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美江,沈明,吳博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14)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癥,不同年齡段兒童有不同的發(fā)病率,其中嬰兒組發(fā)病率最低,學齡前后的兒童發(fā)病率最高[1]。學齡前后的兒童發(fā)病率較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人群密集的生活活動場所如幼兒園、小學等,兒童之間容易交叉感染,相互傳播呼吸系統(tǒng)疾病[2]。肺炎支原體肺炎主要以刺激性干咳為主,胸部體征不明顯,胸部X線檢查結果呈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肺部炎癥改變,以肺段實質浸潤性病變?yōu)橹?,病變以單側受累多見,主要累及部位為右肺部下野,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絮狀陰影,邊緣模糊[3]。伴隨疾病的發(fā)展,肺炎支原體肺炎可導致多系統(tǒng)免疫損傷,其中心肌損害最常見[4]。本研究旨在探討肺炎支原體肺炎伴心肌損害患兒的心肌酶譜表達特點,為盡早進行干預提供理論依據(jù)。報告如下。
選擇2017年1月—2019年1月入院就診的肺炎支原體肺炎伴心肌損害患兒34 例設為觀察組,治療4周后為復查組,其中男20 例,女14 例,年齡(9.48±5.21)歲。另選擇門診體檢的健康兒童34 例設為對照組,其中男20 例,女14 例,年齡(9.72±4.81)歲。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兒年齡7~14 歲,通過相關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明確為肺炎支原體肺炎并伴有心肌損害;患兒無先天性心臟病史;對照組患兒為同期體檢的健康兒童,近期無呼吸系統(tǒng)及其他系統(tǒng)的感染病史,且無急性或慢性的器質性病變;監(jiān)護人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合并其他病原體感染;不愿意再次入院復查的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近期有用藥史的健康兒童。
根據(jù)第8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患兒確診為肺炎支原體肺炎[5],心肌損害標準如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4 U/L;心電圖表現(xiàn):以R波為主的2個或2個以上主要導聯(lián)(Ⅰ,Ⅱ,aVF,V5)的ST-T改變持續(xù)4 d以上伴動態(tài)變化,新近發(fā)現(xiàn)的竇房、房室傳導阻滯,完全性右或左束支傳導阻滯,竇性停搏,成聯(lián)律、成對、多形性或多源性期前收縮,非房室結及房室折返引起的異位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心室撲動、心室顫動、QRS低電壓(新生兒除外)、異常Q波等;影像學檢查:心臟擴大;存在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腦綜合征。有2項及以上者就可診斷為心肌損害[6]。
觀察組患兒均在感染肺炎支原體1周后取靜脈血,檢測肺炎支原體血清抗體、心肌酶和肌鈣蛋白(CTnI)水平,并進行血尿常規(guī)、C反應蛋白和胸片、心電圖檢查。觀察組患兒根據(jù)《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2015年版)給予治療,靜脈滴注阿奇霉素10 mg·kg-1·d-1,輕癥3 d為一個療程(重癥5~7 d),4 d后可重復第二個療程[7]。另外靜脈滴注1-6二磷酸果糖100~250 mg·kg-1·d-1和維生素C 100~200 mg·kg-1·d-1,療程2周。4周后進行心肌酶和CTnI指標的復查。門診體檢的兒童作為對照組,當天取靜脈血檢測心肌酶譜和CTnI的表達水平。
肌酸激酶(CK)、CK-MB、乳酸脫氫酶(LDH)、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H)、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和CTnI。
三組患者心肌酶譜表達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復查組各項心肌酶譜表達水平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心肌酶譜比較
觀察組CTnI表達水平為(0.38±0.09)μg/L,復查組為(0.21±0.05)μg/L,對照組為(0.14±0.05)μg/L,三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8.10,P<0.001)。復查組CTnI水平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5)。
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全球感染率達9.6%~66.7%,且發(fā)病人群以學齡前后兒童多見,主要見于6~13 歲的兒童[7]。肺炎支原體的感染可累及全身各個系統(tǒng),其中心肌損害最為常見[8]。30%~40%的兒童可能發(fā)展為嚴重的心血管系統(tǒng)損傷。患兒常表現(xiàn)為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及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等[9]。正常生理情況下有多種酶存在于心肌細胞中。在病理情況下心肌酶譜的表達水平增高,如CK,CK-MB,AST和LDH等,說明心肌受損,心肌酶釋放入血使其具有較高的特異性。CTnI只存在于心肌細胞中,其特點為表達水平與心肌受損面積成正比,因此臨床上被視為是診斷心肌損傷的敏感和特異性指標[10-11]。本研究中,三組CK,CK-MB,LDH,α-HBDH,AST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復查組各項指標均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與徐言芳[12]研究結果一致,這就提示我們在進行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時,需要密切關注是否發(fā)生心肌損傷情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處理。
綜上所述,心肌酶譜的表達水平與肺炎支原體肺炎并發(fā)的心肌損害有一定聯(lián)系。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治中應進行相關檢查,盡早發(fā)現(xiàn)和評估心肌損害情況,及時處理,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