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南,王海軍,曲世寧,黃初林,王浩,張昊,楊全會,邢學忠
國家癌癥中心/國家腫瘤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yī)學院腫瘤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北京100021
Oncol Prog,2020,18(13)
根據GLOBOCAN數據庫顯示,2018年全球新發(fā)腫瘤患者17 000 000例,由于腫瘤導致的死亡9 500 000例[1]。隨著腫瘤新輔助治療的發(fā)展及外科手術技巧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腫瘤患者可以采取手術治療,甚至一些既往無法行手術治療的中晚期腫瘤患者,也可以通過新輔助化療或放療降低腫瘤的分期從而獲得手術治療[2]。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腫瘤及其治療過程中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可提高患者病死率,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yī)療費用[3]。研究顯示,圍手術期AKI發(fā)生率約1%[3],腫瘤患者術后發(fā)生AKI,一方面是由于腫瘤本身導致的,如腫瘤溶解[4],腫瘤體積過大導致泌尿系統梗阻;另一方面是由于圍手術期缺血和感染引起的相關腎損傷[5-6],而危重癥患者大部分需要腎臟替代治療。既往文獻報道,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發(fā)生AKI患者院內病死率高達40%~90%[7],出院的患者也有一部分會發(fā)展為慢性腎臟病。腫瘤術后危重癥患者發(fā)生AKI早期病死率較高,目前,國內外學者主要關注患者生存狀況,而對于腫瘤術后危重癥患者發(fā)生AKI后腎功能恢復狀況的研究甚少[8-9]。本研究主要探討腫瘤術后危重癥患者發(fā)生AKI行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早期腎功能恢復狀況及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手術治療術后入ICU需要行CRRT治療的AKI的腫瘤患者。納入標準:符合2012年改善全球腎臟病預后組織(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10]AKI-3級標準;因腫瘤行手術治療的患者;病理診斷為惡性;術前腎功能正常,術后15天內出現內急性腎功能減退,且符合CRRT指征[血鉀>6.5 mmol/L、血尿素氮>33.2 mmol/L、嚴重酸中毒(pH<7.20)、容量超負荷(如出現肺水腫且利尿效果不佳)、無尿或少尿(經過充分的容量復蘇后,尿量仍<0.3 ml(/kg·h)且持續(xù)24 h]。排除標準:年齡<18歲;既往慢性腎功能不全。依據納入和排除標準,本研究共納入86例腫瘤術后AKI-3級且需要行CRRT的危重癥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Seldinger術經股靜脈、頸內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置管建立血管通路,CRRT采用連續(xù)性靜-靜脈血液濾過方式(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前稀釋法,血流量140~160 ml/min。采用枸櫞酸鈉體外抗凝技術,開始時枸櫞酸鈉約8 g/h、10%葡萄糖酸鈣泵注,持續(xù)約20 ml/h泵入體內,CRRT開始后第1個24 h,每3 h監(jiān)測體內及體外鈣離子濃度,隨后每6 h監(jiān)測1次,以便及時調整枸櫞酸鈉及葡萄糖酸鈣的泵入速度。
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腫瘤相關資料(腫瘤類型、臨床分期、治療方法),ICU相關指標(入室原因、危重患者癥狀相關評分、器官功能狀態(tài)),合并癥(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CRRT開始時實驗室檢測指標[如血紅蛋白(hemoglobin,Hb)、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漿白蛋白(albumin,ALB)、肌酐、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 鈣 蛋白 T(troponin T,TnT)、腦鈉肽(type B natriuretic peptide,BNP)],手術相關數據(手術部位、手術時間)。觀察終點為患者住院期間腎功能恢復、院內死亡或出院。腎功能恢復的判斷標準[11]:尿量、血清肌酐恢復正?;蜓寮◆m未達正常水平,但出院前1周內患者不需要CRRT治療。