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悅 李龍威
中建三局第三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 200333
浙江杭州彭埠世茂一期二標段總建筑面積約88 550.6 m2。地上面積約56 823 m2,由8棟高層住宅組成;地下面積約31 727.6 m2,為2層地下室,局部1層地下室,1層地下室整體連通。
地下室頂板為有梁樓板,地下1層為無梁樓蓋,地下1層非人防區(qū)域樓板厚度為220 mm,人防區(qū)域樓板厚度250 mm;1層地下室底板厚度為400 mm,2層地下室底板厚度550 mm;地下1層結構層高3.9 m,地下2層結構層高3.4 m。圍護形式為鉆孔灌注樁加六軸攪拌樁止水帷幕,1道混凝土支撐。
在施工1層和2層地下室錯層位置時,考慮到工藝等因素,勢必需要在該處留置施工縫,但具體留置位置和相應的止水方案還需進一步探討[1-4]。
本項目結合現(xiàn)場實際給出了2種方案,一種是在1層地下室底板上留置垂直施工縫,距離交界處約300 mm,并預留鋼筋,預埋止水鋼板;另一種是在交界面上留置垂直施工縫,通過預埋螺紋套筒和鋼板完成后續(xù)止水鋼板與鋼筋的連接。
1層和2層地下室的平面位置如圖1所示,1層和2層地下室錯層交接處由鉆孔灌注樁進行分隔。
圖1 1層與2層地下室分界示意
按照地下室施工流程,首先開挖土方至地下2層底標高并施工2層地下室底板,然后施工地下2層結構,在豎向結構支模架拆除后,完成地下2層外墻防水施工,對錯層交接處進行土方回填(工況一,見圖2);形成換撐后,破除錯層處分隔樁及支撐,同時開挖地下1層區(qū)域地下室土方,施工地下1層區(qū)域底板(工況二,見圖3);最終完成1層地下室底板并與地下2層頂板連接,形成地下室連通(工況三,見圖4)。
圖2 工況一
圖3 工況二
圖4 工況三
本項目地下車庫等防水為Ⅱ級防水,外墻和底板的構造做法為:
1)地下1層底板部位,現(xiàn)澆厚400 mm防水鋼筋混凝土底板,濕鋪厚2 mm高分子復合防水卷材(反粘),施工厚100 mm的C15混凝土墊層(隨搗隨抹平),素土夯實(下部為淤泥可設置碎石墊層)。
2)外墻部位,回填土分層夯實, 鋪設厚30 mm擠塑聚苯板,鋪設厚2 mm無胎PET自粘卷材,側板基層使用含基層水泥漿補平處理,施工厚300 mm的鋼筋混凝土外墻。
根據圍護設計要求,地下1層區(qū)域施工必須在2層地下室結構施工完成并形成換撐后,才能破除支撐及分隔樁。且1層地下室區(qū)域底板的流程遠比普通樓板復雜,從正常施工進度來看,地下2層地下室區(qū)域會比地下1層地下室區(qū)域更早進入待澆筑階段。若強行要求兩者同時澆筑,地下2層區(qū)域的結構施工時間將會因底板施工而大大延后,從而影響工期。若留置施工縫則可以先進行2層地下室地下2層結構澆筑,隨后立即進入地下1層結構施工,同時1層地下室區(qū)域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底板施工。將底板和樓板通過設置施工縫分為2個流水段,兩者互不干擾。
新老混凝土之間不可能完全澆筑密實,兩者的交界面處總會有一條肉眼看不見的貫通縫隙。由于混凝土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因此,隨著溫度的變化,縫隙的大小也會隨之變化。若不采取相應措施,地下水會通過這條縫隙滲入室內。
常見的施工縫防滲漏措施有2種:一種是使用柔性的膨脹止水條,另一種通常采用鋼板作為止水帶。
膨脹止水條是由高分子、無機吸水膨脹材料與橡膠及助劑合成的具有自粘性能的一種防水材料。這種止水條通過預埋固定在交界面上,其遇水膨脹填充縫隙,形成不透水的可塑性膠體,從而起到擋水防滲的作用。膨脹止水條操作簡便,造價低,較為經濟,其弊端是安裝時難以固定,且容易在混凝土澆筑時變形移位,從而導致局部的滲、漏水,且橡膠制品容易老化,受地下水腐蝕后失效,不利于結構的長久使用,通常適用于地下水位低和地下水量小的工程。
