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月明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婦產醫(y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 江蘇南京 210000)
臨床上將妊娠分娩年齡≥35 歲的產婦定義為高齡產婦,因其子宮-盆腔-陰道已趨穩(wěn)定,加之心理影響,選擇剖宮產或在分娩時發(fā)生產程延長的可能性相對更高[1]。
對146 例高齡產婦選取,皆為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給予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對照組73 例,年齡介于35-43 歲,平均(39.94±2.58)歲,經(jīng)產婦122 例,初產婦24 例;觀察組73 例,年齡介于35-44 歲,平均(40.11±2.39)歲,經(jīng)產婦120 例,初產婦26 例。組間資料滿足可比原則(P>0.05)。實驗設計符合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要求,并獲審批。
納入標準:
①單胎足月妊娠,頭位;
②無陰道分娩禁忌;
③無明顯妊娠并發(fā)癥及新生兒畸形;
④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
①合并重要臟器、免疫與血液系統(tǒng)功能障礙及精神異常;
②明確表示剖宮產。
對照組納入產婦給予常規(guī)護理,即每日體征指標監(jiān)控、合理飲食計劃制定與調整、分娩指導與心理疏導以及產后康復護理等。觀察組于此之上行助產護理,遴選高資歷助產士全程陪伴與指導,具體為:
①產前:將高齡產婦特殊性及注意事項給予告知,貫徹產前檢查制度與質量,增強產婦認知與自護健康意識,同時積極進行心理壓力舒緩,以促進樂觀正向妊娠態(tài)度保持;多次開展分娩風險評估,在全面衡量后對相應干預措施制定。
②產中:宮縮規(guī)律后立即至舒適待產室,取自由體位,指導呼吸調節(jié)、意識轉移、音樂放松法及輔助按摩等促使疼痛感減輕,同時做好不良事件預案;隨產程進展行分娩用力指導,以維持分娩體力。
對兩組分娩方式、產程時間予以統(tǒng)計。
與實驗相關測驗數(shù)據(jù)均精準進行SPSS22.0 錄入,計數(shù)資料自然分娩率、產鉗助產率、剖宮產率采用(%)描述,行卡方積極檢驗;計量資料各產程時間采用()描述,開展t 獨立檢驗。標記P<0.05 具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自然分娩率統(tǒng)計78.08%高于對照組52.05%,剖宮產率19.18%低于對照組39.73%,產鉗助產率2.74%低于對照組8.22%,除產鉗助產外,均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
觀察組第一、二產程時間相較對照組顯著縮短(P<0.05),第三產程兩組數(shù)據(jù)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
既往常規(guī)護理傾向于生物學角度的產婦分娩護理及對癥處理,對社會及心理因素的考量十分欠缺,且缺乏連續(xù)性與針對性,進而可能影響分娩方式及產程進展。本文中觀察組自然分娩率統(tǒng)計78.08%高于對照組52.05%,剖宮產率19.18%低于對照組39.73%,第一、二產程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與劉素娟[2]研究基本一致。李妙紅[3]表示,除上述作用之外,助產護理還可減輕高齡產婦分娩疼痛感及心率血壓波動。對內在原因分析發(fā)現(xiàn),助產護理作為一項衛(wèi)生保健新技術,與傳統(tǒng)多人分階段護理不同,采用的是專人分娩全程跟進式護理,可最大程度確保分娩護理的完整與連續(xù)性,通過產前針對性健康指導的實施與積極主動的溝通交流,乃至全面風險評估及真實分娩案例分享,促使產婦自信心建立;產時對產程進展的密切監(jiān)測,所提供的疼痛護理、呼吸指導、意識轉移、音樂放松等,可促使機體疼痛閾值提升,改善緊張與焦慮狀態(tài),以更具人性化的優(yōu)質產科護理服務,提高高齡產婦自然分娩率,并促進產程進展。
綜上,重視對高齡產婦的助產護理模式開展,可對分娩方式改善,并促進產程時間縮短,具有突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