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永霞
摘 要:近幾年,非洲豬瘟疫情形勢十分嚴峻,目前由于沒有有效的疫苗和藥物可以預防和控制非洲豬瘟,所以提高養(yǎng)殖場的生物安全水平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全面概括十種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幫助養(yǎng)殖戶能夠及早預防這種毀滅性的傳染病。
關鍵詞:非洲豬瘟;生物安全;隔離;消毒;防疫
非洲豬瘟(簡稱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死亡率可高達100%,是一種毀滅性傳染病,號稱養(yǎng)豬業(yè)頭號殺手,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不感染人,無公共健康危害。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一是生豬及其產品跨區(qū)域調運;二是餐廚剩余物喂豬;三是人員與車輛帶毒傳播。
一、選擇合適的場址
豬場場址生物安全高低依次為:高山優(yōu)于丘陵優(yōu)于平原。選擇場址前需實地查看并統(tǒng)計0~3km、3~10km范圍內豬場數量和豬只存欄量,標記3km內豬場和養(yǎng)殖戶的位置,其分布與選址豬場位置越近,生物安全威脅越大。計算選址豬場周圍,3km范圍內豬只密度以及10~50km范圍內野豬密度,密度越大生物安全威脅越大。
豬場好的設計便于執(zhí)行生物安全,原則為:單向流動、防止交叉、臟凈分區(qū)。新建豬場應向陽、通風、干燥,冬暖夏涼,并有充足的水源且水質好;欄舍建筑要根據規(guī)?;ㄖ筮M行合理、科學設計、高標準的基礎建設,分別把母豬、保育豬和肥育豬分開飼養(yǎng)。并把分娩舍、保育舍建成小單元式欄舍,以便全進全出,徹底消毒。
二、豬場隔離
包括生產區(qū)與生活區(qū)隔離、各生產區(qū)人員之間的隔離、外來人員隔離、引進豬的隔離、病豬隔離。引種隔離舍,距生產區(qū)至少500m以,隔離舍具備人員洗澡和居住的條件,豬只隔離期間,人員居住在隔離舍,豬只檢疫合格后解除人員隔離。病豬隔離舍,一定要在下風口。隔離舍應與豬場有一段距離并采用全封閉式的。
隔離場采用全進全出制,批次間要嚴格清洗、消毒、空欄。隔離時間在30~60天,最好是60天。可將本地豬放入引進豬群中進行觀察,隔離觀察正常后,經帶豬消毒進入生產區(qū)。隔離場的工作人員僅在隔離場工作,與其他豬只沒有任何接觸。新豬往隔離場運輸之前,以及從隔離場轉入種豬場之前,本場獸醫(yī)與原場獸醫(yī)聯系,了解免疫狀態(tài)、健康狀況。當隔離場豬只血檢發(fā)現已知病原時,要進一步檢查所有豬。
三、人員控制
所有人員及其所攜帶的工具、產品、器械等進入養(yǎng)殖場核心區(qū)域,如果未經過嚴格地消毒程序,都可能將外面的病原體輸入進養(yǎng)殖場。員工或訪客入口設立人員消毒通道,進入前消毒、洗澡、更衣,檢查有無個人用品。更衣室門口用濕麻包布灑上消毒水,進場者腳踩麻袋消毒鞋底。員工或訪客在規(guī)定區(qū)域活動,完成36h以上隔離,未經允許,禁止進入生產區(qū)。生產線入口的進出人員必須腳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腳踏消毒池使用2%~3%的燒堿溶液,每棟豬舍門口放洗手盆。
四、車輛的管理
所有車輛如需進場,一定要經過嚴格清洗、消毒,裝卸載結束后立即出場。裝卸載工作由生產區(qū)人員操作,司機嚴禁下車。死豬/豬糞運輸車專場專用,交接死豬/豬糞時,避免與外部車輛接觸,交接地點距離場區(qū)大于1km。使用后,車輛及時清洗、消毒及干燥,并消毒車輛所經道路。私人車輛禁止靠近場區(qū)。
五、出口控制
