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應(yīng)松
景邁茶山
我是從景邁茶山進入普洱的。景邁茶山有崗哨,崗哨是不允許山外的茶運進景邁茶山,防止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允許在景邁茶山里包裝后,運出去冒充景邁茶山的古樹茶。
為了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景邁茶山這2.8萬畝古茶樹,嚴格地保護起來,修建了通往茶山之路。因為是小方石鋪路,汽車被硌得左沖右跳,猶如顛簸在大海上,十分坎坷。問緣由,是因為怕瀝青鋪路對茶葉質(zhì)量造成影響,也不知真假。但這一定是一條通往深山和高山的路,在盤山公路上盤旋了許久,云霧升了起來,夕陽變得巨大,晚霞浩浩蕩蕩,灑滿了景邁群山。海拔在升高,我們的車經(jīng)過一個大寨子,看房屋就知是傣族寨子,而且看到許許多多的茶廠,是景邁茶山的茶葉加工地。云霧開始漫上道路和村莊,四圍群山齒齒,壯闊無邊。上了一個山頭,碰上了趕街的集市,這已經(jīng)是到了收市的時候,當(dāng)?shù)卮┲鞣N民族服裝的村民仍騎著摩托聚集在這里,賣自家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也有擺攤賣衣服、雜貨、小吃的。有豬肉攤,有彩票攤,有電信攤。聽賣衣服的口音,竟然是我家鄉(xiāng)湖北來的。
我們繼續(xù)往前開,終于在一個極深邃、僻野的地方下車——這,就是景邁茶山的中心。
我終于得見這漫山滿嶺的古茶樹,這樹齡有2700年的古茶樹,也有幾百年的古茶樹,但都是古的,古代,古老,但不古稀,因為太多。要說2700年前,這是春秋時期,群雄爭霸天下,刀槍劍戟在中國的大地上閃爍,人頭滾滾,血流成河??墒?,在滇南的一隅,有一群人,與世無爭,種著茶樹,品著有蘭花味道的普洱,過著他們慢吞吞的生活,享受著與天地和諧相處的日子。
古茶樹并不是太大,因為要采摘,所以都只有三五米高,直徑也不粗,茶樹長得很慢。是否經(jīng)過人工的矮化,不得而知,但因為生長在高山云霧深處,這些茶樹雖不事張揚,但滄桑內(nèi)斂,樹干遒勁,虬枝如龍,造型山重水復(fù),如人工培育的盆景,葉片青綠。上面寄生了許多苔蘚、石斛等附生物,特別多的是一種俗稱“螃蟹腳”的寄生植物。在普洱,或者喝普洱的茶客,“螃蟹腳”也是他們的一愛。常見他們將“螃蟹腳”與普洱生茶拼配在一起沖泡品飲,別有一番滋味。此物形似螃蟹的腳爪,這東西還有楓香槲寄生、楓樹寄生、桐樹寄生、赤柯寄生等。但景邁茶山上的螃蟹腳最好,而且專指景邁茶山上的寄生物,只寄生于樹齡較大古茶樹上,也被統(tǒng)稱為螃蟹腳普洱茶,其形卷曲伸展,細分出若干節(jié),似扁稈燈芯草,聞之有濃烈的菌藻味和茶香味,這便是《本草綱目》中所言的“形如蚱蜢腳者佳”的螃蟹腳。此物常飲可防止血管硬化,有消炎祛痰、清熱利尿等功效,是景邁山古茶之外另一大產(chǎn)品。
我摘了一棵古茶樹的幾個芽子放在嘴里嚼,有一股老清香味,有點澀,介于苦和甜之間,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苦,幾乎是甜的,味道很醇厚。那天在傣族村寨的晚餐喝了景邁古茶,確實苦后帶點甜的余味和蘭花的香味。這么說吧,有蘭香的茶,就是景邁茶山的古樹茶,茶湯可泡20泡,濃郁持久,清涼曠達,回味悠長,有野山茶的氣韻魂魄縈繞杯沿,久久未散。