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通過中位數或常規(guī)分組轉化為計數資料,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入ICU需要行CRRT治療的AKI的腫瘤患者腎功能恢復的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腎功能累計恢復率的比較采用Long-rank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和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評估獨立危險因素預測腎功能院內恢復的效能;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共納入86例腫瘤術后AKI-3級且需要行CRRT的危重癥患者,平均年齡61歲;男62例,女24例;消化系統腫瘤59例(食道癌10例、胃癌20例、結腸癌10例、肝膽癌10例、胰腺癌9例),肺癌10例,其余17例患者為其他類型的腫瘤(包括顱腦腫瘤3例、頭頸腫瘤4例、婦科腫瘤10例);術后病理診斷:腫瘤發(fā)生局部侵犯67例,遠處轉移19例;入室原因:急性腎功能不全47例,休克23例,呼吸衰竭16例;順序性器官衰竭評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評分(1~19)分,中位評分6分;簡化急性生理學評分Ⅲ(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Ⅲ,SAPS Ⅲ)為49~109分,中位評分65分;CRRT開始時,53例(61.6%)患者因呼吸衰竭行機械通氣治療,49例(57.0%)患者出現休克癥狀,其中27例考慮感染相關,22例考慮低容量性相關;在CRRT治療第1個24小時內尿量<100 ml的患者44例,≥100 ml患者42例。本研究中,共38例患者腎功能在出院前獲得了恢復,恢復時間1~21天,中位恢復時間6天,入ICU后7、14、21、28天腎功能恢復率分別為(29.1±4.9)%、(40.7±5.3)%、(44.2±5.4)%、(44.2±5.4)%;48例患者腎功能未恢復,其中35例因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13例出院后仍需要繼續(xù)腎臟替代治療(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腫瘤狀態(tài)并不影響患者28天腎功能恢復狀況(P=0.448)。
不同性別、年齡、腫瘤類型、新輔助治療情況、臨床分期、入室原因、糖尿病情況、高血壓情況、冠心病情況、入室時SOFA評分、器官衰竭個數、手術部位、手術時間、TnT水平、PCT水平、肌酐水平、BUN水平、WBC水平、Hb水平、PLT水平術后AKI-3級且需要行CRRT的危重癥腫瘤患者住院期間腎功能恢復率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入室時SAPSⅢ評分、CRRT開始時出現休克、CRRT開始時出現呼吸衰竭、BNP水平、ALB水平、CRRT開始24 h內尿量術后AKI-3級且需要行CRRT的危重癥腫瘤患者住院期間腎功能恢復率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將單因素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入室時SAPSⅢ評分、CRRT開始時出現休克、CRRT開始時出現呼吸衰竭、BNP水平、ALB水平、CRRT開始24 h內尿量作為自變量,術后AKI-3級且需要行CRRT的危重癥腫瘤患者住院期間腎功能恢復情況作為因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入室時SAPSⅢ評分≥65分、CRRT開始24 h內尿量<100 ml是影響術后AKI-3級且需要行CRRT的危重癥腫瘤患者院內腎功恢復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表2)。入室時SAPSⅢ評分<65分患者的28天腎功能恢復率為(60.4±7.1)%,明顯高于入室時SAPSⅢ評分≥65分患者的(23.6±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CRRT開始24 h內尿量<100 ml患者的28天腎功能恢復率為(19.0±6.1)%,明顯低于CRRT開始24 h內尿量≥100 ml患者的(68.2±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1 術后AKI- 3級且需要行CRRT的危重癥腫瘤患者住院期間腎功能恢復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續(xù)表1
表2 術后AKI- 3級且需要行CRRT的危重癥腫瘤患者住院期間腎功能恢復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入室時SAPSⅢ評分<65分預測患者院內腎功能恢復的AUC為0.725(95% CI:0.615~0.835),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750和0.604;CRRT開始后24 h內尿量≥100 ml預測患者院內腎功能的恢復的AUC為0.908(95% CI:0.845~0.971),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0.815和0.792。(圖1、圖2)
