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偉,王海鵬,周慶子
(馬鋼集團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馬鞍山 243000)
馬鋼股份第二煉鐵總廠3號高爐于2004年5月建成投產(chǎn),設計年產(chǎn)煉鋼生鐵90萬t,配置東西雙矩形出鐵場,全混凝土結構形式,結構平臺板設置在渣鐵溝底部平面。為滿足工藝要求,出鐵場平臺板上部填墊砂層1.5~2m并砌筑1層耐火磚面層。高爐爐前平臺是高爐區(qū)域操作環(huán)境最惡劣、環(huán)境污染最多的一個區(qū)域[1]。2016年10月,3號高爐大修期間進行了出鐵場平坦化改造。
馬鋼3號高爐一代爐齡生產(chǎn)過程中,出鐵場陸續(xù)暴露出以下不足:(1)出鐵場偏?。唬?)出鐵場坡度較大,最大高差約1.2m,且表面凹凸不平,不利于爐前設備和渣鐵溝的維護和檢修,不便于檢修設備的運行;(3)除塵效果不理想;(4)渣鐵溝混凝土擋墻上部破損嚴重,溝蓋板變形嚴重,不能有效封閉,大量跑冒煙氣,爐前環(huán)境惡劣;(5)東西出鐵場之間沒有專用通道,爐前工人需穿過風口平臺,通行不方便;(6)風口平臺擁擠。
出鐵場平坦化改造一般采取以下2種方法:(1)墊砂層平坦化。原有出鐵場梁柱保持不變(或加固改造),四周擋墻、渣鐵溝混凝土擋墻增高,內(nèi)填墊砂層,出鐵場上表面鋪設平臺面層。此種改造方法要求原有出鐵場梁、柱、平臺以及基礎能滿足平坦化改造后的荷載條件,具有投資省、施工周期短的特點。(2)無墊砂層平坦化。原有出鐵場梁、柱、基礎、結構樓板保持不變(或局部加固),在其結構樓板上部植筋,新增梁、柱和新結構樓板(平臺),新老結構樓板(平臺)之間形成架空層。
由于馬鋼3號高爐大修工期非常緊張,資金投入有限,經(jīng)對出鐵場梁、柱、基礎和平臺板現(xiàn)場安全檢測和結構校核后,決定采用墊砂層平坦化方法改造原出鐵場。
出鐵場平坦化改造總體方案:東出鐵場平坦化改造,南側出鐵場平臺擴建(與東出鐵場平坦化改造同時進行),西出鐵場平坦化改造,爐前除塵系統(tǒng)改造,風口平臺改造和擴建。馬鋼3號高爐出鐵場平坦化改造后平面布置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馬鋼3號高爐出鐵場平坦化改造后平面布置示意圖
(1)出鐵場平坦化。保護性拆除出鐵場泥炮、開口機、爐前操作室內(nèi)液壓設備,拆除出鐵場上構筑物,拆除清理出鐵場耐火磚、墊砂層、渣鐵溝擋墻。拆除和清理工作完成后,對出鐵場四周擋墻上表面、渣鐵溝擋墻底板基礎鑿毛、打孔、高壓水洗凈后,進行植筋、綁筋、支模工作,驗收合格后澆筑耐熱混凝土。新澆筑的混凝土擋墻檢驗合格后,底部填砂并夯實。填砂層上部鋪300mm厚碎石,夯實找平后在其上部綁鋼筋并澆筑300mm厚混凝土,待養(yǎng)護期結束后,用切割機切出膨脹縫??紤]到渣鐵溝兩側混凝土受熱、受壓后易開裂、粉化的特性,在其兩側1.2~1.5m范圍內(nèi)采用230mm×114mm×75mm高鋁磚立砌,同時考慮一定坡度,防止出鐵場沖洗水等進入渣鐵溝。渣鐵溝砌筑并烘烤完成后,安裝溝蓋板密閉渣鐵溝,溝蓋板上表面與渣鐵溝上沿平齊。渣鐵溝改造前后斷面示意圖如圖2、圖3所示。
圖2 馬鋼3號高爐渣鐵溝改造前斷面示意圖
圖3 馬鋼3號高爐渣鐵溝改造后斷面示意圖