不知有沒有叫“野韻”的景邁茶,我認為,野韻是這里茶的獨特韻味。野山之茶,讓杯中群龍競舞,松雪萬點,高香噴薄,正是山野森林的神韻,大千世界的絕飲。李白說,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石中茶有玉泉聲,說的是有什么樣的環(huán)境,生什么樣的茶。這里的古茶林是挾了千鈞的綠潮,汲了萬山的香魂。沉雄靜壯,遒勁曠遠,無他茶可比。
景邁山是中國六大茶山之一,千年古茶樹的面積堪稱茶山之最。這里產(chǎn)有一種茶叫“景藤臘告”,傣語就是千年古茶的意思。景邁山茶屬喬木大葉種,十二大茶山中喬木樹最大的一片集中在這里,也有中小葉種,混生在這一片大山之中。
景邁茶山是茶樹生長的圣地,茶人心中的圣山。2003年,中國科學(xué)院有研究報告稱:這里是世界茶葉的發(fā)祥地,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遠、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也是中國茶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見證,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縮影,傳承民族歷史文化氣息的活化石,同時它所具有的病蟲害自我控制機制,對于研究生物多樣性、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茶葉馴化和種植起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價值。2013年被國際茶葉委員會確認景邁茶山為“世界茶源”。2013年11月,國家文物局將景邁山古茶林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yù)備名單》。它還被稱為“古茶園的自然博物館”“東方的普羅旺斯”。
各種譽詞都可以給它。
在景邁茶山的古茶樹林和其間布朗族人干欄式建筑的村寨,有一種特別的情調(diào),這是個不可不去的地方。這話是我在云南林業(yè)廳采訪時,一位對景邁茶山有特別感情的老領(lǐng)導(dǎo)深情地對我吩咐的。中國的干欄式建筑如今只保存在景邁茶山的布朗族村寨里,特別是翁基村。
我在景邁茶山申遺的材料中看到,布朗族人開始人工馴化并小規(guī)模栽培茶樹,最晚在公元7世紀,至少已有1300多年歷史。
在景邁茶山,有布朗族和傣族等少數(shù)民族。布朗族是云南三大原始族群之一的“百濮”,也稱其為“濮人”,與德昂族、佤族有族屬淵源關(guān)系。景邁山傣族是元末明初由勐卯地區(qū)(瑞麗)遷來。不過在同一座山上生活,有史載故事稱這二族是親戚關(guān)系,西雙版納土司把第七公主南臘米嫁給了布朗族頭人、他們的民族英雄巖冷,共同管理茶山。這里布朗族人的后代也有傣族血統(tǒng),所以二族在一起生活,親密無間,形同一家人。
因為有一千多年的種茶史,布朗人掌握了多種茶葉品種的制作:“臘告”(干綠茶),“臘拉”(大粗葉茶),“臘賀”(糯米香茶),“臘各信”(小雀嘴尖茶),“臘廣”(圓形的緊壓茶),也就是后來譽滿天下的普洱茶。這些茶都是難得的精品,在景邁古茶園,在翁基村,隨時可以喝得到。
