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階段是開展“孝親”教育的關鍵時期,“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靶⒂H”作為中華文化的傳統(tǒng)美德,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靶⒂H”教育是幼兒園課程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本文分析了幼兒開展“孝親”教育存在的問題,就改善“孝親”教育提出相應的解決教育策略,并指出了幼兒階段實施“孝親”教育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幼兒教育;孝親教育;家園合作
基金項目:廣東教育學會2019年度教育科研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GDXKT20905)。
“百善孝為先”,而孝敬是后天習得的。幼兒階段是一個人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孝敬父母和良好品格的最佳時期,然而當下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日益受到挑戰(zhàn)和沖擊,使得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輿論導向片面的強調知識和技能,而忽視了傳統(tǒng)道德教育,使得“孝親”教育出現(xiàn)了缺失和危機。“孝為德之本”,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美德。幼兒階段是開展“孝親”教育的關鍵時期。養(yǎng)成教育中幼兒孝文化的滲透,孝順父母習慣的培養(yǎng),在幼兒階段中顯得尤為重要?!靶⒂H”對于幼兒來說就是對于別人的幫助表示感謝,是基本道德準則,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養(yǎng)。孝親教育就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實施教育。這種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人性教育。
1 幼兒園“孝親”教育存在的問題
孩子都是每個家庭關注的中心,普遍存在家長尤其祖輩會過分溺愛孩子現(xiàn)象,孩子養(yǎng)成只知道接受恩惠,對于老師、家長、社會的關愛和付出,他們認為是理所當然,卻從不會說一聲謝謝,更別提回報等現(xiàn)象,當下“孝親教育”確實存在一定問題。
1)不愿放手,錯過“孝親”教育的關鍵期。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家庭人口結構的特殊性,使每個孩子都成為家里的掌上明珠,得到了太多的寵愛,讓孩子錯失很多獨自嘗試的機會。一方面,孩子們容易養(yǎng)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不會考慮到父母是否有能力滿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父母則是只要孩子高興,都會盡力滿足孩子的愿望,這就使得孩子從小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缺少了對孩子的正常教育。例如幼兒在上下學時書包之類的物件都是家長拿著,而自己則兩手空空,并沒有人告知幼兒自己的東西要自己拿,這就易使幼兒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是對的。因此家庭教育中的嬌慣、過度保護都不利于“孝親”教育的開展。
2)注重說教,忽視親情共鳴。所謂的“注入式教學”就是老師教幾遍,小朋友就跟讀幾遍。這種教學方式普遍存在,教學過程過于機械,缺乏引導和啟發(fā)作用。例如 老師在教幼兒練習一段具有親子濃情舞蹈時,只是讓幼兒欣賞一遍碟片,然后跟著自己,一個一個動作的模仿,邊學邊叫口令,等學完后,配上音樂跳幾遍就可以了。教學過程中只是為了跳舞而跳舞,沒有注入親子之間的感情,幼兒根本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這段舞蹈。所以單純地對幼兒灌輸“孝親”教育,并不能起到“以情動情”,“以德報德”的引導和啟發(fā)作用。
3)功利心態(tài)嚴重,忽視內在素養(yǎng)發(fā)展。現(xiàn)階段很多幼兒園都在片面的追求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開設了識字、背詩、數(shù)數(shù)、唱歌跳舞等課程,追求的都是一種立竿見影的效果,以一種看得摸得著的顯性行為來考核和評估幼兒教育的成效,從而忽視了幼兒在學習品質、道德品質等方面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這種教育趨勢使得“孝親”教育難以開展和普及,也無法真正走進幼兒教育的課堂。
2 幼兒園開展“孝親”教育培養(yǎng)的策略