(2)出鐵場擴建。出鐵場擴建采用鋼結構框架形式。在出鐵場南側新建65.5m×6m鋼結構平臺。出鐵場擴建時,同時進行如下3項工作:①在鐵路線之間開挖、綁筋、支模、澆筑A線鋼結構框架柱5~8基礎,養(yǎng)護期結束并驗收合格后,安裝鋼結構柱;②拆除原東西出鐵場鐵水罐位平臺(6.0m標高)上方除塵頂吸罩,將鐵水罐位平臺混凝土柱頂鑿毛、打孔、高壓水洗凈后,植入專用螺栓,二次灌漿。養(yǎng)護期結束后安裝鋼結構柱1~4、9~12;③在出鐵場B線混凝土柱1~12外側8m標高處制作安裝鋼結構梁埋件,鑿毛、打孔、高壓水洗凈后,植筋并焊接預埋鋼板,鋼板與出鐵場混凝土柱之間灌漿,共8處,以便后續(xù)安裝平臺主梁。植筋時,使用化學強力劑加強處理,保證植筋質量。上述3項工作完成后,安裝出鐵場擴建平臺主梁、次梁和平臺板,東西出鐵場貫通,并安裝鐵水罐位側吸除塵罩。出鐵場擴建平臺上部制作、安裝廠房和屋頂,屋頂下方設10t電動葫蘆,方便爐前小件備品備件在東西出鐵場之間倒運。考慮到爐前行車極限無法吊裝溝蓋板10、19,10t電動葫蘆軌沿鐵溝軸向方向伸入1.5m。出鐵場擴建平臺上表面綁1層鋼筋,澆筑80mm厚耐熱混凝土,并安裝鐵水罐位觀察孔8處(東西出鐵場各4處,常用鐵水罐位處呈“品”字形布置),以便觀察鐵水罐上方鐵水下落情況。
(3)爐前除塵系統(tǒng)改造。原東西出鐵場除塵捕集點布置情況:鐵口頂吸各1處、側吸各2處,鐵水罐位頂吸各2處,撇渣器除塵與鐵口除塵共用。受原始條件限制,出鐵場除塵總管不在同一標高,立面方向上呈“U”形布置,標高分別為9.0m、12.9m,布置在出鐵場邊上。新除塵總管外移3.7m,在A線柱頂制作安裝除塵總管管托,安裝除塵總管,管中心標高15.4m,與布袋入口標高基本保持一致。針對撇渣器處除塵效果不佳的情況,此次除塵系統(tǒng)改造新設計東西出鐵場撇渣器獨立除塵捕集點各1處,新增撇渣器除塵管道穿過出鐵場平臺板在下部與鐵口區(qū)除塵管相接。考慮到除塵風機和布袋未做改造,為保證風量的合理分配,經(jīng)計算后,封堵東西出鐵場鐵口遠端側吸口各1處,并對鐵口區(qū)域進行了封閉處理,保證煙塵被最大限度通過出鐵場除塵系統(tǒng)吸走。鐵水罐位上方原頂吸罩改為側吸罩。運行實踐表明,改造后的出鐵場除塵系統(tǒng)除塵效果得到了極大改善。
(4)風口平臺改造和擴建。原風口平臺與出鐵場同寬,南北兩側各布置爐體冷卻水集水槽一排,檢修空間有限,不利于送風支管、大中小套檢修和更換。原風口平臺是在混凝土表面砌筑一層耐火磚,因此表面高低不平,灰塵清理困難[2]。風口平臺改造方法:拆除、清理風口平臺上部集水槽和耐火磚;風口平臺北側安裝新集水槽,在原位置外移至混凝土梁邊緣;風口平臺南側新建18m×2.9m鋼結構平臺,頂部綁1層鋼筋,澆筑80mm厚耐熱混凝土,同時安裝外移的集水槽及回水管;原風口平臺上部澆筑耐熱混凝土,由爐體向外留一定坡度。為解決爐役后期爐體打水時的排水問題,沿風口平臺南北外側混凝土梁邊緣內(nèi)側設置混凝土排水溝各1處,通過管道與干炸坑外側排水溝相接。擴建的風口鋼結構平臺與下層出鐵場擴建平臺之間的空間封閉后,作為爐前小件備品備件庫和專用工器具室。
馬鋼3號高爐出鐵場平坦化改造采用出鐵場平坦化改造和擴建、除塵系統(tǒng)改造、風口平臺改造和擴建,溝蓋板密閉渣鐵溝,出鐵場廠房彩瓦更換、采光帶擴大,出鐵場綜合管線整治更換、廠房防腐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爐前環(huán)境得到了極大改善。(1)出鐵場機械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進一步降低了勞動強度和改善了勞動條件,有利于爐前設備、渣鐵溝的維護和檢修以及檢修設備的運行。(2)東西出鐵場的貫通,方便物料、小件備品備件的運輸和爐前工人的穿行。(3)專用工器具室設置,解決了爐前堆放雜亂的問題。(4)10t電動葫蘆的設置,有利于小件備品備件的運輸。(5)渣鐵溝蓋板封閉、除塵總管改造、鐵口區(qū)域封閉、撇渣器除塵點的增加、鐵水罐位除塵頂吸改側吸,使得爐前除塵效果得到了極大改善。(6)風口平臺改造和擴建使得送風支管、風口設備檢修和更換更加方便。運行實踐表明,馬鋼3號高爐出鐵場平坦化設計和改造效果明顯,達到了改善爐前環(huán)境、滿足生產(chǎn)需要的目的,具有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