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濤
遼寧省北票市三寶營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遼寧北票 122116
羔羊痢疾是羊養(yǎng)殖業(yè)中常發(fā)的一種急性毒血癥,初生羔羊會出現(xiàn)嚴重腹痛、腹瀉。此病的發(fā)病原因比較復雜,病原主要有以下幾種:大腸桿菌,腸球菌,沙門氏菌,產(chǎn)氣莢膜桿菌(魏氏梭菌)B、C、D型等[1]。妊娠母羊飼料粗糙無營養(yǎng),身體虛弱,疾病纏身,會導致所產(chǎn)羔羊體質較差,抗病能力較弱,再加上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會加速此病的暴發(fā),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因此,養(yǎng)殖工作人員需要做好疾病防控,尋找科學有效的預防與治療方法,積極促進養(yǎng)殖業(yè)的良性發(fā)展,增加養(yǎng)殖產(chǎn)業(yè)收入。
養(yǎng)殖工作人員根據(jù)患畜的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對羔羊痢疾病可以做出初步診斷,若要確診本病需要采樣借助實驗室,進行細菌培養(yǎng)鑒定來確診。在臨床診斷過程中,要注意區(qū)分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羔羊痢疾病[2]。
羔羊痢疾病于產(chǎn)羔季節(jié)高發(fā),出生7 d內的新生羔羊最易感染此病,本病的潛伏期較短,一般為48 h左右,有的羔羊在感染16 h左右就會出現(xiàn)典型的臨床癥狀?;夹蟊憩F(xiàn)出高熱不退,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睛面部水腫嚴重,呼吸困難,羔羊糞便不成形,似粥樣,并伴有壞死的組織碎片,有些羔羊拉出帶有血液的紅棕色水狀松散糞便,惡臭,糞便粘附在病羊的整個后軀上。隨著疾病的發(fā)展,病羊脫水,嚴重營養(yǎng)不良,最后由于無法吸奶而死。
剖檢病羊尸體可以觀察到腸壁呈卡他性腸炎,腸黏膜充血腫脹,內充滿紅色內容物,伴有大量氣泡,顏色潮紅,附著粘液,上皮細胞變性壞死,細胞核溶解并伴有腸絨毛脫落,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嗜酸性細胞浸潤[3]?;疾r間較長的羔羊,腸黏膜壞死、潰瘍,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病灶區(qū)。在腸黏膜表面,黏膜肌層、黏膜下層均可見出血點,壞死灶,顏色變淡。病羊胃黏膜充血腫脹,有大小不同的出血點,顏色潮紅,上皮細胞常見脫落、變性,與滲出物混合。腺體上皮脫落,紅細胞浸潤,炎性細胞滲出。膽囊腫大,膽汁黑色或棕色,性狀粘稠,膽汁淤滯程度不一;肺部擴大出血,氣管內存有大量纖維素。
工作人員在羔羊瀕死或剛死時采集病料進行細菌學檢查。工作人員收集活病羊的糞便,觸片,革蘭氏染色,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帶有莢膜的桿狀菌,即大腸桿菌。收集病死羔羊的肝臟、脾臟和小腸的病變組織,觸片,革蘭氏染色,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魏氏梭菌。魏氏梭菌為厭氧菌,易培養(yǎng),分離細菌進行生化試驗。取病死羔羊的腸內容混合物,過濾,接種到試驗鼠,進行中和試驗,鑒定毒素與菌型。
1)西藥療法。肌肉注射慶大霉素注射液,按照病情酌情用量,每只羔羊1~2 mL;肌肉注射磺胺五甲嘧啶,每只羊1~2 mL;使用福爾馬林0.2 mL,硫酸鎂2 g,加20 mL溫水,一次灌服;灌服含有胃蛋白酶和土霉素各0.3 g的涼白開100 mL,2次/d;對脫水嚴重的羔羊要及時補充液體,10%葡萄糖200 mL,維生素C 1 g或10%葡萄糖酸鈣4 mL,靜脈注射,2次/d;也可靜脈注射分子右旋糖酐100 mL[4]。做好基礎免疫工作,每年秋季對母羊注射羊三聯(lián)四防苗,并在產(chǎn)羔前2~3周加強免疫注射1次。
2)中藥療法。使用小茴香酊5 mL灌服,或用白酒500 mL,紅糖120 g,開水200 mL,混合后每只羊灌服3~5 mL。固腸止痢,可取30 g白芍、30 g金銀花、20 g甘草、25 g黃柏、25 g木香、25 g大蒜、15 g大黃、25 g毛大丁草、30 g白頭翁、30 g川斷、25 g烏梅、15 g一點紅,研磨成粉狀,用水煎熬后灌喂患病母羊;脾胃虛弱型,可取20 g黃芩、50 g地黃、30 g龍膽草、25 g蒼耳子、30 g桔梗、30 g枳殼、30 g馬齒莧、30 g槐花籽,將以上選用的中藥材研磨成粉,用開水調服即可。
3)加強飼養(yǎng)管理。加強妊娠母羊的飼養(yǎng)管理,在日糧中添加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提高母羊的機體素質,做好季節(jié)性抓膘固膘。母羊健壯,母乳充足,則可以提高羔羊成活率,增強羔羊抗病能力。工作人員及時清理圈舍糞便,做好圈舍的保溫通風工作,定期消毒圈舍、飼料槽、水槽等,保證飲食飲水干凈無污染。
羔羊痢疾在養(yǎng)殖中是常見的一種疾病,發(fā)病急,主要侵害羔羊的消化系統(tǒng),羔羊死亡率高。因此,提前做好本病的預防工作極為重要。妊娠母羊的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羔羊的機體素質,因此,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做好免疫與藥物預防工作,降低發(fā)病的可能性,降低養(yǎng)殖經(jīng)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