不是記述被毒死的結(jié)果。
總之,現(xiàn)代人在運用“斃”字時,一般都用做“死”的意義。但我們在閱讀古籍的時候,切不可以今解古,籠統(tǒng)地理解為“死”, 犯了《漢語成語詞典》中那樣的錯誤。
參考文獻(xiàn):
[1]陳建森.高中語文[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
[2]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新華字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
[3]西北師范學(xué)院中文系《漢語成語詞典》編寫組.漢語成語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4]《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編寫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8.
[5]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1999.
[6]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7]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南京: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2007.
作者簡介:鄭澤濤(1979—),男,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qū)梅崗中學(xué)一級教師,主研方向為古詩文教學(xué)及高考作文備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