鋼板作為止水帶是將寬300 mm、厚3 mm的鋼板按要求在兩側彎折出長15 mm的邊,在施工現(xiàn)場通過焊接安裝固定即可。安裝止水鋼板時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安裝時鋼板開口需面對迎水面;需保證施工縫在止水鋼板中部;長度不足的鋼板搭接時雙面滿焊,搭接長度不小于50 mm;轉角等薄弱部位最好使用整塊鋼板彎折,以確保防水效果。
在施工縫處繼續(xù)澆筑混凝土時,施工縫處已澆筑的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應不小于1.2 MPa,且在施工前清除混凝土表面浮漿及松動的石子,用水沖洗干凈并充分濕潤。施工縫處采用同混凝土強度等級的水泥砂漿做接漿處理,接漿厚度50 mm。
由于彭埠世茂一期二標段工程場地西側和北側鄰近一條人工河,地下水位較高,地下室長期處于有壓水的浸泡中,采用止水鋼板的效果遠比橡膠止水條要好,因此最終采用止水鋼板進行防水。
施工縫留置在外墻時需考慮地下1層地下室底板鋼筋留置問題和止水鋼板的焊接問題。項目在前期策劃中考慮該留置方法時給出了一種解決方案(圖5)。
圖5 外墻側施工縫留置
4.1.1 鋼筋預留
如圖5所示,在2層地下室外墻中預留需要錨固的底板鋼筋,伸至外墻邊并預留絲口,接Ⅰ級連接套筒后澆筑地下2層地下室結構。預埋的接頭口需要用膠帶封口,保證后續(xù)鑿出后接頭不被混凝土填塞。根據相關規(guī)范,Ⅰ級接頭抗拉強度不小于被連接鋼筋實際抗拉強度或1.10倍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復拉壓性能,接頭百分率可不受限制。由于施工縫處的接頭率為百分之百,故必須選擇Ⅰ級接頭。
4.1.2 止水鋼板
外墻施工縫處若采用常規(guī)止水鋼板預埋,該側的墻柱豎向鋼筋需全部截斷,致使豎向構件受力發(fā)生變化,影響結構安全,因此只能先在外墻側預埋1根通長的鋼板,待澆筑完混凝土后鑿出預埋鋼板,后將止水鋼片與預埋鋼板焊接,形成豎向止水。
和側墻的施工縫一樣,底板施工縫同樣是垂直施工縫,但是由于不存在模板的限制,因此可以采用施工更加簡便的普通止水鋼板,而無需預埋接頭和槽鋼。該項目將施工縫留置在距外墻邊約300 mm處。施工縫留置在底板上時,澆筑的底板寬度不宜過長。因為拆模后底板下部無鋼管支撐,過長的懸臂結構不僅不安全,還會給底板防水層施工、回土等后續(xù)工序造成影響(圖6)。
圖6 地下1層底板側施工縫留置
底板和外墻連接處具體施工流程如下:
1)在外墻外側搭設1排支模架,橫距650 mm,縱距900 mm,步距1 800 mm,在距離底座和頂部模板200 mm處分別搭設掃地桿和掃天桿。
2)根據圖紙綁扎底板鋼筋,底板鋼筋根據規(guī)范確定預留長度,控制斷面率不大于50%。
3)在底筋和面筋間焊接短鋼筋,間距500 mm用于焊接固定止水鋼板。
需要注意后續(xù)的底板施工會進行圍護樁破除、回土等有大型機械設備參與的工序,對預留鋼筋和止水鋼板需要做好防銹及保護措施,如涂刷防銹漆、將鋼筋統(tǒng)一向上彎折并外套PVC管等,確保底板的鋼筋能順利連接,止水鋼板無破損。
在地下2層外墻防水完成后,外墻與圍護樁之間的回填土方務必壓實,避免后期土體發(fā)生沉降拉裂施工縫,造成滲水。若設計同意,可將該處施工縫設置為后澆帶,待沉降穩(wěn)定后用高一等級的微膨脹混凝土進行澆筑。
在1層與2層地下室錯層交界處,2種施工縫的留置和處理方法都是具備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的,但是兩者都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和適用范圍[5-8]。
預埋普通止水鋼板并預留鋼筋的方案施工簡便,費用較低,適用于大多數的工況,本項目采用該方法無疑更加快捷便利,施工成本大大降低。而另一種通過預埋鋼板和鋼筋連接接頭的方案成本相對較高,后期處理更麻煩,但是在材料保護方面具有優(yōu)勢。同時施工縫處無法預留鋼筋及止水鋼板的特殊情況在其他項目也時有發(fā)生,該方法為特殊工況下的施工縫處理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