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曙光
【摘要】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分期中的診斷價值。
方法 82例疑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別給予血清檢查、 MRI 掃查, 在三個不同階段強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檢查, 對比不同分期患者肌肉信號及 MR 序列的信號, 檢測纖維蛋白單體(FM)、D-二聚體(DD)、纖維蛋白原(FIB)及纖維蛋白降解產(chǎn)物(FDP)水平, 對比血清檢測、 MRI 掃查的診斷效能。結果 82例患者中, 慢性期血栓30例、亞急性期血栓31例、急性期血栓21例。慢性期血栓患者Tirm T2WI、SET2WI、Turfi T2WI主要集中在1級, 亞性期血栓患者Tirm T2WI、SET2WI、Turfi T2WI主要集中在3級。與肌肉信號對比,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在Tirm T2WI、SET2WI、Turfi T2WI序列上具有低新號或等信號的表現(xiàn)?;颊咧苯釉鰪?MR 成像表現(xiàn)為:周圍健側循環(huán)形成、管壁毛糙、粗細不均勻、血管腔比較細小、血管再通等。亞急性期血栓患者表現(xiàn)介于慢性期與急性期之間, Tirm T2WI及SET2WI血栓表現(xiàn)為高信號, 軟組織腫脹程度顯著緩解。以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為金標準, 檢出陽性79例, 陰性3例。MRI診斷的靈敏度98.73%高于血清檢查的91.1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檢查方法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對比,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MRI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分期中具有較高的診斷效率, 值得推廣。
【關鍵詞】 磁共振成像;血清檢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分期;診斷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1.019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 患者表現(xiàn)為色素沉著、皮炎、淤滯性潰瘍、下肢水腫等并發(fā)癥, 明顯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不僅影響疾病恢復, 而且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 增加經(jīng)濟負擔[1]。由于MRI檢測能夠具有較高的分辨率, 具有多角度成像、多參數(shù)成像等特點, 在諸多疾病診斷中得到應用[2]。MRI能夠有效清晰顯示血管血流狀態(tài)及解剖結構, 提高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效能[3]。為探究MRI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分期中的診斷價值, 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期間本院收治的疑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 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期間本院收治的疑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 全部入選研究對象臨床資料齊全, 具有不同程度麻木、腫脹、疼痛等表現(xiàn);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52例, 女30例;年齡22~80歲, 平均年齡(51.74±9.92)歲。
1. 2 方法
1. 2. 1 MRI檢查 利用超導磁共振成像儀, 指導患者調整體位, 取仰臥體位, 將患者頭部往外, 小腿抬高一定高度, 整個身體呈水平狀態(tài)。將線圈從踝部開始檢測, 至下腹部進行范圍固定。開始核磁共振檢查, 特別是患者下腹部及小腿, 在三個不同階段強化MRA檢查, 對比不同分期患者肌肉信號及 MR 序列的信號。參數(shù)設置為:Turfi T2WI[重復時間(TR)=3.83 ms, 回波時間(TE)=1.92 ms]的軸位;Tirm T2WI(TR=3900 ms, TE=
53 ms)、SET2WI(TR=500 ms, TE=11 ms)、視野(FOV)
450 mm。MRA掃查參數(shù)設置為:TR=3.92 ms, TE=1.32 ms,
1.44 mm層厚[4]。
1. 2. 2 血清學檢測方法 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靜脈血5 ml, 以109 mmol/L枸緣酸鈉混合抗凝(V/V=9∶1), 于4℃, 3000 r/min下離心10 min, 將血漿與細胞分離, 檢測FM、DD、FIB及FDP, 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和原裝配套試劑盒進行檢測, 嚴格按照儀器操作規(guī)程及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觀察MRI影像學檢查結果。②對比血清檢測指標、MRI診斷效能。DD>0.5 mg/L、
FM>6 mg/L、FDP>5 mg/L、FIB>4 g/L均診斷為陽性, 4個