布朗族與哈尼族一樣,自然崇拜,信萬物有靈,當(dāng)?shù)孛考颐繎舳汲绨莶杌陿洹S绕洳祭首鍖ⅰ耙蝗~兩芽”茶抽象成符號作為一種圖騰,應(yīng)用于民居建筑的屋頂裝飾上,突出了對茶的感激與敬畏之情。
景邁山莽莽蒼蒼的古茶林,也有一些其他古樹,我進入茶林,抬頭看到高大的、雍容華貴的、有神秘感的另一種樹,他們告訴我,叫栘依果樹,結(jié)滿了果實,但據(jù)說果硬難嚼,酸澀難咽。布朗族人一般會加入鹽、辣椒、白糖等腌制涼拌后吃,舂碎,拌以各種調(diào)料吃。還有一種長尾單室茱萸,也是高古喬木,挺拔英俊,郁郁蒼蒼。
古茶林集中分布在海拔1250—1550米的山地上、村寨周邊、次生林之中。景邁山現(xiàn)有三大片古茶林,面積1231公頃,分別以翁基寨和景邁大寨為中心。在翁基村寨里,我學(xué)到了一些知識。古茶園是一個龐大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珍貴的物種基因庫,古茶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植物多樣性豐富,植物有125科489屬943種。古茶林層次豐富,具有喬木層、灌木層(茶樹主要分布層)和草本層,形成上—中—下的立體結(jié)構(gòu)。上層有構(gòu)樹、菩提樹、榿木、西南木荷、紅椿、烏墨等。中層有:白花羊蹄甲、中國山櫻花、楠木、苦竹、翠葉金合歡、云南桗栘、漆樹、普洱茶等。下層有:薤白、密蒙花、蕺菜、水芹、灰肉紅菇、干巴菌、奶漿菌等。而古茶林內(nèi)茶樹則有327多萬株,由布朗族、傣族,還有哈尼族和佤族人,共同守著這幾萬畝古茶樹。
翁基村
我必須趕在天黑前到達千年古寨翁基村。我們在一片夕煙騰起的時刻進入了這個中國干欄式建筑僅存的傳統(tǒng)布朗族村寨。這個村寨被云海托著,在傍晚的炊煙里沉醉。古木成群,房舍特別,好像進入了一個與當(dāng)下生活無關(guān)的世界。沒有一棟水泥建筑,看不到一絲喧囂,停車場的許多汽車才讓我們回到現(xiàn)實??窜嚨呐普?,都是從各地各省來這兒住下避暑的客人,愛好自駕游的瀟灑人群。有的在這里一住就是半年甚至長期生活在此。村寨在一個山坳間,村子的上方是一座佛寺,旁邊有一棵巨大的古柏,這種柏就叫翁基古柏。有幾個巨大的樹干,高達20余米,蓊郁浩大,胸徑3.3米,根部徑圍有至少11米,已有2580壽歲。何人所植不知,但出生在春秋時期是一定的,一棵樹為什么偉大成神?因為它基本見證了一個國家的歷史,這么久遠的生命難道不值得我們尊敬嗎?
在這個村寨寺廟的高處,可以看到翁基村的全貌和下面的山谷,那兒還有幾個寨子如芒景上寨、芒景下寨、芒洪,這些布朗族村寨,陡峭黑掛瓦下的干欄式建筑籠罩在古老的茶香中,深偎在古茶林里。
這里的云海非常神奇,在山谷中,平靜如攤曬的棉花,如堆砌的冰塊,盤桓在寨子的旁邊,流連不去。
進入石頭鋪道的寨子,干欄式建筑的樓下是敞開的,樓上也是敞開的。樓下是養(yǎng)豬、養(yǎng)雞和安放雜物的地方,現(xiàn)在是放摩托車和拖拉機的地方,干干凈凈,清清爽爽。屋檐下,有燕子窩和蜂箱,有花缽,有芭蕉叢,有廢棄的碓窩,有狗,有雞,有紅色的消防栓,穿著布朗服裝的男女在村里來往。女人頭上包著彩色的頭帕,穿著綠色的裙子,斜背著手工編織的包,穿著拖鞋,皮膚較黑。更多的房子成了民宿,有更為時尚的裝修和布置,布朗族的民族元素被擴大放在民宿的門口,比如布朗族的大葫蘆一排排掛在干欄上。
