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 海, 柳 毅
(撫順職業(yè)技術學院 美術系,遼寧撫順113122)
導視系統(tǒng)設計(Way-Finding System)就是對空間環(huán)境信息的系統(tǒng)設計,能使人們更加便捷有效地進行環(huán)境定位和選擇認知[1].校園導視系統(tǒng)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指示引導的功能,還兼具傳播校園文化的功能,也能有效提升學校形象,改善校園環(huán)境.設計校園導視系統(tǒng),應將其作為文化載體,以視覺的方式再現(xiàn)文化的表現(xiàn)力,與校園環(huán)境和其中的建筑融為一體,讓建筑不再冰冷,讓文字自含溫度,彰顯文化自信,引起人們對校園文化的認同,傳遞校園獨有的文明特質.本研究中以撫順職業(yè)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撫順職院”)為例,介紹如何設計校園導視系統(tǒng),以供參考.
設計中首先要做的是整體規(guī)劃.撫順職院校園有三個入口和二十幾座建筑,通過調研分析,梳理出校園教學、生活和行政三大功能區(qū)域.
校園不同于其他公共區(qū)域,其特點是在特定時間,如課間、早午晚時間段,人流密集,行走的路線也較為集中.師生在校園生活一段時間后對戶外導視牌的依賴就會減弱,最經常使用的導視牌是室內的門牌.綜上考慮,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既要發(fā)揮導視的功能,還要節(jié)省資金,因此將導視系統(tǒng)分為三級,一級在主校門,二級在道路節(jié)點,三級在門口.其中,一級主導視牌1個,二級導視牌17個,三級導視牌(主要是門牌)913個,層層遞進,合理布局,設計形式上一層比一層詳盡.
導視系統(tǒng)是校園景觀的一部分,其設計風格應與整個校園建筑相融合,同時還要體現(xiàn)校園文化.撫順職院校園的建筑采用了不規(guī)則平面構圖,建筑的外部造型反映了內部的功能,設計理念十分務實.導視的設計風格緊緊抓住了這一特點,導視牌造型上以直線為主,穿插了幾何形體,沒有夸張的造型,與校園建筑相呼應.
導視色彩體系的設計全部采用低純度色系,基于以下三點考慮:(1)校園是一個相對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視覺感受應以簡約樸素為主,高純度對比色長期存在于視野中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影響使用者的情緒;(2)要與環(huán)境相協(xié)調,樓體顏色主要為褐色和灰色,不能突兀于整體校園風格;(3)要發(fā)揮校園導視對師生審美的引導作用.
確立了導視牌主體顏色后,又根據(jù)區(qū)域功能將顏色分為四大輔助色系(見圖1):公共教學區(qū)采用綠色(C30 M10 Y90 K0),代表未來;實訓區(qū)采用藍色(C75 M25 Y20 K0),代表科技;行政區(qū)域采用紅棕色(C50 M70 Y100 K10),代表莊重;生活區(qū)采用橘色(C0 M80 Y100 K0),代表溫馨.這些顏色以裝飾條狀形式出現(xiàn),與85%褐色搭配使用,既保證了整體風格上統(tǒng)一,又做到局部有區(qū)別,顏色自有屬性與校園文化屬性自然結合在一起.
導視系統(tǒng)要體現(xiàn)校園的文化.“文化”是一種變成了習慣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價值.對于視覺呈現(xiàn)方式來說,文化可以是一個圖案,一個符號,如漢字就是代表文化的一種符號.我們選用了一個宋朝文房用品的造型,這件器物是一個裝文房四寶的匣子,取其簡潔的造型,用其精妙的創(chuàng)意,另外它也非常像卷握在手的一本書,在折角處理上就像一頁折疊的書頁,其高低錯落的結構也與校園中的建筑風格很統(tǒng)一.
本次設計目標主要是教學區(qū)的導視牌,經過篩選,考慮到鋁板和型材更耐腐蝕,價格也適中,且易于實施絲網(wǎng)印刷、UV打印和油漆噴涂等工藝,因此材料選擇以鋁板和型材為主.為進一步增強使用的耐久性,要求施工單位面漆采用氟碳漆,而且烤漆工藝為兩遍,使顏色更持久.此外,導視牌折邊折角都需要開槽,鋁板厚度如果不夠會導致面積大的平面其表面凹凸不平,因此設計鋁板厚度2 mm.
