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斌,胡敬利,孫慶旭
(1.臨沂市腫瘤醫(yī)院麻醉科,山東 臨沂,276001;2.臨沂市腫瘤醫(yī)院普通外科)
腹腔鏡手術為老年直腸癌患者帶來極大的方便,文獻報道[1],腹腔鏡手術時CO2氣腹可影響患者神經(jīng)系統(tǒng),出現(xiàn)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腦應激因子中,中樞神經(jīng)特異性蛋白S100β在腦組織受到創(chuàng)傷時表達水平上升,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可促進受損傷腦神經(jīng)的恢復,β-淀粉樣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42與微管相關蛋白(tau)比值(Aβ-42/tau)水平反映神經(jīng)損傷情況,均可作為研究POCD的血清學指標[2]。為減輕甚至避免POCD,我們觀察老年直腸癌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時,不同CO2壓力對術后認知功能及腦應激因子血清S100β、BDNF、Aβ-42/tau水平的影響,并通過觀察頸靜脈球血氧飽和度(jugular bulb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jvO2)、腦動脈-頸內靜脈血氧含量差(arterial-jugular venous oxygen difference,Daj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等指標的變化,初步探討CO2氣腹出現(xiàn)POCD與患者腦氧供需平衡的關系,為探討老年患者腹腔鏡手術的適宜氣腹壓力、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提供依據(jù)。
1.1 臨床資料 2014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為80例老年患者行腹腔鏡直腸癌手術,其中男58例,女22例;64~82歲;體重59~76 kg,平均(62.6±7.1)kg;營養(yǎng)狀況一般至良好,無酗酒史、精神疾病史。術前心、肺、腦等重要臟器功能正?;蚧菊#瑹o心腦血管事件病史,可耐受手術與麻醉。80例均為中低位直腸癌(距齒狀線7 cm內,腹膜返折以下),均行直腸癌前切除術。隨機分為低壓力組(10 mmHg)與高壓力組(15 mmHg)[3],每組40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ASA評估Ⅰ~Ⅱ級;(3)首次接受手術治療。排除標準:(1)心肺肝腎功能明顯異常;(2)有精神病史或服用精神類藥品;(3)有認知功能障礙。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組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入手術室后開放靜脈,嚴密監(jiān)測心電、血壓、心率、麻醉深度及體溫等。采用丙泊酚3 mg/kg、咪達唑侖0.04 mg/kg、羅庫溴銨0.6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全麻誘導。采用靜吸復合全麻維持麻醉,1%~2%七氟烷吸入,間斷追加羅庫溴銨、舒芬太尼輔助鎮(zhèn)痛肌松。維持腦電雙頻指數(shù)50%,采用容量控制模式機械通氣,頻率16次/min,呼吸比1∶2,潮氣量6~8 mL/kg。橈動脈穿刺置管及頸內靜脈逆向置管,監(jiān)測動脈血氣與混合靜脈血氣指標。
1.3 觀察指標 (1)圍術期情況:麻醉時間、手術時間、拔管時間、蘇醒時間等。(2)術前1 d及術后第1天、第3天、第7天采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評價患者認知功能[4]。測定語言能力、回憶能力、記憶力、注意力、計算力、定向力等11個項目。正常27~30分,低于24分表示認知障礙;分數(shù)越低,認知障礙越嚴重。(3)分別于術前1 d、術后第3天采集靜脈血,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S100β、BDNF、Aβ-42/tau水平。(4)于氣腹前即刻(T0)、氣腹30 min(T1)、60 min(T2)、90 min(T3)采集橈動脈血及頸靜脈球部血進行血氣分析,記錄PaCO2、SjvO2、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氧飽和度、頸靜脈球血氧分壓等指標。根據(jù)Fick公式計算以下指標:(1)DajO2=動脈血氧含量-頸靜脈球血氧含量;(2)動脈血氧含量=1.36×血紅蛋白×動脈血氧飽和度+0.003×動脈血氧分壓;(3)頸靜脈球血氧含量=1.36×血紅蛋白×SjvO2+0.003×頸靜脈球血氧分壓。
