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倩怡
在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僵化,導致學生沒有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長此以往,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非常不利。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就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教學工作,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教學也應如此。
一、當前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看圖寫話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其實就是小篇幅的寫作訓練,不單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些學生可能覺得很難,因此害怕看圖寫話,面對寫作任務便敷衍了事。還有一些學生思維敏捷,能夠準確解讀圖畫的意思,但語言表達能力欠佳,會在表達環(huán)節(jié)卡殼。這是因為低年級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少,缺少表達技巧,因此在表達上產生了困難。此外,低年級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經驗都比較少,所以,他們雖然明白圖片描繪的事物,但再讓他們深入探究,發(fā)現(xiàn)其中的寓意或哲理,就很困難。以上是學生練習看圖寫話時常遇到的問題。
二、打造精彩的課堂,提高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
1.先學會看圖,再組織寫作
想要寫出好的看圖寫話作文,第一步就是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力,這是最基礎的一步。學生觀察清楚圖畫內容,才能進一步理解含義。訓練過程中,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引導學生,讓他們從基礎開始,先學會觀察。低年級學生心智不成熟,觀察時容易分不清主次,抓不到重點,還會因為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干擾對圖畫內容的正確把握。因此,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要有耐心,并且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給出專業(yè)的建議。
比如,部編版教材中涉及到的看圖寫話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單一的一幅圖,根據這幅圖寫作;另一種是連環(huán)畫,由多幅圖組成,圖之間有一定的故事性聯(lián)系。二年級上冊有一個口語交際練習就是多幅圖的看圖寫話:一共有5張圖,其中涉及3個人物,多個場景。這樣復雜的漫畫,學生會比較難理解。此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根據圖中人物的神態(tài)、穿著、動作來推測他們之間的關系,以及他們正在做的事情,串聯(lián)成完整的故事。
2.從靜態(tài)中解讀出動態(tài)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看圖寫話的圖片是靜態(tài)的,也就是說圖片中描繪的是靜態(tài)的景物和場景,即使圖片中是人物,也只是畫出了他們的表情和神態(tài),以及行為舉止,不能表現(xiàn)其心理活動。留白處就需要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以及接下來的故事情節(jié)等。如此,能鍛煉學生從靜態(tài)中解讀動態(tài)信息的能力。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以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教學,如,可以將圖畫的一部分遮蓋起來,讓學生猜遮蓋部分的內容,答案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答案。學生可以發(fā)揮想象,把整幅圖補充完整,再根據圖片寫話。教師還可以先畫出一個簡單的圖形,然后讓學生在這個圖形的基礎上添加內容,組成一幅完整的畫。比如,教師畫個盤子,學生可能會添加水果、桌子或者筷子,只要學生能夠自圓其說,根據添加的內容完成寫話即可。
3.寫成書面語之前,可以先大膽說出來
看圖寫話的最終落腳點是“寫話”,也就是要把觀察所得和自己的想法變成書面文字。這是最后一個步驟,也是最關鍵的,做不好這一步,就會前功盡棄,不管你觀察如何到位,想象力如何豐富,不能寫出來就算不上成功。因此,教師可以改變策略,不一定非得讓學生冥思苦想,憋出一篇文字性的作品??梢韵葟目陬^練習開始,讓學生打腹稿,理清思路,然后大膽表達出來,說給教師和學生聽。
比如,部編版一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練習中有一個連環(huán)漫畫,講述的是中國的民間故事“老鼠嫁女”。要求教師先講述一遍這個故事,然后學生再講述一遍。學生講述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邊說一邊記錄,尤其是那些不喜歡表達的學生,教師應該鼓勵他們開口表達,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一句一句捋清思路,然后寫下來,串聯(lián)成完整的故事。這樣的訓練方式,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另一方面還能鍛煉學生的膽量,讓學生敢于表現(xiàn)自己。
總而言之,看圖寫話是訓練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一種途徑。通過看圖寫話練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