指標中3個指標為陽性可診斷為陽性。統(tǒng)計血清檢測、MRI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其中, A真陽性, B假陽性, C假陰性, D真陰性。靈敏度=A/(A+C)×100%;特異度=D/(B+D)×100%;陽性預測值=A/(A+B)×100%, 陰性預測值=D/(C+D)×100%;
3個指標聯(lián)合診斷過程中, 在進行結果評估的時候, 至少2個指標結果為陽性, 才能判斷為陽性。診斷符合率=(A+D)/總例數(shù)×100%[5, 6]。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MRI影像學檢查結果 82例患者中, 慢性期血栓30例、亞急性期血栓31例、急性期血栓21例。慢性期血栓患者Tirm T2WI、SET2WI、Turfi T2WI主要集中在1級, 亞急性期血栓患者Tirm T2WI、SET2WI、Turfi T2WI主要集中在3級。與肌肉信號對比,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在Tirm T2WI、SET2WI、Turfi T2WI序列上具有低新號或等信號的表現(xiàn)?;颊咧苯釉鰪?MR 成像表現(xiàn)為:周圍健側循環(huán)形成、管壁毛糙、粗細不均勻、血管腔比較細小、血管再通等。亞急性期血栓患者表現(xiàn)介于慢性期與急性期之間, Tirm T2WI及SET2WI血栓表現(xiàn)為高信號, 軟組織腫脹程度顯著緩解。見表1。
2. 2 不同檢查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對比 以DSA為金標準, 檢出陽性79例, 陰性3例。MRI診斷的靈敏度98.73%高于血清檢查的91.1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檢查方法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對比,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治療上, 目前多采用手術治療為主, 但是不同的治療方法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和要求, 所以為了提高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檢測效果, 需要將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進行分期, 利用分期, 更好的對患者實施治療[7]。
82例患者中, 慢性期血栓30例、亞急性期血栓
31例、急性期血栓21例。慢性期血栓患者Tirm T2WI、
SET2WI、Turfi T2WI主要集中在1級, 亞急性期血栓患者Tirm T2WI、SET2WI、Turfi T2WI主要集中在3級。與肌肉信號對比,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在Tirm T2WI、SET2WI、Turfi T2WI序列上具有低新號或等信號的表現(xiàn)。患者直接增強 MR 成像表現(xiàn)為:周圍健側循環(huán)形成、管壁毛糙、粗細不均勻、血管腔比較細小、血管再通等。亞急性期血栓患者表現(xiàn)介于慢性期與急性期之間, T2WI及T1WI血栓表現(xiàn)為高信號, 軟組織腫脹程度顯著緩解。以DSA為金標準, 檢出陽性79例, 陰性3例。MRI診斷的靈敏度98.73%高于血清檢查的91.1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檢查方法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對比,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MRI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分期中具有較高的診斷效率,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饒俐.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中的價值. 中醫(yī)正骨, 2015, 27(6):23-25.
[2] 王紹娟, 王利偉, 顧建平, 等. 雙源CT雙向法靜脈造影在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初步應用.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5(5):32-34, 59.
[3] 鄧煒, 王麗, 李耀國, 等. 間接法CT靜脈造影和磁共振靜脈造影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診斷價值. 中華生物醫(yī)學工程雜志, 2016, 22(1):54-57.
[4] 李文惠, 柳國斌. 腓腸肌血腫誤診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臨床誤診誤治, 2016, 29(7):49-50.
[5] 梁新強, 劉錦文. MRI在子宮頸癌的診斷與分期中的應用意義探究. 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 2016, 29(8):1132-1133.
[6] 夏菲, 陸永萍. 實時剪切波彈性成像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及其他疾病診斷中的應用現(xiàn)狀. 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 2017, 1(15):1-3.
[7] 謝貞靜, 黃益, 吳鵬, 等. 磁共振直接成像結合直接增強磁共振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診斷價值. 中華生物醫(yī)學工程雜志, 2015,
21(2):184-187.
[收稿日期:202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