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巖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各國競爭加劇,為使本國立于不敗之地,人才的培養(yǎng)就顯得格外重要,課程改革也在這樣的形勢下緊鑼密鼓地進行,新的時代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有什么標準,于是“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就因此提出。
所謂論文就是討論或研究某個問題的文章,就是就某個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利用資料對其整理。
歷史論文則是針對某個歷史問題,結合歷史史料,提出自己的觀點開展討論的文章,是一種圍繞歷史問題進行思辨性的論文。需要結合歷史淵源和實際,從中挖掘出研究價值。
歷史小論文能促進中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是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和培養(yǎng)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動嘴,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升。
歷史論文的寫作一般需要以下過程:
1.確定主題
學生結合自身感悟,自己的生活實踐,自身認知,以及自己能力范圍內所能查到的資料,結合課堂上老師所授予的知識,自己的興趣,周邊的環(huán)境,以及所具備的物質和非物質的條件,從現(xiàn)實出發(fā),確定方向。這往往是積極向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這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家國情懷。
自古至今,家國情懷是中國一代代先賢追求的至高情愫,是一種社會責任,是歷史使命,是一種人生追求,沒有國哪有家。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保國者,其君臣”“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意思是說保衛(wèi)國家是民族的利益,是天下所有人的責任和義務,梁啟超將其總結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種家國情懷一直影響著后代,學生在確定主題的過程中就培養(yǎng)了家國情懷。
2.搜集資料
根據(jù)選題搜集資料,并加以分析、整理和篩選,為找出合適資料撰寫論文打下基礎。在分析搜集的過程中,老師要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科學性、實踐性指導,學生自身從多個角度運用豐富的知識進行分析總結。
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需對搜集的包羅萬象的材料加以甄別,辨別真?zhèn)?,去粗取精,哪些值得用,哪些值得寫。某個人是否有價值,能否以小見大,對歷史和國家有沒有推動作用,為國家的獨立富強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某個建筑是否值得探究,是否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有重要作用;某一非物質文化又該如何對待,很多的資料擺在學生面前,這就需要他們真正的動手動腦。
對于很多沒有翔實資料的,我們需要找一些老人進行采訪,在這個過程中又增強了學生與人接觸交流溝通的能力,對記錄下來的口述材料還需找一些文字資料加以印證。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按照時間順序,把歷史事物放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考量,觀察分析,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事物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這時,學生必須運用唯物史觀的立場,才能對歷史,對這些資料有全面客觀的認知和分析,把那些早就淹沒在歷史長河的事情挖掘出來,培養(yǎng)唯物史觀和時空觀。
3.制訂寫作計劃
學生從已經(jīng)搜集的資料中進行篩選,找出適合自己的資料,制定寫作計劃,列出寫作提綱。這就需要學生要有縝密的思維,較強的閱讀、分析和統(tǒng)籌規(guī)劃的能力。在列出提綱基礎上,學生根據(jù)自身時間和空間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寫作計劃。我們都知道,學生白天都很忙,有很多課要上,晚上回去還有大量作業(yè)。這就需要學生制定合理的計劃,利用碎片時間整理資料。出去訪問、實地考察只能利用周末的時間,只能在夜深人靜時進行寫作,有時必須是無數(shù)個挑燈夜戰(zhàn),這需要學生不怕困難,不辭辛勞,堅定勝利的決心和勇氣,不能一蹴而就。
4.寫成論文
歷史小論文的寫作過程是一個非常艱辛的過程。學生需要從材料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材料,對獲取的材料還要進行辨析,對可信的歷史材料,需要加上自己的理解,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判、理性的分析,把它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放在特定時間和空間中進行分析比較,對它做出自己的定論,對歷史圖表、材料中的因果關系、核心數(shù)據(jù)、人物動機、人物情感進行分析,確定其價值取向。這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歷史理解和歷史解釋能力。
根據(jù)剛才列舉的提綱,制定的計劃按部就班地進行,在什么時間段做什么事情,不能急躁,否則容易虎頭蛇尾,輕言放棄。這是一種信念的養(yǎng)成,也是學生在不斷運用史料去證實自己論斷的過程,這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
5.不斷修改,最終成文
學生寫完的論文,并不是已經(jīng)成型的論文。里面可能還有很多問題,例如材料運用不當,語言不通順,詞語運用不準確等一系列問題,這就需要學生字斟句酌,還要對有些語言進行修飾,讓人讀起來更加流暢,更加賞心悅目,更吸引讀者的興趣。如果有大問題的,還需要“動大手術”,有時要從頭開始。對標題或者小標題需要更加謹慎,怎樣表達才能更切合題意,才能更醒目。最后還可以請老師和同學幫忙修改,這樣論文才能最后成形。
綜上所述,歷史小論文的寫作過程,充分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分析辨別史料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還有對歷史事物解釋的能力,對時空觀、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總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