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祥
(依安縣林業(yè)和草原局,黑龍江 依安161500)
糖槭屬于落葉喬木,樹高可達20m,樹冠的幅寬為樹高的2/3。糖槭的木質(zhì)堅硬,可用于制作書柜、家具、樂器,并且樹液含糖量較高,其熬出的糖漿十分香甜,可用于食用和食品加工。所以,糖楓具備極高的觀賞性、材用性和食用性,是黑龍江地區(qū)園林綠化、人工造林主要選擇的樹種。糖槭育苗是保證糖槭苗木質(zhì)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培育出生長健壯的苗木,才能提高糖槭苗木造林的成活率。
在糖槭翅果成熟后,需經(jīng)過一段較長時間的脫落期,脫落后即可采集翅果;在采集過程中,要采集生長健壯母株上脫落的翅果,采集后晾曬翅果4d左右,將翅果表層的雜質(zhì)去除,以保證種子純凈,一般情況下千粒重在35-38g;種子要保存在密封干燥處,含水量控制在10%左右,保存時長可達3年;若種子保存溫度在15℃以下,可保存2年。若種子保存在只采用普通干燥的環(huán)境下,則保存時長不超過1年。
糖槭育苗繁殖采用播種繁殖的方式,播種前要在低溫條件下催芽;春季播種需提前20d浸泡種子,水溫控制在40℃,對種子進行攪拌。待水溫將至自然溫度后,再更換清水浸泡種子,每間隔10h更換一次清水,清水浸泡總時長為24h;浸泡后撈出種子,控干種子上的水分,之后再將種子浸泡到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時長為4h,用以殺滅種子上殘留的病菌。浸泡后撈出種子,用清水沖凈。
根據(jù)種子的重量,采用3倍量的濕沙,將種子混入濕沙進行均勻攪拌,在向陽處進行催芽;催芽過程中要保證濕沙的含水量不得少于60%,每天對濕沙噴水一次,由于東北春季的溫度較低,所以應(yīng)噴溫水;在早晚翻動一次濕沙,避免底部種子出現(xiàn)積水問題,影響種子發(fā)芽;待出現(xiàn)裂嘴露白的種子數(shù)量達到總種量30%左右時,可將種子用于春播。
選好播種的地塊,地塊所在位置要便于灌溉,且土壤肥沃;對播種地深耕細作,整地中施入有機肥,肥料為腐熟農(nóng)家肥,每畝施肥1500-2000kg,在肥料中適量摻入磷酸二氨;將草炭土施入土壤中,草炭土的厚度為4cm左右,將草炭土與土壤充分攪拌,用于苗床;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避免殘留病菌和蟲卵。
在春季播種時,將經(jīng)過催芽處理后的種子均勻撒入苗床,播種量為10g/m2;播種后覆土,土層厚度為1.5cm左右,在土層上覆蓋草簾,避免土壤水分流失過度[1];在播種后6d左右,苗床出苗,當出苗量達到總種量60%左右時,可去除草簾,但仍需控制好土壤的濕度。
出苗期,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溉方式,保持土壤濕潤;在幼苗期,要適當減少灌溉次數(shù),在3d灌溉1次,灌溉時保證澆透苗床;苗木定植的株行距控制在80cm×60cm,定植后灌足定植水,滿足苗木根系生長對水分的需求;在入冬前,要澆入封凍水。
在定苗期間,要追施葉面肥,每7d噴施1次,葉面肥采用0.5%的尿素兌水;對于春季種植,要在苗木生長期追肥1-2次,待5月份苗木展葉后,追肥1次,6月初再追肥1次;在進入秋季后,要追施鉀肥,及時除草,全年松土除草不得少于2次,一年生的糖槭苗高可在70cm左右。
在植株進入到速生期后,當苗高達到10cm時,要進行間苗,去除長勢弱的植株,植株保留在100株/m2;5月中旬,單干苗抽枝放葉2cm左右時,在干上約1/2處進行抹芽處理;5月下旬,進行平茬處理,確保樹苗長勢良好。
優(yōu)選造林地,盡量選陽坡或半陽坡作為造林地,對土層較厚的造林地采用帶狀整地,對土層較薄的造林地采用穴狀整地;造林的糖槭苗木選用2年生苗木,要求苗木側(cè)枝發(fā)達,控制好造林密度,宜為每畝333株;在春季栽植苗木,采用穴狀定植方法,栽植前剪掉已損傷的根系;回填表土進行埋根,當土回填到樹穴深度的2/3時,應(yīng)適當輕提苗木,保證苗木的根系得以在土壤中舒展,之后再埋入余土,踩實;栽植后,澆足定根水;為促進苗木健壯生長,要在幼林期追施氮磷鉀肥,并每年除草、松土2次,提高造林成活率。
白粉病的防治:白粉病為糖槭的常見病害,常發(fā)于多雨季節(jié),可噴施粉銹寧可濕性粉劑、甲拖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若糖槭發(fā)病嚴重,可連續(xù)噴施藥劑3-4次,每間隔5d噴施1次。
葉斑病的防治:糖槭發(fā)生葉斑病后導(dǎo)致葉片大面積脫落,該病害常發(fā)于7-8分月,嚴重時會導(dǎo)致糖槭枯死。葉斑病的防治可采用百菌清、退菌特、甲基托布津等藥液,盡量在5月-7月噴施藥液,連續(xù)噴施3次,以達到抑制葉斑病分生孢子萌發(fā)的效用。
糖槭蚧的防治:糖槭蚧會造成糖槭長勢衰退,出現(xiàn)大面積的枝條枯死。在防治中可采用綜合防治方法:及時修剪枯枝,疏除過密枝條,去除根蘗枝和老樹皮。若發(fā)現(xiàn)枝條和樹皮上有蟲卵,則要對其進行集中燒毀;在4-5月份,可噴施速撲殺藥液或樂斯本乳油溶液進行防治。
黃刺蛾:黃刺蛾以蠶食糖槭樹葉為主,防治方法為:在早春或晚秋對土壤進行翻耕,翻耕中挖出蛹,集中燒毀;在易發(fā)生蟲害期間,可采用辛硫酸乳油劑或殺螟松乳油的進行防治。
光肩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會蛀食糖槭樹葉、樹干,該蟲害多發(fā)于秋季。在防治過程中,可采用綜合防治方法,包括對糖槭樹干注藥、葉面噴施藥劑、在蟲洞內(nèi)插入藥簽等方式;若光肩星天牛對幼樹危害較為嚴重,則要從基部伐倒幼樹,對幼樹進行集中焚燒,避免蟲害擴大化。
糖槭是黑龍江地區(qū)的主要造林樹種之一。為提高糖槭苗木的成活率,保證人工造林工程質(zhì)量,必須加強糖槭育苗期間管理,將種子采集、種子處理、整地作床、播種、苗期管理作為育苗技術(shù)實施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以培育出生長健壯的大苗,為人工造林供應(yīng)高質(zhì)量的糖槭苗木,實現(xiàn)糖槭造林的生態(tài)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