寨子中心的一個建筑前是族人們祭祀的祭臺,石頭壘砌的臺子上插著高大的竹子,挑著白幡。
寨子的活動中心,是一些斑駁生苔的老石頭,有一個大平臺,有一個賣肉的攤子,用鋁盆裝著豬肉。豬肉不肥,賣肉的是本寨子里的人,用的彈簧秤,12元一斤。圍在這攤子前說話的寨子里的男人和背著小孩的婦女都說,這是絕對的綠色食品,沒有喂飼料的,是放養(yǎng)的。同行的朋友買了幾斤,帶回城里去。
翁基,布朗語的本意是看卦,意為看卦選址的地方。雖然布朗族的先祖帶領(lǐng)族人遷徙到芒景這個地方時,卜過卦,但這地方本來就太好,如今又遇到更好的時代,政府加大了對傳統(tǒng)古村寨的投入,村寨的“古村落、古民居、古樹群、古老的布朗族文化、古老的茶文化”五古一體,將布朗族傳統(tǒng)建筑、傳統(tǒng)制茶工藝、民居體驗館、民族節(jié)日,結(jié)合在一起,打造出獨一無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
在翁基村的家家戶戶木屋檐口頂部的翹角處,都能看到完全一樣的三叉形茶葉圖案,這是翁基村的圖騰。寨子里每年都會舉行祭茶祖活動,村民也保留著近乎原始的布朗族烤茶傳統(tǒng)。茶是大自然給布朗族的饋贈,也是村民自然崇拜的對象。
布朗族是茶的民族,翁基人世代與茶樹為伴,與密林草木為生命的依托,是茶養(yǎng)育了他們,水攻、火烤、陶煨、竹釀,在生活的幸福美滿處,被茶香環(huán)繞著夢境。如今,翁基古寨的茶葉名滿天下,加上這里的名氣,更多的人來到景邁茶山,布朗人家的年收入許多已超過了10萬甚至20萬元。古茶樹,成了布朗族永遠的搖錢樹。
這里獨特的“茶祖”信仰仍深刻影響著布朗族的生產(chǎn)生活和精神心理。布朗族人每家的茶林里,都會有一棵高大的茶魂樹,樹干上捆綁著用竹篾編成的小簍子,用來盛放祭祀品。茶農(nóng)們采摘茶魂樹上的鮮葉時,都要先祭拜茶祖帕哎冷。每年春天,家家戶戶把各自茶林里的茶魂樹鮮葉采摘下來后,制成“茶魂茶”,供奉在祖先也是茶祖帕哎冷的雕像前,祈求年年茶葉豐收。
制作茶魂茶充滿了森林的神秘感,必須由家庭中的年長者來采摘,采摘前要齋戒、沐浴、更衣,然后跪拜在茶樹下,獻上泡好的茶和飯菜,點上蠟條并開始誦經(jīng)禱告,誦經(jīng)完畢方可上樹采茶。每棵茶魂樹的茶全部是采用傳統(tǒng)工藝,純手工制作,殺青、揉捻、曬青都以樹為單位獨立進行,不得混雜。
在翁基村,最熱鬧的節(jié)日是“山康茶祖節(jié)”,為了保住幸福祥和的生活,不忘根本,每年4月,翁基村都要舉行山康節(jié),就是祭茶祖的節(jié)日,也叫茶祖節(jié)。這個節(jié)日布朗族又稱“好夠龍”,節(jié)日歷時 4天。正式的祭茶魂儀式據(jù)說始于景邁山種茶后的一百年,茶魂樹就是第一棵種下的茶樹。山康茶祖節(ji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前往古茶山祭拜茶魂。祭拜茶魂的地方在景邁古茶山原始森林的深處,高大的古木遮天蔽日,古樹下是成片成林的古茶樹。在高大的古樹下,人們用竹子搭一個供臺,供臺上插著各種祭祀用的紙花。供臺也叫茶魂臺,人們把所有的供品都擺放到上面,大佛爺和寨子里最有威望的老人站在供臺的中央。祭祀的人在供臺前跪下,點燃手中的蜂蠟,雙手合十,在大佛爺?shù)恼b經(jīng)聲中,人們?nèi)舨杌?,聲震山野,對給予他們富裕和幸福的古老茶山頂禮膜拜,然后,整個村寨的男女老幼,在象腳鼓的鼓聲中,人們高舉手中的茶樹枝,跳起歡快的舞蹈,迎接采茶季的到來。
