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慶貴
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本質就是要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打造真正訓練思維的科學課堂。如何在科學課堂上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讓學生真的學起來,這就要求我們樹立為思維而教的理念。下面就本人三次教《擺》一課為例,談談如何為思維而教。
《擺》的第一次教學
在教學《擺》一課時,關于“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學生小組討論了實驗方案,教師講解了實驗方法,然后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因素進行實驗。
當匯報實驗的時候,數據五花八門:同樣的時間,同樣的擺線長度,同樣的擺錘,可五次測出來的結果有三個數據,無法得出實驗結果,也就無法得出實驗結論。最后,教師只得強行推介結論。
這節(jié)課就這樣草草結束了!
第一次教學由于對實驗的指導比較粗略,對實驗的要求比較寬泛,學生的實驗比較自由散漫,思維沒有發(fā)展,導致第一次教學的失敗。我重新設計了教學。
《擺》的第二次教學
師:(出示擺的裝置)為了方便研究,老師做了一個擺的裝置,下面來測一測這個擺在10秒鐘內擺動的次數。
(演示數擺的次數)像老師這樣,把擺錘提起來,拉開一個角度,手輕輕一放,不能推,讓擺錘自由下落,擺擺過去再擺回來就計作擺了一次。
下面請同學上臺測一測老師這個擺10秒鐘擺多少次?
(教師計時,一位學生操作,一位學生數次數,一位學生監(jiān)督。)
師:請各組領擺的裝置,分工合作測擺的次數。
(出示實驗注意事項:第一,操作員、記數員、計時員、記錄員、監(jiān)督員做好分工合作。第二,擺線要拉直,與量角器平行。第三,手不能加力。第四,計時員喊“預備!開始!”視線不能離開計時器,及時喊“?!?。第五,計數員聽到“停”,要立刻停止計數。)
師:在相同的時間內,擺的快慢與擺線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請做出自己的預測。
(學生交流。)
師:預測是否正確呢?我們還需要用實驗來驗證。請大家小組討論:要探究擺的快慢與擺線的長短有關,怎么設計實驗呢?
(學生交流,填寫實驗單。)
師:要想完成實驗,數據的收集和記錄也是非常重要的。(出示記錄表)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表格??匆豢?,每個長度的實驗要做幾次?每一步如何做呢?
(出示注意事項:第一,實驗過程中,是需要操作計時和數數的,無論哪個環(huán)節(jié)出錯,都會影響實驗的準確性,所以小組成員一定要合理分工,認真仔細地做實驗。第二,實驗的時間定為10秒,每次實驗做5遍,選擇出現次數最多的那次作為最后的結果,注意控制好實驗的相同條件。第三,實驗的同時,做好記錄,實驗后整理分析數據,得出結論。之后學生實驗,匯報數據。)
師: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探究: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輕重、擺角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各個小組可以根據興趣商量選擇一個因素進行實驗探究。)
第二次教學,在學生實驗過程中由于教師指導到位,要求很細致,學生能以科學嚴謹的態(tài)度對待實驗,獲得了正確的實驗數據,順利地得出了結論。但課堂中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升華效果不太理想。
《擺》的第三次教學
(課的開始環(huán)節(jié))
師:這是擺鐘模型,擺動一次是1秒。我們把這個圍繞一點來回擺動的裝置叫做擺。
這個擺鐘計時準嗎?我們來測一測。
(師生共同測試, 30秒擺了42次。)
師:這個擺鐘不準,怎么校準呢?通過今天的探究學習,我們來解決調整鐘擺走得快慢的問題。
(課的結尾環(huán)節(jié))
師:怎么才能把擺鐘校準呢?先前我們測得這個擺鐘30秒擺了42次,這說明老師的鐘擺是快了還是慢了呢?怎么調整鐘擺呢?
(教師故意選用較長的鐘擺安裝上去,然后師生合作測鐘擺1分鐘擺動的次數。測得1分鐘擺動了68次。)
師:1分鐘擺動了68次,說明鐘擺快了還是慢了?現在我們該如何調整這個鐘擺呢?
(學生群策群力,直到鐘擺調整準確。)
在第二次教學的基礎上,教師緊密聯系生活問題,讓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得到升華。
教學反思
通過三教《擺》這一課,讓我明白:小學科學課一定要圍繞“為思維而教”設計教學,從啟動學生的思維到調動學生思維,再到歷練學生思維,做精心的思考,實現科學課堂真正為思維而教。
1.啟動思維——為思維而教的基礎
要真正有效訓練學生的思維,那就要必須知道學生的現狀,了解學生的前概念,科學課堂教學設計須以此為依據。在第一次教學《擺》時,怎么會出現這一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呢?究其原因,是教師太不了解學生:一是學生無法正確地使用計時器,不能準確地計時,不會調整計時器,導致實際計時不是多1秒就是少1秒;二是操作不準確,計時員喊“開始”的時候手上沒能同步按下計時器的按鈕,操作的同學也沒能準確地松開擺,停止的時候計時員不是喊快了就是喊慢了……這一系列問題就導致了計數的錯誤;三是合作不默契,計時員、操作員、計數員不能準時同步,步調不一致導致測得的數據不準確。
教師如能在教學前運用預習單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進行了解摸底,同時做一做準備性實驗,則會對學生的現狀有準確的認識,從而就會有針對性地預設課堂,為學生課堂上的思維訓練和發(fā)展打下基礎,更好地啟動思維。
2.調動思維——為思維而教的核心
小學科學課堂上要設法調動學生思維,將學思、做思相結合,調動學生的思維,讓科學學習更加有效。在第二次實驗設計中,首先,教師向學生示范如何測擺的擺動次數,再讓學生小組合作測擺的擺動次數,最后讓學生小組實驗探究“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教學層層遞進,讓學生邊看邊思、邊學邊思、邊做邊思,對實驗的方法和技巧熟練掌握,從而獲得準確的數據,保障了分析出正確的結論。其次,教師在學生具備實驗能力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自主設計實驗、填寫記錄單,讓學生開動腦筋、啟發(fā)思維,從而有效地調動思維。第三,學生在自主設計實驗的基礎上,勢必有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實驗中,更會自覺地應用掌握的實驗能力,更會想方設法探究出實驗的結果。這個過程,學生的思維是不停運轉的,得到了有效的訓練。
3.歷練思維——為思維而教的升華
教師以“為思維而教”為核心,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展現“為思維而教”的課堂魅力??茖W課堂上,學生思維訓練的成果還需加強鞏固,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科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第三次教《擺》一課時,教師以如何調準擺鐘為線索貫穿整個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去。這使得學生始終為解決擺鐘準確計時的問題而不斷思索,不斷研究,學生的思維處于不斷歷練中。課的結尾師生共同合作應用本課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了調整鐘擺的問題,使得學生學以致用,動腦實踐,使思維訓練得以鞏固升華。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土橋
中心小學(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