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舉世矚目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阻擊戰(zhàn)中,各級各類新聞媒體承擔和發(fā)揮了統(tǒng)一思想、樹立信心、動員組織、凝聚力量、信息發(fā)布、輿情引導、回應關切、常識普及、社會服務等多項特殊職能作用。其中,去年開始亮幟運行的縣級融媒體中心表現搶眼,以其極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展示了強大的生命力。
【關鍵詞】縣級融媒體中心;媒體融合
【作者簡介】王波,煙臺日報傳媒集團《今日萊州》總編輯。
一、疫情加速主流媒體“自我進化”進程
與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時相比,現在的媒體語境已發(fā)生巨大變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受眾的信息接收渠道、閱讀習慣都在往手機端遷徙轉移,以移動端為平臺的輿論場正在形成主流。
面對這種輿論傳播的新形勢新變化,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從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高度提出,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建設全媒體是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市場擠壓,融合發(fā)展也成為傳統(tǒng)主流媒體轉型的一種行業(yè)自覺。而本次疫情的暴發(fā),從客觀上加速了主流媒體的“自我進化”進程,具體呈現出三大特征——
(一)媒體加速融合
疫情面前,廣大媒體充分發(fā)揮主流輿論陣地作用,不斷強化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不同媒體平臺之間的相加相融,堅持發(fā)揮小程序、直播等新技術在媒體傳播中的應用實踐,持續(xù)提升媒體“四力”。
通過這次“戰(zhàn)疫”報道,媒體“以戰(zhàn)促融”,融合意識得到實戰(zhàn)化增強,媒體邊界進一步模糊,多形態(tài)、多介質、立體化傳播成為常態(tài),“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格局初步確立。
(二)媒體加速下沉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人口流動最大程度被限制,多數人待在家里不出門。習近平總書記2月10日在北京調研疫情防控時強調,全國都要充分發(fā)揮社區(qū)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區(qū)下沉。中央政治局常委會2月12日會議則要求“以縣域為單元,確定不同縣域風險等級,分區(qū)分級精準防控”。
面對這種人員流動的“速凍”模式和習近平總書記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媒體唯有不斷下沉,在向基層拓展、向樓宇延伸、向群眾靠近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這次疫情報道,上至人民日報、學習強國,下至縣級融媒體中心,各級主流媒體在信息下沉服務方面做足了功課。其中,人民日報客戶端、學習強國上線“疫情地圖查詢”專區(qū)和云課堂;經濟日報聯合京東等電商平臺,發(fā)起愛心助農行動,加大農產品采購和物流力度,幫助農民解決水果蔬菜滯銷問題;煙臺市委打造的“網上黨報平臺”、煙臺日報傳媒集團旗下大小新聞客戶端聯合各縣域融媒體中心舉辦“我在家·我運動”短視頻大賽;萊州市融媒體中心則利用粉絲群、社區(qū)物業(yè)群、鎮(zhèn)村通訊員群和小記者群等傳播有關疫情的各類信息,凝聚社會共識、匯集各方力量。
媒體下沉進村、進社區(qū)、迸社群,信息服務縱到底橫到邊,在極大滿足疫情防控期間人民群眾對信息和學習生活需求的同時,也為未來發(fā)展贏得了空間。
(三)媒體加速轉型
本次新冠疫情在全國暴發(fā)時,正值春節(jié)假期,此時地市級及縣域紙媒大多減刊或??彝哆f環(huán)節(jié)也因疫情遭遇中斷。因此,迅捷且無障礙的網絡傳播平臺紛紛成為各媒體不二之選。有的縣域融媒體中心在無投遞的情況下,干脆將排好的報紙版面以電子版的形式通過微信公號或者客戶端進行傳播??梢灶A見,通過這次特別的疫情報道經歷,媒體轉型進程必將大大加快。
二、疫情報道助力縣級融媒體“擴張”
對于疫情宣傳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群眾更多知道黨和政府正在做什么、還要做什么,對堅定全社會信心、戰(zhàn)勝疫情至為關鍵。要深入宣傳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充分報道各地區(qū)各部門聯防聯控的措施成效,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廣泛普及科學防護知識,凝聚眾志成城抗疫情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出了疫情期間輿論宣傳的核心任務。對很多地方來說,這次疫情報道是當地縣域融媒體中心掛牌組建后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全員、全裝、全效能戰(zhàn)役性報道活動。
在我國的四級媒體架構中,縣級融媒體中心是最接“地氣”的基層媒體,直接面對廣大農村和社區(qū)等社會基本單元。因而,在這種全社會最高級別的緊急總動員面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剛剛誕生便迎來了這樣一次“擴張成長”的機會。
(一)渠道平臺更全了