斷奶仔豬或育肥豬出口、淘汰豬出口:裝豬臺盡量設置于場外,場內和場外之間設有中轉臺,買豬時通過趕豬通道或內部車輛把豬轉運至中轉臺,拉豬車輛在中轉臺另一側裝完豬后,嚴格對內部車輛清洗、消毒。
病死豬出口:無害化收集車輛非常危險,強烈建議病死少的豬場首選豬場外圍挖坑深埋。參與人員必須立即進行洗澡、換衣、消毒,原有衣物浸泡消毒;不得直接返回生產區(qū);每周對生物坑、死豬處理點及冷庫周邊進行白化處理。
六、豬場消毒
日常環(huán)境消毒是最重要的防疫措施。一般情況下每周3次,但在防疫期,或場內有疫情發(fā)生,應每天1次,甚至多次。日常消毒應以豬體及豬舍內為重點,以噴霧至墻壁地面微濕為度,雨天則舍外環(huán)境暫不噴霧。若有病死豬,應在死豬運走后,立即對本欄和相鄰的欄圈用消毒液沖洗。消毒范圍:舍內舍外,上下左右,特別注意忽略死角。
七、豬場防疫與免疫接種
規(guī)?;i場,以下幾種豬傳染病最好使用疫苗:豬瘟、口蹄疫、偽狂犬、藍耳病、細小病毒、乙型腦炎、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豬喘氣病等。而對于大腸桿菌病、鏈球菌病、仔豬副傷寒、豬丹毒、豬肺疫等,各豬場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
八、豬場驅蟲
寄生蟲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寄生蟲會不斷地消耗豬體的營養(yǎng),也是引起豬場效益下降的重要疾病之一,但往往被養(yǎng)豬場忽視了。據大量的驅蟲實踐證明,采用科學的驅蟲模式進行驅蟲,豬群的日增重比沒有驅蟲的豬提高了9.3%,而飼料消耗卻降低了10.9%,生長速度提高10.9%,肉料比提高0.36,并且由于有效控制了疥螨病的發(fā)生,使出欄合格率大大提高。
九、風險動物控制
牛、羊、犬、貓、野豬、鳥、鼠、蜱及蚊蠅等動物可能攜帶危害豬群健康的病原,禁止在豬場內和周圍出現。
十、污物處理
(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
豬場按照《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guī)范》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技術規(guī)范建立場內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進行場內無害化處理。沒有條件場內處理的需由地方政府統(tǒng)一收集進行無害化處理。如無法當日處理,需低溫暫存。
(二)糞便無害化處理
使用干清糞工藝豬場,及時將糞清出,運至糞場,不可與尿液、污水混合排出。清糞工具、推車等每周至少清洗、消毒一次。使用水泡糞工藝豬場,及時清掃豬糞至糞池。分娩舍、保育舍及育肥舍每批次清洗一次,定期排出糞水,進行清理。
(三)污水處理
豬場應具備雨污分流設施,確保管道通暢。污水經綜合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排放,嚴禁未經處理直接排放。
(四)醫(yī)療廢棄物處理
豬場醫(yī)療廢棄物包括過期的獸藥疫苗,使用后的獸藥瓶、疫苗瓶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其他廢棄物。根據廢棄物性質采取煮沸、焚燒及深埋等無害化處理措施,嚴禁隨意丟棄。
(五)餐廚垃圾處理
餐廚垃圾每日清理,嚴禁飼喂豬只。
(六)其他生活垃圾處理
對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嚴格限制不可回收或對環(huán)境高風險的生活物品的進入。場內設置垃圾固定收集點,明確標識,分類放置。垃圾收集、貯存、運輸及處置等過程須防揚散、流失及滲漏。生活垃圾按照國家法律法規(guī)及技術規(guī)范進行焚燒、深埋或由地方政府統(tǒng)一收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