撫順職院地處東北,冬季時間長,氣溫低,春季風力大,瞬間風力可達7級,設計時結合這些氣候特點,并充分考慮到使用者的安全問題.一方面,設計要求戶外一、二級導視牌的地基挖掘深度必須達到1.2 m以下,而且要在凍土層以下,混凝土澆筑.另一方面,對預埋件金屬的厚度要求也做了詳盡說明,見圖2.
按照人體工學把握造型的尺寸.進出大學校園的人基本上都是成年人,因此一、二級導視牌立地高度設計為2200 mm,可以滿足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的使用,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
辦公樓是木飾面門,門牌如果采用與教學區(qū)一樣的材料會顯得特別突兀,為了與環(huán)境相協(xié)調,采用黃銅板材料[2],腐蝕涂漆工藝.黃銅材質的門牌與暗紅色的木門在顏色和材料上都存在一定的對比關系,并且黃銅厚重的質感也符合辦公區(qū)的特點.此外,造型上使用了六邊形,兩側黑色的掛件方便拆卸更換.
教室的門牌數(shù)字采用10 mm瓷白亞克力,而不是印刷在漆面上,這也是工藝上的一個要求.鋁標牌四周有1 mm的封邊,是為避免師生割傷而采取的保護措施.采用立體字,既美觀,施工也方便.另外,所有教室及教師辦公室門牌上的文字都是可替換的,并為更換預留了一個隱藏的備用板,只要粘貼上文字就可以.
考慮到學院未來發(fā)展變化帶來的校園功能性改變,對標識系統(tǒng)都預留了升級空間,如路名、校名和教室門牌都采用可拆卸的扣壓式型材,一旦有改動,只需更換其中一小部分,節(jié)約成本,把重復使用、減少垃圾的環(huán)保理念帶進設計中.
使用校園導視系統(tǒng)的人員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到校園辦事或參觀的人,另一種是長期生活和工作在這里的師生.第一種人群接觸區(qū)域有限,更多涉及到公共空間,要求導視系統(tǒng)功能清晰明了,因此在導視地圖的繪制上要符合使用者視角習慣.地圖是上北下南的標注方式,人們在使用時需要在頭腦里轉換一下方向,因此在設立導視牌的位置時也同時考慮到使用者的行走路線,從視角角度來設置地圖.另外,地圖采用3D技術繪制更符合視覺習慣,尤其是一級導視地圖的設計,人們甚至可以觸摸這些模型建筑(見圖3).第二種人群很熟悉校園,因此對標識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要求更多集中在三級導視,也就是教室、辦公室的門牌,設計中標注要清晰,圖形簡單,便于識別.圖形是一種視覺符號,承載著豐富的信息.圖形設計要有認知性和可讀性,準確反映學科特點,達到不看文字也能理解標牌內容的作用.圖形的整體設計以單線條為主,采用意象方法,經過簡化形成幾何圖形,傳達撫順職院校園簡潔務實的風格.
標牌文字屬于圖形設計的一部分[3].字體的選擇要結合圖形,既要考慮美觀、統(tǒng)一,更要方便人們識別.扁平化的圖形線條沒有粗細變化,而筆畫變化豐富的字體會干擾使用者,因此本設計中的中文字體選擇了方正黑體,其特點是字體簡潔,它在傳統(tǒng)黑體字的基礎上,筆畫中加入了適當?shù)那€,使得字體變得柔和.
另外,根據(jù)人們的使用場景和視距識別原理,要控制好標牌文字的大小.對于要放在樓體上的文字,設計上就要考慮區(qū)別遠視距和近視距的識別問題,樓頂?shù)淖止P畫也要適當加粗.
不同于其他平面設計,導視系統(tǒng)里的文字設計除包括字體、大小和顏色外,還包括材質和厚度等.受工藝限制,有些金屬字過小無法實現(xiàn),5 cm以下金屬字無法折側邊,設計時應當注意(見圖4).
高校的校園導視系統(tǒng)設計,不僅要美觀實用,更要突出文化內涵,從設計的角度闡釋學校的文化與辦學理念,使導視系統(tǒng)成為校園中一道凝固的風景,反映出高校精神氣質.這種氣質是在發(fā)展歷程中伴隨著時間沉淀下來的,導視設計要做到錦上添花而不是畫蛇添足,就要對校園做深入的了解,既要傳承前人的經驗,也要在傳承中延伸和創(chuàng)新,大美不言,大音無聲,讓整個導視系統(tǒng)成為學院的文化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