景邁山古茶林是自然與文化高度復(fù)合的特殊生態(tài)系統(tǒng),充滿了茶一樣的活力。
景邁茶山,在我們的杯中,永遠是一年一度的綠色誘惑,綠色懷古。
百草根節(jié)
前一天晚上住在瀾滄縣城,遇上了3.2級的地震,竟然沒有醒來。臨睡前看到漆黑天空上有一塊亮云,匆匆向東飄去。接著又出現(xiàn)一塊亮云。早晨起來,聽說鬧了地震。
終于趕上了普洱的百草根節(jié)。這是一個第一次聽說的草根節(jié)日,也是在世界僅此一家的節(jié)日。
面對著滿街嫩生生的各式各樣的草根,你可以知道的知識有:一是新鮮草根是可以吃的;二是普洱的山水間有這么多種草根和草;三是熱帶雨林的植物太豐富,因為不可吃的草根應(yīng)該更多;四是一般農(nóng)民都能認識這么多可以治病的草根;五是這里可能是我國中草藥最豐富的區(qū)域;六是普洱百姓的飲食習(xí)慣太奇怪。所謂百草根節(jié),就是吃草根,普洱人的口味真的太怪。話又說回來,如果沒有這么多好吃的草根,如果這兒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了破壞,你又到哪兒弄這些草根吃呢?
草根節(jié)始于何時?問了幾個人,都說不知,說普洱自古就有端午吃草根的習(xí)俗,跟漢族人喝雄黃酒的道理一樣??墒菨h族在端午時,也有喜歡草如蒲草艾草,只是掛到門口驅(qū)蚊避邪,這個習(xí)慣大致也有幾千年了。在普洱生活的無論是漢族還是傣族、拉祜族、彝族、布朗族、佤族,到了端午前后,都要買一堆草根燉雞或排骨。有的是一天燉一種,有的是買一堆一鍋燉。根有細有粗,有大有小,有的一團亂麻,有的理順成束,有的是莖,有的帶葉,有白的,有紅的,有黃的,有綠的,有硬的,有軟的。這些山上挖出的熱帶雨林的根,千奇百怪,都可食用,大部分看著就可生吃。這些根,至少一半在南方的平原山林間是可以挖到的,但其他地方為何沒有這個習(xí)俗?我百思不得其解。
中午市委宣傳部請我們吃了一頓百草根飯,在雞里面煮了一些草根,如牛蒡子根、當(dāng)歸根、茴香根、雞腿根、麥冬根等。然后我來到草根節(jié)的主賣場,還沒到端午,但草根節(jié)已經(jīng)開始了幾天,各種熱鬧的活動過去了,如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的現(xiàn)場認證,在普洱思茅區(qū)陽光悅城七坊街的“原生藥材展示一條街”以總長度1648.5米被認證為“規(guī)模最大的藥用植物展賣會”。這條長街上,擺攤賣草根的展位數(shù)量達1099個,主要參展的草藥根有雞刺根、土黨參、野當(dāng)歸、牛蒡子、生藤、小紅蒜等200余種。這一天,現(xiàn)場擺了130桌“百草根”宴,千余名市民一同品嘗了百草根燉生態(tài)豬腳、百草根煮生態(tài)牛排、百草滿山香燉生態(tài)瘦肉、新鮮石斛花燉蛋等數(shù)道由不同藥根搭配烹飪的美食。
