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昕
賞析百年經(jīng)典“上海仿古紫砂壺”,賞的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仿明清名家和古制式紫砂壺,析的是“摹制”仿古的尊容揭曉、適時興起、經(jīng)典之源、“經(jīng)典”所在。時至今日這段仿古紫砂壺鮮為人知,受“仿古”有作偽造贗之嫌,當年制者又多為新中國紫砂領軍人和國家級陶藝大師。使得行業(yè)內(nèi)外與收藏家未能直接面對,還以這批近百年的“經(jīng)典”仿古壺應有歷史地位。
上海仿古紫砂壺的尊容揭曉
古陶瓷鑒定家張浦生曾感嘆:“民國初年,幾乎所有的紫砂界高手都受聘上海,對歷代名家作品進行精心仿制,燒制出難以統(tǒng)計的仿名家款作品,這些仿品均源于名家舊器實物,且水平極高,遺存至今,給我們的鑒別工作帶來困難?!敝袊敶沾墒穼<宜尾飞霸粲酰骸鞍炎仙疤帐返难芯恐攸c移到20世紀30年代的作者的作品上來?!彼麄兌荚趶娬{和指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仿古紫砂壺的歷史地位沒有得到認真研究和確認。當年參入者新中國首位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生前(1985年7月)在接受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博物院訪問時坦言:舊金山亞洲美術博物院藏陳鳴遠方壺,及另一柄美國私人收藏的陳鳴遠方壺,都是他的制作。在《紫砂陶藝鑒賞》中其談到對上海這段仿古砂藝時指出:“凡意仿明代作家類型的壺,無論在技藝上、泥色上都是遠遠超過歷史原作,因為社會是不斷向前發(fā)展的,事物是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更是長足提高著,所以摹制品與明代傳器相比較,都顯示出后代摹仿品的優(yōu)越水平……這類作品流傳至今日,一旦偶為好事者所獲得,當然是很有賞玩珍藏價值?!薄胺缕肪从诿遗f器實物且水平極高”和“很有賞玩珍藏價值”的尊容,都明確揭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紫砂壺仿古是“摹制”的面紗。
上海仿古紫砂壺的適時興起
上世紀20年代末,宜興陶區(qū)燒造紫砂的龍窯從1919年的40余座增加到1929年的63座。宜興紫砂從業(yè)人數(shù)達600多人,全年共燒140窯次,生產(chǎn)普通茶壺200萬件,各種細貨茶壺、盆、瓶、鼎約20萬件,全年產(chǎn)值42萬元。上海民族資本和買辦資本介入紫砂壺制作,聘請或雇用宜興紫砂名家高手,在上海租界提供良好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小環(huán)境”,采用現(xiàn)代技術對照實物結合古法臨摹紫砂壺,直至1941年12月8日日本占領租界上海全面淪陷,十多年里仿古了一大批明清名家古制式的紫砂壺。民國初年戴國寶與蔣祥元、朱培金等人合股在宜興創(chuàng)辦“鐵畫軒陶器廠”,吳啟南早期所用印款為“鼎?!保駠加玫晏栍】睢霸ヘS”,陳元明兄弟于民國5年開辦“陳鼎和陶器廠”,1916年吳漢文創(chuàng)“吳德盛陶器公司”。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的父親、前清秀才周文伯1912年前后創(chuàng)辦了“利用陶業(yè)公司”,聘請技師生產(chǎn)紫砂茗壺。蜀山邵惠如于1920年在上海老城隍廟豫園中成立“利永紫砂陶器公司”等十多家公司。前后分別掛牌或移牌上海和宜興,相繼高薪攬盡宜興紫砂名家高手駐足上海,深藏公司、店號與陶廠潛心摹制明清名家偽托款紫砂壺,“都顯示出后代摹仿品的優(yōu)越水平”炙手可得。
在上海十里洋場附庸風雅氣盛,集文人紳士雅趣于一器的紫砂壺成為他們的首選,對古紫砂壺和名家紫砂壺提出了新需求,催生了仿古紫砂壺和名人紫砂壺的市場興盛。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身前曾與宜興紫砂陶刻名家陳少亭合作鐫刻紫砂花盆,實業(yè)家、收藏家龐元濟出版《虛齋名陶錄》詳附考釋,清末最后一任考官龔心釗請德國高級技工專門為王寅春打造制壺工具,著名政治家書法家于右任為吳德盛陶器店店主的一把漢君壺題銘留念。上海古玩收藏大家兼紫砂仿古商郎玉書走訪邀請宜興顧景舟,著名魔術師紫砂收藏家莫悟奇邀裴石民于家中摹古,《商務日報》副主筆湯臨澤聘蔣蓉伯父蔣彥亭在其家中秘密仿古5年之久。注入摹制心血精準高標準仿古,謀求最佳藝術效果實現(xiàn)最大經(jīng)濟效益,極大地促進了上海仿明清名家和古制式紫砂壺的適時興起。
上海仿古紫砂壺“經(jīng)典”之源