2.1 兩組圍術期指標的比較 低壓力組與高壓力組患者年齡、性別、BMI、麻醉時間、手術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的比較
2.2 手術前后兩組MMSE評分的比較 麻醉前兩組MMSE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兩組MMSE評分均較麻醉前呈現(xiàn)不同程度降低(P<0.05),低壓力組評分均高于同時間段高壓力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MMSE評分的比較
2.3 手術前后兩組腦應激因子水平的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血清S100β、BDNF、Aβ-42/tau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術前相比,術后第3天兩組患者血清S100β水平升高(P<0.05),而血清BDNF及Aβ-42/tau比值下降(P<0.05);低壓力組S100β水平低于高壓力組,BDNF、Aβ-42/tau水平高于高壓力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腦應激因子水平的比較
2.4 CO2氣腹前后血氣指標的變化 與T0相比,T1、T2、T3時,兩組SjvO2、PaCO2均增加(P<0.05),但高壓力組較低壓力組增加更明顯(P<0.05);兩組DajO2均減少(P<0.05),高壓力組較低壓力組減少更明顯(P<0.05)。見表4。
表4 氣腹前后血氣指標變化的比較
腹腔鏡手術后老年人容易發(fā)生POCD,發(fā)病率為10%~62%,尤其>70歲的患者。≥65歲的患者術后POCD發(fā)生率是年輕患者的2~10倍,>75歲較65~75歲高3倍。POCD多發(fā)生于術后3~5 d,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老年人血流動力學調控能力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減退有關[5]。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雖然醫(yī)源性創(chuàng)傷較小,但術中需建立CO2氣腹;CO2氣腹壓力及手術體位對患者生理干擾較大,是術后出現(xiàn)POCD的病理基礎。
MMSE是根據(jù)張明園修訂的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表改編而成,可全面、準確、迅速地反映被試者智力狀態(tài)及認知功能缺損程度,為臨床診斷、治療及研究提供科學依據(jù)。MMSE評分能從定向功能、邏輯推理、抽象思維、語言能力、記憶力等多個角度對患者認知功能進行評估。臨床實踐證實,MMSE評價患者的術后早期認知功能變化具有高敏感性、高特異性、高可靠性及高可信性,對于判定圍術期POCD的發(fā)生具有很高的價值[6]。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前MMSE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兩組患者MMSE評分均低于術前,低壓力組術后各時點高于高壓力組,表明高CO2氣腹壓力并發(fā)術后POCD的風險更高。
本研究通過分析80例老年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發(fā)現(xiàn),由于術中需要較長時間的氣腹,膈肌抬高,氣道壓力增加,功能殘氣量減少,氣道血流異常,加之CO2氣體在壓力作用下通過腹膜及臟器彌散入血,導致氣腹后各時點的平均動脈壓、PaCO2較氣腹前均有顯著增加。一方面,CO2氣腹使升高的腹腔壓力作用于下腔靜脈,引起中心靜脈壓升高;腹腔壓力的升高限制了膈肌運動,使胸腔壓力升高,阻礙了顱內靜脈回流,同時也增大了椎靜脈叢與腦脊液回流的阻力,使腦灌注壓升高,引起顱內壓升高[7]。另一方面,胸腔壓力升高使胸廓順應性下降,導致肺泡通氣量不足,引起CO2蓄積;腹腔內的CO2也極易通過腹膜吸收入血,在兩者的共同作用下PaCO2升高,引起高碳酸血癥,產(chǎn)生酸性物質,使腦血管擴張,腦細胞水腫,腦容量增加,必然引起顱內壓升高,大腦出現(xiàn)過度灌注,增大了老年患者腦水腫的潛在危險性。在手術麻醉狀態(tài)下,患者腦組織灌注明顯減少,腦組織氧供下降,誘發(fā)炎性因子釋放,造成神經(jīng)損傷,導致認知功能損害。相關研究證實,CO2氣腹壓力越高,患者術后并發(fā)POCD的風險越大[8]。
