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清
在《中國平安:從“雙殺”到“雙擊”還要多久?》中,筆者曾提到,資產端和負債端的困局導致人壽保險為主的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和中國人壽等人壽險公司在當前的市場格局下面臨困局。
不過,從當前情況而言,10年期國債利率從4月26日開始呈現持續(xù)的上漲態(tài)勢。此外,負債端,保費收入在4月份環(huán)比持續(xù)改善,保險公司此前資產和負債端“雙殺”的局面在當下向“雙擊”局面改善的曙光開始顯現。此外,平安在危機前的大力改革,有望在下一輪周期到來時獲得更大的向上空間,筆者在此前的文章中表示,負債端明顯改善最快可能要今年3季度,但從投資布局的角度看,時間顯然應該提前。
在2月底的文章《中國平安:從“雙殺”到“雙擊”還要多久?》中,筆者曾提到:“10年期國債收益率再一次來到底部區(qū)域,每一次該數據跌破3%時,股市都會迎來一大波機會。同時,15年來的數據顯示,每次到達這個區(qū)域后,都將開始一個新的周期。保險股也有望從負債和資產雙殺向負債和資產雙擊持續(xù)改變?!?/p>
這一個等待時間可能煎熬了一些,10年期國債利率一直跌到4月底,在4月26日最低時跌破了2.5%,達到2.494%。不過,也是4月26日開始,10年期國債利率開始扭頭向上,截止6月9日反彈已持續(xù)1月有余。
在文章《保險:低利率環(huán)境對行業(yè)的影響》中,筆者曾表示,長期的利率下行趨勢大概率不會改變,這從15年來的走勢看,下跌低點更低,反彈高點也無法突破前高可以略窺一斑。但這也表明,利率的下行趨勢并非線性。
根據10年期國債利率長期走勢圖看,4月底長端利率的觸底反彈,極有可能為長達2年半的利率下行周期畫上句號,利率的上行周期有望到來。從全球的情況看也基本一致,美聯儲一步到位的零利率,歐洲和日本的“降息周期”則極為短暫,因為操作空間有限,而且,即使利率不反彈,降無可降的情況下,歐美的利率基本沒有下降空間。
低利率環(huán)境的影響筆者已經論述過,進入反彈周期后,對保險公司資產端收益的利好則無需多言,回想平安在上一輪啟動前的場景,2016年10月,10年期國債利率同樣觸底反彈,而彼時也是平安高管集體喊話公司價值低估的時候,進入2017年一季度,股價一路上揚使30元/股的平安一去不復返。
現在說負債端拐點可能有點自欺欺人,但4月份邊際改善也非常明顯。1-4月保險業(yè)原保費收入19886億元,同比增長4.34%。其中,人身險原保費1-4月累計收入15110億元,同比增長3.81%。壽險保費收入1-4月累計12183億元,同比增長1.48%。此前1-3月,壽險保費收入為10789億元,同比下滑0.68%。壽險保費4月單月收入1394億元,同比大增22.07%,是人身險在4月絕地反擊的中堅力量。
總體上,上市險企壽險業(yè)務1-4月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有所改善,分別為:新華保險(33.11%)、中國人壽(14.45%)、中國太保(0.00%)、中國太平(-2.46%)、中國平安(-3.15%)。4月單月看,保費增速環(huán)比大幅改善,分別為:中國人壽(32.0%)、新華保險(23.8%)、中國太平(23.71%)、中國太保(10.27%)、中國平安(2.95%)。二季度以來上市險企均加大業(yè)務推動力度,疊加短期人口紅利和線下復工,銷售環(huán)境明顯改善。新單方面,平安新單仍然承壓,但降幅有所收窄,1-4月累計個險新單同比下降16.99%。但是,4月單月個險新單同比下降6.03%,與1月、2月和3月單月同比增速-14.90%、-28.91%和-21.89%相比已經相當優(yōu)異。
可以預判,壽險公司負債端的低谷已然過去,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且代理人線下復工有序推進,負債端改善在二季度將得到延續(xù)。
對比同行,平安實際在4月行業(yè)負債端復蘇大潮下表現最差,是14年至17年的行業(yè)大潮表現太兇猛,擴張?zhí)珶o序導致反噬過大?
一般出現困境的時候,往往伴隨著劇烈的人事變動。李源祥和任匯川相繼離職,補位的陸敏早先管理過銀保、健康險,后接手過汽車之家;謝永林在平安銀行對團體業(yè)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也卓有成效。平安上一輪重大人事變動,是港股和A股上市的區(qū)間,主要的特征是本土高管離職,國際化管理團隊持續(xù)擴容。而此輪人士變革,本土的內部高管補位,這或許表明了平安重心重歸國內的戰(zhàn)略。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當前,平安的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qū)。集團層面,從渠道視角走向以客戶為中心,構建個人、團體、科技三大業(yè)務閉環(huán)。其戰(zhàn)略愿景是,個人綜合金融閉環(huán),實現“一個客戶、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團體金融閉環(huán),構建“一個客戶,N個產品”的1+N模式;科技業(yè)務閉環(huán),最終實現“生態(tài)賦能金融”。當然,其最終目標是拱衛(wèi)保險核心業(yè)務的市場地位。
壽險改革的方向是瞄準中高端市場。監(jiān)管趨嚴與行業(yè)周期底部或許只是平安改革的誘因,深層次的原因則從馬明哲在2019年業(yè)績發(fā)布會的發(fā)言可以知道:“壽險市場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市場、環(huán)境、消費者需求,還包括人口紅利的消失。原來的傳統模式應對新的需求已經逐漸不適應了?!?/p>
面對大眾市場競爭壓力加劇,人口紅利的消失,平安的壽險改革聚焦渠道、產品和科技,主攻中高端市場的廣闊市場,這或許學習的是2009年至2013年的友邦保險。2011年友邦保險推出Agency2.0計劃和保障型產品轉型。彼時友邦中國代理人數量持續(xù)減少,保費增長慢于同業(yè),但是新業(yè)務價值率飛速攀升。筆者不認為平安會走向不在乎代理人規(guī)模的方向,但未來代理人的核心關注點已然變?yōu)椋焊?、更有質量的個人產出。
對于這個方向,馬明哲也有明確的表態(tài):“雖然平安壽險的代理人收入是市場平均的近兩倍,但從未來三五年來看,仍然是不夠的。平安為此其實已經醞釀了2到3年的時間,來實施此次改革,經過26年的發(fā)展,面對新的市場環(huán)境,平安需要一個新的方法?!?/p>
平安的新方法就是:高價值率的中高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