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巧鈺 黃珊珊
摘 要:為控制磐安縣水稻褐飛虱的發(fā)生及探討高效農藥10%三氟苯嘧啶懸浮劑對褐飛虱的防治效果、持效期及對水稻的安全性,于2019年在安文街道臺口村開展了10%三氟苯嘧啶懸浮劑防治褐飛虱田間試驗。試驗表明10%三氟苯嘧啶懸浮劑防治褐飛虱效果好,速效,且持效期長,藥后56天防效仍達98%以上,且對水稻安全。
關鍵詞:水稻;褐飛虱;防效試驗
目前稻飛虱已對常用藥劑吡蚜酮、噻嗪酮、烯啶蟲胺等產生抗藥性,在大爆發(fā)情況,已很難有效控制其發(fā)生,因此尋找安全、高效、低毒新型藥劑進行輪換顯得非常必要。10%三氟苯嘧啶懸浮劑(佰靚瓏)是杜邦(現(xiàn)在的“陶氏杜邦”)研發(fā)的新型介離子類或兩性離子類殺蟲劑,廣譜、內吸、高效、持效,微毒。而磐安縣安文街道臺口畈水稻因面積較少(15畝左右),農戶未開展統(tǒng)防統(tǒng)治,各自防治(部分農戶防治次數(shù)達5~6次),褐飛虱長年重發(fā)。為此,我們于2019年在此進行10%三氟苯嘧啶懸浮劑防治褐飛虱田間試驗,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一、供試材料
供試藥劑為10%三氟苯嘧啶懸浮劑(商品名:佰靚瓏;陶氏杜邦);試驗區(qū)種植單季稻,供試水稻品種為甬優(yōu)17。
二、試驗設計
試驗設立2畝左右的褐飛虱田間藥效試驗區(qū),設大區(qū)試驗,為農戶自防區(qū)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試驗區(qū)為10%三氟苯嘧啶懸浮劑及清水對照區(qū)(CK)。
三、施藥時間、方法
于8月2日下午,試驗區(qū)噴施10%三氟苯嘧啶懸浮劑240mL/hm2,農戶自防區(qū)噴施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300mL/hm2;臺州市春豐機械有限公司3WBD-16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噴霧。
四、試驗結果記錄、調查
調查時間、方法施藥前調查蟲口基數(shù),藥后每隔7天左右調查1次,直至水稻收獲,主要調查殘留活蟲數(shù),計算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調查采用平行跳躍取樣法,每個大區(qū)隨機調查20叢。
五、試驗結果
由表1結果可見,藥后6天、13天,農戶自防區(qū)(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的防效分別為86.8%、94.3%,試驗區(qū)10%三氟苯嘧啶懸浮劑240mL/hm2的防效分別為98.6%、100%,藥后21天,農戶自防區(qū)(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蟲口減退率與對照相當,而試驗區(qū)(10%三氟苯嘧啶懸浮劑)防效仍達到100%,且持效期達56天,對水稻都表現(xiàn)安全無藥害??梢?0%三氟苯嘧啶懸浮劑防治褐飛虱(長翅、短翅成蟲;高齡、低齡若蟲)均有較好防效,持效期長,藥后55天左右防效仍達98%以上,且對水稻安全。
參考文獻:
[1]倪仁忠閔季春劉福海.50%吡蚜·異丙威可濕性粉劑防治稻飛虱田間試驗[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4(17):144+147.
[2]李建群;包云峰;陳永全.淺析褐飛虱對吡蚜酮的抗藥性及其對策[J].中國稻米,2014(03):99-100.
[3]李燕芳;肖漢祥;張揚.20%呋蟲胺懸浮劑防治稻飛虱田間試驗[J].湖北植保,2017(03):9-11.
[4]于居龍;張國;繆康;趙來成;方繼朝;郭慧芳;束兆林噻蟲胺與吡蚜酮復配對稻飛虱的控制效應和稻田天敵安全性分析[J].2019(0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