圖1 入室時SAPSⅢ評分<65分預測術后AKI- 3級且需要行CRRT的危重癥腫瘤患者院內腎功能恢復的ROC曲線
圖2 CRRT開始24 h內尿量≥100 ml預測術后AKI- 3級且需要行CRRT的危重癥腫瘤患者院內腎功能恢復的ROC曲線
AKI是各種外科手術圍手術期常見的術后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生機制可能使手術繼發(fā)腎臟缺血、缺氧,腎髓質區(qū)域的腎單元受損,從而進一步發(fā)生急性腎小球壞死[12]。惡性腫瘤增加了AKI發(fā)生及死亡風險[13],影響惡性腫瘤患者的預后[14]。自Burchardi[15]提出CRRT以來,CRRT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尤其對于少尿且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的AKI患者[16]。嚴重的AKI患者經CRRT治療后,住院期間恢復腎功能可明顯降低患者出院后死亡及慢性腎臟病的發(fā)生風險[17-18]。本研究主要探討CRRT治療對腫瘤術后AKI-3級患者早期腎功能恢復的影響。
研究顯示,AKI腎功能恢復率為33%~90%[9,19-21],本研究納入患者住院期間腎功能恢復率為41.8%,差異主要由以下兩方面原因造成[10]:①腎功能恢復的定義不一樣,有些文獻以尿量、血清肌酐或肌酐清除率來評價腎功能恢復狀況,有些文獻則以短期內是否繼續(xù)需要腎臟替代治療來評價;②評價腎功能恢復的患者不一樣,有些文獻主要評估生存患者腎功能恢復的狀況,將死亡患者排除在外[22],其院內腎功能恢復率則較高。本研究將院內死亡患者歸納為腎功能未恢復組,根據競爭風險函數模型[23],可能會低估腎功能恢復率。
在既往的文獻中關于晚期腫瘤患者行CRRT治療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24],短期治療費用高,中長期預后差,圍手術期出現嚴重并發(fā)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tài)。本研究,腫瘤患者出現遠處轉移并不影響患者早期腎功能恢復,因此,晚期腫瘤患者出現AKI時,也應該積極治療。
SAPSⅢ評分作為評價危重癥癥患者疾病嚴重程度的指標,評分越高病情越嚴重。既往研究顯示,疾病越危重,腎功能恢復可能性越小[25-26],這主要是因為CRRT治療雖然能替代腎臟功能,但對其他臟器功能的作用較小,隨病情進展,多數患者在腎功能恢復之前就因為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研究結果與既往研究較一致,入室時SAPSⅢ評分≥65分是影響術后AKI-3級且需要行CRRT的危重癥腫瘤患者院內腎功恢復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評分高的患者院內及28天腎功能恢復率均較低。ROC曲線顯示,入室時SAPSⅢ評分<65分預測患者院內腎功能恢復的AUC為0.725(95% CI:0.615~0.835),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0.750和0.604,對預測腎功能的恢復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因此,積極去除誘因,如控制感染、糾正休克、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保護腎及其他器官的灌注、重視器官支持治療才有可能為重癥AKI患者的腎功能恢復創(chuàng)造條件。
尿量作為評價腎功能的指標之一,可以用來明確AKI患者的分級,指導臨床治療[11]。有研究顯示,少尿是腎功能恢復的獨立危險因素[27]。本研究發(fā)現,CRRT開始24 h內尿量<100 ml是影響術后AKI-3級且需要行CRRT的危重癥腫瘤患者院內腎功恢復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Augustine等[28]研究發(fā)現,AKI行透析治療的患者第1天尿量變化也是影響腎功能恢復的獨立危險因素。Jung等[22]研究發(fā)現,持續(xù)24 h尿量少于0.5 ml/(kg·h)預測腎功能不恢復的特異度為66.7%,靈敏度為85.0%,與本研究較為一致。但需要警惕患者尿量除受腎功能影響外,還會受到患者的容量狀態(tài)、循環(huán)狀態(tài)及利尿劑使用情況的影響[29],因此,對這些患者的尿量應進行綜合評估而做出臨床判斷。
綜上所述,腫瘤術后AKI-3級且需要行CRRT的危重癥患者早期腎功能恢復率較低,入院時出現遠處轉移并不影響早期腎功能的恢復,也建議積極行CRRT治療,疾病的危重程度及尿量情況影響腎功能的早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