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美,李冬玲,羅麗宇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500)
子宮肌瘤屬于生殖系統(tǒng)良性腫瘤疾病,多發(fā)于育齡女性,發(fā)病率為20~50%。早期并無顯著癥狀,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白帶異常以及子宮出血等問題。有分析提出臨床護理路徑,依據(jù)患者入院時間不同制定不同護理方式[1]?,F(xiàn)選取我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護理方式效果,結果如下。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3例子宮肌瘤患者,對照組41例,年齡23~47歲,平均(38.50±3.49)歲,子宮肌瘤直徑3.2~6.9 cm,平均子宮肌瘤直徑(4.26±1.04)cm;觀察組42例,年齡22~47歲,平均(38.62±3.37)歲,子宮肌瘤直徑3.1~6.8 cm,平均子宮肌瘤直徑(4.17±1.02)cm,患者基礎信息無較大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為常規(guī)護理,術中大量補液,密切監(jiān)測生命指標,術后用藥和知識教育護理。
觀察組則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入院后首日:護士將以醫(yī)院職員和制度為患者講解,協(xié)助患者進行常規(guī)檢查。同時分析患者心理狀態(tài),適當進行心理指導。
入院第2天:講解檢查和治療的目的、意義同時為患者講解治療過程中注意事項,進行飲食指導和心理指導。心理指導可輔助以疾病知識講解,進行心理壓力調(diào)節(jié)。
入院第3天:介紹子宮肌瘤發(fā)展、治療方式,講解手術目的和術前準備內(nèi)容、基本流程。講解各種麻醉方式和體位以及手術流程。結合圖文宣教、影音材料和健康手冊,幫助患者了解相關知識。術前指導患者進行更衣、沐浴、腸道準備以及便器使用方式。
入院第4天(手術日):做好術前準備,講解麻醉后注意事項,為患者講解置管和心電監(jiān)護目的、注意事項。術前將患者送入手術室和巡回護士交接。術后將患者接入病房,進行低流量吸氧,并密切觀察陰道出血和用藥。
入院5~6 d:觀察病情,并進行管道護理和尿量記錄。幫助患者循序活動,指導患者做背伸運動,有效預防深靜脈血栓,運動范圍處于患者可承受范圍內(nèi)。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和咳嗽訓練。
入院7 d出院。為患者生活指導和衛(wèi)生指導,出院后隨訪。
(1)對比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評量表進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健康知識、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4個維度,共43個條目。每個條目0~4級進行評分。(2)對比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其中主要分析初次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
SPSS 23.0軟件,x2檢驗計數(shù)資料(%、n),以t檢驗計量資料(),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分)
組別 例數(shù) 健康知識 自我責任感 自我概念 自我護理技能對照組 41 23.05±2.16 21.69±3.54 26.24±4.50 28.64±3.58觀察組 42 29.67±1.64 29.54±2.44 35.19±2.66 34.55±2.89 t 15.750 11.787 11.062 8.285 P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初次下床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康復效果()
表2 患者康復效果()
初次下床時間(h)對照組 41 53.69±2.65 9.62±2.40 25.39±2.41觀察組 42 40.36±2.84 7.31±1.65 17.27±1.84 t 22.096 5.120 17.279 P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shù) 肛門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
子宮肌瘤以手術治療為主。護理方式不僅可影響預后效果也會影響患者康復能力。臨床護理路為20世紀美國提出的新型護理方式,主要特點為以時間為橫軸,護理手段為縱軸,有高品質(zhì)和低成本優(yōu)勢[2]。各個時間段該如何護理均得到明確限制,整個護理過程調(diào)理清晰、依據(jù)明確,可有效提升護理效率。治療過程中護士并非刻板遵循醫(yī)囑指導,通過計劃主動安排工作,可有效明確護理目標,有效提升護理計劃性、預見性。研究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健康知識、自我責任感等自我護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P<0.05。此種狀況和患者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下各種知識掌握度更高,且自我護理技能得到提升,因此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更高。且由于患者護理時效率更高,質(zhì)量更優(yōu),因此肛門排氣時間等康復效果更優(yōu)。
為子宮肌瘤患者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可有效提升康復效果、自我護理能力,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