上海古董商、陶器行老板和收藏大家請來宜興紫砂名家高手強強聯(lián)合。以自身秘藏之明清名家時大彬、陳鳴遠等人的作品,或根據(jù)創(chuàng)刊于1919年的《故宮月刊》上所載圖譜,以及日人奧蘭田所著《茗壺圖錄》等書籍臨摹仿制。常常是身居斗室、與世隔絕、潛心秘制、不可示人,無時間限制地專心制壺,三五個月不等,一定務求精益求精。
另有刻章藝人在隔壁工作室造假刻章,兩間房子有一小窗相通,但藝人彼此不許交談。
同時期的宜興陶刻名家中,陳少亭、邵宏俊、紹如云、饒壽川與談泉明等,也受雇于古董商和陶行老板摹制時大彬、陳鳴遠等前人名款印章以假代真。
民初江祖臣與李寶珍、吳云根受“宜興利永陶器公司”委派,一起到山西為省長閻錫山制壺一年有余,仿古鼎古器制出一系列古制式制品均為閻錫山收藏。
宜興文史資料記載有趙松亭、程壽珍、蔣彥亭、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馮桂林、顧景舟、蔣蓉等40多位宜興紫砂名家精英,受聘上海至20世紀30年代末。有組織專業(yè)化進行仿古紫砂壺,摹制出數(shù)量可觀的仿古經(jīng)典之作。上海仿古紫砂壺以傳世真品和典籍善本為依據(jù),遵循傳統(tǒng)審美理念和技術手段,在現(xiàn)代工藝手段下臨摹制作仿古紫砂壺。戴國寶、吳漢文等陶器行老板嚴格督導,龔懷希、郎玉書古董商提供并一道揣摩真品?!袄墒纤囋贰崩习謇捎駮鵀槠甘Y彥亭仿古,而將其一家人接至上海給予舒適的生活,為其創(chuàng)造摹古的“小環(huán)境”。前后還聘請顧景舟等一批制壺高手臨摹仿古,他們每個人分開作坊仿古不得有接觸和交流。
據(jù)蔣蓉大師生前回憶,當時他們被老板請來后,往往身居斗室與世隔絕專心仿制。上海這段仿制均以明清名家時大彬、陳鳴遠等人真品,以及古董商和收藏大家依據(jù)《明清各名家砂壺全形集拓》《陽羨砂壺圖考》《茗壺圖錄》等典籍記載,設計出圖樣給聘請人仿制,或按照“圖譜”與“圖錄”制作。成為張浦生肯定“源于名家舊器實物且水平極高”,顧景舟明確“摹制品與明代傳器相比較都顯示出后代摹仿品的優(yōu)越水平”的經(jīng)典之源。
上海仿古紫砂壺藝術的“經(jīng)典”所在
國家華僑事務委員會辦公廳原主任、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黨委原書記李初梨,生前捐贈、現(xiàn)藏于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陳鳴遠款“包袱壺”(圖1),較王建華主編《故宮收藏“宜興紫砂壺”》提供的“清嘉慶壺癡款包袱壺”(圖2),包袱寫實深雕突出了打結的力量和褶皺張力,鏤空包袱結壺鈕強調了包裹緊實和提拽動感。裹布寬厚轉折與打結鈕的翹起更顯羅丹“思考者”立體力學美感,是傳統(tǒng)寫意樸拙與西方寫實精巧的完美相結合。摹制的仿古紫砂壺泥料精煉均勻、造型精準雅致、技藝精湛細膩,精致不失古樸、秀美不失端莊的美感,體現(xiàn)出上海仿古歷史名家紫砂壺和仿古制式紫砂壺的“經(jīng)典”藝術風格。
上海博物館原副館長汪慶正在《陳鳴遠紫砂藝術若干問題的探索》一文中,對該館所藏一把龔心釗后人捐陳鳴遠款馬上封侯壺(圖3)指出:在大器上“鳴遠”款、章和“隺邨”章同時并用,也是少見的。該壺目數(shù)高金屬感強包漿欠潤,雕刻掏挖卻鋒利齊整干凈平滑,為較先進的機械工具方可完成。與宜興紫砂收藏館藏的裴石民大師作《松段壺》比(圖4),造型寫實紫砂堅硬敦厚,更呈堅石感,收腰刻一猴子,精巧靈動,細微寫實,少了些中國傳統(tǒng)文人寫意素樸,也不及宜興紫砂收藏館藏《松段壺》直身和松枝蓋鈕古拙簡約。
正如紫砂泰斗顧景舟先生生前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見到年輕時上海摹制品所感慨“有制作者的創(chuàng)造心血”。仿古制式“程壽珍制”款焐灰珠鈕錞于壺(圖5),根據(jù)秦漢時期廣泛應用的一種銅制軍樂器“錞于”仿古制式壺。壺坯模印或雕飾紫砂泥坯凹凸不平侵蝕狀入窯燒制,而后有余熱用木炭粉等物填充成壺嚴實,放入陶缽內(nèi)二次入窯使壺與空氣完全隔絕燒制,溫度控制在1000攝氏度以下,焐灰出仿鐵斑駁銹蝕的質感。表現(xiàn)了程壽珍“焐灰”創(chuàng)燒水平,體現(xiàn)了程壽珍紫砂大師年輕時的功力。感受上海仿古紫砂壺,在繼承傳統(tǒng)含蓄古樸的基礎上,結合現(xiàn)代精巧雅致的心血創(chuàng)造。賞創(chuàng)作心血化于無形的技藝魅力,析古拙充滿靜雅的藝術“經(jīng)典”所在。
美國當代著名的藝術史專家及藝術批評家埃爾金斯告訴我們:偽作者刻意使觀眾和收藏者混淆其作品的作者,客觀上卻包含了一是對原作進行一絲不茍一模一樣的復制;二是對藝術大師的風格進行研究,遵循某位大師風格再繪出同風格的創(chuàng)新偽作兩種可能性。前者沒有對藝人藝術個性的思考,只是技術上達標的復制偽品。后者卻是在了解掌握藝人藝術個性的基礎上,遵循這位藝人風格重新創(chuàng)造出同風格的作品。上海仿古紫砂壺是上海文化藝人與宜興紫砂匠人攜手,遵從中國傳統(tǒng)紫砂文化個性和匠人個性綻放出的“藝術”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