以萊州市融媒體中心為例,該中心在疫情初期便第一時間啟動重大事件應急報道模式。但隨著疫情的進展,原有的報紙、電視、廣播、網站和兩微一端、抖音、今日頭條號等常規(guī)宣傳平臺以及報道頻率已不能滿足防控需要。后經緊急調整,該中心的政務微信公號由“一日一推”升級為“一日三推”,市中心的電子大屏和社區(qū)微信群、農村大喇叭等亦被納入宣傳報道矩陣。
(二)受眾群體更多了
疫情期間,萊州市融媒體中心的受眾群體,除因印刷、投遞等原因造成的報紙讀者減少外,其他形態(tài)的媒體受眾群體數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微信、抖音等新媒體的粉絲數量的增幅較大,分別達到萬人級別增長,而客戶端的下載量、日活量也有明顯增長。
(三)影響力更大了
平臺多了,受眾多了,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影響力自然就更大了。據統(tǒng)計,在短短十余天的疫情報道中,萊州市融媒體中心微信公號和抖音號就出現15次10萬+級別的爆款傳播,其中微信公號爆款6次。
這次的疫情報道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權威、及時、精準,不僅為縣級融媒體中心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成長機遇,而且為其未來深植社會最基層、服務城市新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合而為一:縣級融媒體的成長路徑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新冠肺炎疫情將深度改變社會生活方式,以互聯網為特征的新生活方式必將加速形成。
對于剛剛組建的縣級融媒體中心來說,只有與城市成長深度融合一體發(fā)展,只有為市民生活貼心服務共同提高,才能贏得未來。
(一)整合資源,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務
由于種種原因,在縣域空間內,基層百姓關切的信息往往都由各個部門在不同的平臺上單獨發(fā)布,導致這些發(fā)散式的信息在“最后一公里”無法真正聚攏打通。這也正是縣域媒體長期以來的尷尬之處。
縣級融媒體中心,一經誕生,就擔負起整合傳播資源的重任。這種整合,既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更是受眾的迫切需求,既包括信息源的整合,也包括各類傳播渠道的整合。未來,通過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平臺,受眾群體即可便捷地享受一站式信息服務。
(二)融合市民,做新城市生活服務商
滿足基層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宗旨。因此,縣級融媒體中心在平臺搭建過程中,必須立足本地特色,圍繞服務市民生活下功夫做文章,并以“生活服務”為牛鼻子,不斷將更多市民融合進來,以此服務群眾、引導群眾。
從這個意義上講,縣級融媒體中心將不僅僅是一個新聞生產商,更多職能將賦予其另一個身份:新城市生活服務商。這些基層群眾日常生活需要的服務功能,線上主要包括各類政務服務、社會公共服務、文化娛樂服務、教育培訓服務甚至社交服務等,線下則包括家政服務、配送服務、社群服務等。
這次疫情期間,為做好菜籃子供應,實現網上訂購、無接觸取貨,煙臺市大數據局聯合商務局、郵政管理局在“煙臺一手通”APP上線了“果蔬糧油直供專題”,引導超市、蔬菜水果供應企業(yè)、快遞物流企業(yè)、在線訂餐企業(yè)開展生活必需品同城配送。此類服務,如果遷徙到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平臺上,無疑將大大增強其用戶粘性。
(三)聚合城市,提升全社會治理效能
縣域在國家治理體系之中處于最基礎的層級,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場所??h級融媒體中心作為實現“善治”的基礎設施,是在“去中心化”的網絡傳播環(huán)境下實現一定程度的“再中心化”,其路徑探索關乎未來的治理實踐。
對于社會治理,黨中央早已做好頂層設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這次疫情,暴露了很多治理上的短板。令人欣慰的是,我們的社會治理能力已經有了巨大提升。為應對疫情,武漢短短數日就開發(fā)上線了“武漢微鄰里”這樣的小程序,并在社區(qū)實現了網格化管理,中央的決策部署可直達一線??梢灶A見,疫情結束后,有關部門將會從更廣范圍認真梳理暴露出來的短板并進行徹底整治,我們的國家治理水平也將因此躍上新臺階。這種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意味著全社會運轉效率的提升,意義重大。
從管理到治理,改變了過去政府作為單一主體的模式,更多的“權限”開放給各類群體,媒體因此擁有了參與社會治理的空間和可能性。
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正是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大舉措。對于縣級融媒體中心來說,參與社會治理提升全社會治理能力,不僅可以最大范圍最大程度上鞏固思想共識、穩(wěn)定縣域社會、安定縣域民心、夯實執(zhí)政基礎、強化執(zhí)政資源,而且還可通過智能化、數據化建設聚合城市、深耕城市,從而贏得難得的時代發(fā)展契機。
參考文獻:
[1]鄒軍,荊高宏.社會治理視域中的縣級融媒體中心:意義、路徑及進路[J].傳媒觀察,2019年第10期.
[2]趙安然,尹來,媒體參與城市治理的探索[J].青年記者,2019年12月上.
[3]方提,尹韻公.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重要意義[N].光明日報(5版),201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