1)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身教”勝于“言傳”。環(huán)境是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環(huán)境有利于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師要教導幼兒懂得孝敬親長,首先就要自己有一顆孝敬親長的意識,平時幼兒園的日?;顒又卸嗾f“謝謝”,幼兒善于模仿,耳濡目染就習得禮貌行為。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環(huán)境的教育資源,創(chuàng)設一種孝文化的環(huán)境氛圍,營造孝敬父母的教育氣氛,激發(fā)幼兒心中的情感。比如多在宣傳欄上創(chuàng)設孝敬父母的宣傳欄、孝敬父母之星評比欄等等。讓幼兒處在這樣的氛圍中,慢慢浸透對“孝”字的理解,學著去愛、去孝。同時,幼兒園應充分利用家長學校開展專題分享,讓家長明白開展“孝親”教育的重要性,改變原有的寵溺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孝親”意識。
2)創(chuàng)設生動的“孝親”游戲活動,強化體驗感。依據幼兒好奇、好動、好模仿的心理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孝道教育活動。例如:經典孝道文學作品《弟子規(guī)》誦讀大賽、孝道主題活動等,幼兒園可以組織幼兒到養(yǎng)老院或社區(qū)里進行敬老活動等,對于老人來說一些微不足道的關心足以讓他們開心一整天。通過這類型的孝道教育活動,讓幼兒經歷愛與被愛的情感體驗,增強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孝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精選孝道視頻故事,豐富“孝親”教育內容。幾年前歌手陳紅的一首《常回家看看》打動了無數(shù)家庭的心,打動了無數(shù)老人的心,打動了無數(shù)子女的心,以孝為主題的歌曲一下子紅遍了大江南北。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給幼兒播放這首歌,并教會幼兒唱,讓他們體會其中的動人之處。幼兒園也可以組織幼兒觀看關于孝道的經典視頻,如《二十四孝的故事》等。在觀看結束后,可組織幼兒談觀后感,通過古今的孝文化浸潤,增強幼兒和父母的感情。
4)通過巧設關于“孝親”的家庭小任務讓幼兒真實體驗。教師可以巧妙地設計一些孝道家庭小任務,把幼兒當天學到的孝道行為和知識落實到家庭作業(yè)中,要求他們認真地完成,幫助他們理解父母無私的愛。例如,幫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給下班后的爸爸媽媽倒一杯水;把自己喜歡的食品分享給爸爸媽媽;多和父母交談溝通等等。
3 幼兒園開展孝親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1)鼓勵為主,正向引導,避免功利心態(tài)。讓幼兒學會知識技能等知識是為了武裝孩子的頭腦,而“孝親”教育則是作用于心靈,將影響幼兒一生。當前幼兒“孝親”教育的現(xiàn)狀是: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最大的問題是功利心左右幼兒“孝親”教育的發(fā)展。由于“孝親”教育被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忽視,所以在幼兒教育中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學校和家長都要對“孝親”教育功能進行再認識,開展“孝親”教育,樹立長遠意識,充分尊重其“潤物細無聲”的屬性,真正讓“孝親”教育在幼兒教育階段播下種子,多鼓勵幼兒做正確的事情,正向引導,讓幼兒能夠真正理解“孝親”的本義。
2)家園觀念協(xié)同一致,助力“孝親”種子發(fā)芽?,F(xiàn)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一出生便有一大群人圍著,真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殊不知這種有意無意對孩子的嬌慣、溺愛,讓孩子錯失本該成長歷練的機會,使孩子養(yǎng)成驕傲、自私、不懂感恩等缺點。正所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如果寄希望于老師在幼兒園教學而家長不配合,那么“孝親”只會是紙上談兵。幼兒園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讓家長感受到“孝親”教育的重要性,從而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向家長宣傳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培養(yǎng)幼兒孝敬的有效方法,提升家長科學育兒能力,助力“孝親”種子發(fā)芽。
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作為祖國新生花朵最早的啟蒙老師,要傳承好孝文化,先行做好孝行為,并引導幼兒從小樹立起孝意識,養(yǎng)成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關愛他人的良好行為習慣,這不僅有助于家庭的和諧幸福,還有助于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在這樣一種小家和睦社會風氣的浸養(yǎng)下,幼兒才會更好的得到熏陶,得到真正良好的養(yǎng)成教育。
參考文獻
[1]吳愛如.幼兒園開展“孝親”教育的策略[J].科教導刊(下旬),2015(09):148-149
[2]陳亞男.幼兒良好品德養(yǎng)成教育的策略與研究[N].發(fā)展導報,2018-10-26(021).
作者簡介
張少霞,本科在讀,廣州白云區(qū)沁德文化幼兒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