SjvO2能較好地反映腦氧供需平衡狀況。本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氣腹時間的延長,SjvO2均顯著性增加,DajO2均減少,這是升高的PaCO2引起腦血管擴張,腦血流量增加所致;同時由于顱內灌注壓力、靜脈回流阻力增大,使大腦過度灌注;在此情況下,細胞對氧的利用功能障礙必然導致SjvO2增加、DajO2減少。因此,腹腔鏡手術時CO2氣腹壓力導致的腦氧供需平衡失調,成為術后POCD的重要原因。
S100β蛋白是一種能與鋅、鈣結合的可溶性星形膠質細胞蛋白,又稱中樞神經(jīng)特異蛋白,是腦神經(jīng)膠質細胞完整性的特異標記蛋白,以二聚體活性形式大量存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生理狀態(tài)下是一種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影響神經(jīng)膠質細胞的生長、增殖、分化,維持鈣穩(wěn)態(tài),對學習記憶發(fā)揮一定的作用;高濃度時,S100β具有神經(jīng)毒性,通過增加促炎癥細胞因子IL-6,誘導神經(jīng)元細胞凋亡。血液中S100β蛋白水平相對穩(wěn)定,當腦損傷時S100β蛋白由細胞進入腦脊液,再經(jīng)受損的血腦屏障進入血液,導致血中水平升高。因此血清S100β蛋白可作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損的早期標志物,且穩(wěn)定性好,與腦損傷程度、預后密切相關,其水平檢測有助于判斷神經(jīng)功能障礙及康復情況[9]。適當降低CO2氣腹壓力能有效降低CO2刺激,進而減輕酸性物質堆積,降低血清S100β水平,利于減輕術后POCD[10]。
BDNF是在腦內合成的一種小分子堿性蛋白質,廣泛分布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主要分布在海馬、杏仁核及皮質,具有廣泛的神經(jīng)營養(yǎng)作用,并通過影響海馬神經(jīng)區(qū)而對記憶能力起到促進作用[11]。BDNF維持中樞、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神經(jīng)元的正常生理功能,對神經(jīng)元的存活、分化、再生有重要作用,改善神經(jīng)元的病理狀態(tài),防止神經(jīng)元損傷死亡;促進海馬區(qū)神經(jīng)元再生,調節(jié)突觸的可塑性,參與大腦學習記憶過程,增強認知能力與記憶力。BDNF水平增高可加快受損神經(jīng)的修復,降低神經(jīng)功能的損傷[12]。
血清Aβ-42、tau可影響手術后早期患者的認知能力,對患者的記憶、學習功能產(chǎn)生影響。Aβ-42是人體代謝的正常產(chǎn)物,是由氧化蛋白產(chǎn)物水解代謝生成的多肽,神經(jīng)元、神經(jīng)膠質細胞均可產(chǎn)生。tau是神經(jīng)元內一種微管相關蛋白,有合成、穩(wěn)定神經(jīng)元的作用,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密切相關[13]。高碳酸血癥時腦灌注下降,可引起Aβ-42的積聚、tau蛋白磷酸化,使其神經(jīng)毒性增強。研究證實,老年患者Aβ-42與tau濃度比值(Aβ-42/tau)與術后認知功能相關度較高,該比值增加則神經(jīng)功能增強,對預測POCD具有很高的準確性[14]。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前兩組S100β、BDNF、Aβ-42/tau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第3天,兩組S100β水平均高于術前,但低壓力組低于高壓力組;BNDF、Aβ-42/tau均低于術前,但低壓力組高于高壓力組,表明CO2氣腹確實可對老年患者腦神經(jīng)功能造成損傷,但低CO2壓力較高CO2壓力造成的神經(jīng)損傷輕,與MMSE評分結果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較低的CO2氣腹壓力可明顯提高術后MMSE分值,S100β蛋白釋放相對減少,BDNF及Aβ-42/tau水平相對增加,SjvO2、PaCO2、DajO2也優(yōu)于高壓力組,從而可減少老年患者術后POCD的發(fā)生風險。該結果可為進一步觀察與探索老年腹腔鏡手術更安全、效果更好的氣腹模式、減少并發(fā)癥、提高術后生活質量提供充分的依據(jù)。
致謝:山東醫(yī)專衛(wèi)生統(tǒng)計學教研室協(xié)助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