我去的時候依然是很長的攤子,攤子擺到了會展外的大街,所謂草根,是很賤的,草根群體就是下層人群。但這兒的草根那么鮮亮,五顏六色,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十分養(yǎng)眼。且每一種都是中藥,其實中藥就是根莖為主,較多也好分辨的有牛蒡子根、天冬根、麥冬根、綠蔥根(不是我們吃的蔥)、小紅參根、臭參根、當(dāng)歸根、雞刺根、茴香根、古登根、露水草根、鋪地丹根、老泡參根、生藤根、牛膝根、馬尾根(一坨坨就是黃精)、防風(fēng)根、五金子根、毛丹花根(燉雞蛋的)。嚼這些根難以下咽,主要是喝湯,煮在一起,也是祛濕提氣,滋陰補陽,防病治病。但滿街賣草根,把各種植物翻個底朝天,有的是專門種植取根。在漢族有些地區(qū),吃點魚腥草根之類很平常,像云南普洱這么吃幾百種根,大張旗鼓,風(fēng)卷殘云,聞所未聞,這也是普洱奇俗。
普洱人的話說:端午節(jié)吃百藥,換了腸肚一身輕。到了農(nóng)歷五月,普洱這地方地處熱帶、亞熱帶,溽熱、潮濕,萬物生長迅速。聽說這里的思茅松一年要長兩個年輪,在植物界也是十分神奇。因為天熱,蟲蛇出動,細菌繁殖,植物腐爛,瘴氣彌漫,嚴重影響人的健康。這個季節(jié),人會茶飯不思,渾身無力,于是吃點草根就會增強免疫力,滋補陽氣,調(diào)理陰虛。
草根都不貴,三五元一斤,貴的有十多塊的,屬好藥。山里農(nóng)民去挖采,洗凈,再挑進城來,一個大攤的上百斤,也賣不出多少錢來,只是強壯了市民的筋骨,滋補了他們的氣血,滿足了他們的口福,對中草藥的認識與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老嫗早晨提著籃子上街,就可以買一堆回去,家里的人是什么體質(zhì),適合吃什么草根,燉什么東西,老人都心里有譜,成了半個中醫(yī)師。一般來說,燉豬蹄和雞的較多,一鍋中,應(yīng)該有10來種草根,這燉出的湯才有藥效。五筯姜伸筋絡(luò),當(dāng)歸補氣血通筋絡(luò),雞刺根排毒,黨參、公雞果根和茴香根補氣(常言說:三年茴香根,賽過半支參),山白枝根、石菖蒲、雞肚子根消食健胃,百部根潤肺腑止咳嗽,九股牛(羊角天麻)清熱解毒,露水草止咳鎮(zhèn)痛,何首烏益腎烏發(fā)(想起在楚雄滿街是何首烏燉雞的餐館),黃牛犀補肝腎強筋骨,綠蔥根清熱利尿,牛蒡子根疏風(fēng)散熱、解毒消腫,水牛犀散淤消腫,天冬根、大白芨潤肺止咳,小白香、菜當(dāng)歸、小紅參根和小紅蒜根都是補氣血,白花蛇舌草、粉果根、野生雞刺根和重樓根都是消炎排毒,紅白解根解百毒,紅毛丹根活血祛風(fēng),猴子背巾葉根補腎壯陽、活血調(diào)經(jīng),回心草根養(yǎng)心安神,麥冬根潤肺清心,爬樹龍除濕除風(fēng),苤菜根清熱利水、養(yǎng)胃止渴,蒲公英消炎利喉,山烏龜根散淤止痛,生藤根祛風(fēng)散寒、行氣通絡(luò),巖七根治胃痛……
在普洱街頭,你不買草根,就是逛逛,植物嫩根的氣息彌漫在大街上,沁人心脾,微甜,微苦,微腥。那些嫩生生的根,五顏六色,看著就能感受到深山草莽的氛圍,感受到云霧深處的水靈。
關(guān)于植物的故事,關(guān)于草根治病救人的故事,在賣根人和買根人中間,都可以說出一串一串,非常傳奇。普洱人對草根的迷戀,說穿了是對自然的迷戀,醫(yī)治人疾病的、養(yǎng)生的藥都在草根中。我聽說這里有一種可食的草根叫“脫腰藥”,是健腰的,腰疼、腰肌勞損,吃了就好。這是老天獨賞給人類的,如果是牲畜動物吃了它,馬上會受到懲罰“脫腰”,因為它們不配。上蒼賞賜給人類的綠水青山,包括美麗的草根,就是我們百寶箱,我們珍惜并守護著它,它也守護著我們健康的生活。
責(zé)任編輯 賈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