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虬
山東省煤炭臨沂溫泉療養(yǎng)院脊柱關節(jié)外科,山東臨沂 276032
強直性脊柱炎(AS)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其屬于風濕病的范疇, 是一種以脊柱病變?yōu)橹鞯穆赃M行性炎性疾病,常累計到骶髂關節(jié)、髖關節(jié)以及周圍關節(jié)。 強直性脊柱炎的患病原因尚不明確,其多見于青年男性,患者早期可沒有相關臨床癥狀,后期可有腰背部疼痛、僵硬以及脊柱畸形等臨床表現(xiàn)[1]。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若治療不及時或是治療不當,不但會影響到患者的活動功能,而且還會增加虹膜炎、主動脈關閉不全、骨質疏松、骨折、下肢深靜脈血栓以及肺栓塞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可能, 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2]。 因此該研究選取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期間在該院風濕免疫科進行治療的27 例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從而探討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jié)骨性強直的臨床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在該院風濕免疫科進行治療的27 例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選對象均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并且獲得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權。 其中有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3 例,年齡為23~49 歲,平均年齡為(36.8±1.1)歲;患者病程4~21 年,平均(9.7±2.4)年;其中左側32 髖,右側15 髖;屈曲位強直24 髖,伸直位強直14髖,完全骨性強直9 髖。
所有患者均采取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具體方法如下:(1)術前準備:①在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之前,應先對患者進行術前常規(guī)檢查,從而了解患者全身狀況,對手術風險進行更加全面和精確的分析和評估[4]。對于心臟有問題的患者,應行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從而確定患者是否合并有嚴重的心臟瓣膜??; 對于胸廓活動受限程度比較嚴重的患者,應行肺功能檢查;②術前2 周停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及類風濕關節(jié)炎藥物 (DMARDs); ③行脊柱全長X 線片、雙側髖關節(jié)正位及側位X 線片,從而根據結果(股骨形態(tài)、髖關節(jié)融合及脊柱畸形等)制定手術方案和選擇恰當的假體類型;(2)手術方法①對于雙側髖關節(jié)均發(fā)生病變的患者,其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應分兩期進行,即先做病情較為嚴重的一側的髖關節(jié)置換術, 一個月后再做另一側的髖關節(jié)置換術; ②根據患者病情及實際情況選取恰當的麻醉方式, 在該研究中, 有18 例患者采取全身麻醉,9例患者采取腰硬聯(lián)合麻醉。 麻醉前,協(xié)助患者取側臥位,然后進行常規(guī)消毒、鋪巾[5];③麻醉完后,從患者髖部后外側依次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 然后切斷患者的部分外旋肌群,使得后方的關節(jié)囊顯露出來,同時脫出股骨頭;④在患者股骨頭下方大概1 cm 處截骨,使髖關節(jié)處于內收、內旋位,從而松解關節(jié)周圍攣縮組織;接著在股骨小轉子上方大概1 cm 處截骨, 使得髖臼顯露出來。 切除髖臼盂唇,并清除周圍增生的骨贅,然后用髖臼銼對髖臼進行打磨至軟骨下骨出現(xiàn)均勻滲血為止;⑤安裝髖臼杯,并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對其外展和前傾角度進行適當的調整,然后用髖臼螺釘進行固定,最后置入內襯;⑥采取髓腔銼進行擴髓,然后安裝股骨頭試驗模型,同時觀察股骨假體和髖臼聯(lián)合的前傾角。 安裝好后,檢查髖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及活動度,確定無誤后再安裝股骨假體及股骨頭,注意避開坐骨神經。 安裝好后修復關節(jié)囊及其外旋肌群,然后逐層對切口進行縫合,將負壓引流管置于患者的臀肌筋膜下,并用無菌敷料進行包扎[6-7];(3)術后處理:術后遵醫(yī)囑進行抗感染、抗凝、抗骨質疏松等常規(guī)治療,同時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從而預防異位骨化的發(fā)生。 此外,術后早期指導患者進行相應的鍛煉。
按照上述治療方法, 統(tǒng)計治療前后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及髖關節(jié)活動度的變化。 主要根據Harris 評分系統(tǒng)對相關指標進行評估。 Harris 評分總分為100 分,共分為優(yōu)、良、可、差4 個等級:90~100 分為優(yōu),80~89 分為良,70~79 分為可,小于70 分為差。 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優(yōu)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上述治療方法, 治療前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4.07%, 治療后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6.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通過上述治療方法, 治療前患者的Harris 評分為(31.2±8.1)分,治療后患者的Harris 評分為(72.6±5.8)分,治療后患者的Harris 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8.760,P<0.01);治療前患者的髖關節(jié)總活動度為(66.4±13.7)°, 治療后患者的髖關節(jié)總活動度為 (160.1±13.5)°, 治療后患者的髖關節(jié)總活動度明顯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5.190,P<0.01),見表2。
強制性脊柱炎是風濕免疫科常見的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較易累及患者的髖關節(jié),從而導致髖關節(jié)的強直,使得髖關節(jié)的活動功能部分喪失或是完全喪失, 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有著嚴重的影響。 患者若治療不及時或是治療不當,不但會影響到患者的活動功能,而且還會增加虹膜炎、主動脈關閉不全、骨質疏松、骨折、下肢深靜脈血栓以及肺栓塞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可能, 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因此選擇恰當的治療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8]。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是臨床上治療嚴重髖關節(jié)疾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而患者患有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jié)骨性強直后,其局部解剖變得更為復雜,所以在進行手術時應謹慎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從而對手術造成不良影響[9]。
表2 治療前后患者Harris 評分及髖關節(jié)總活動度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arris score and total hip joint 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2 治療前后患者Harris 評分及髖關節(jié)總活動度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harris score and total hip joint 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階段Harris 評分(分) 髖關節(jié)總活動度(°)治療前(n=27)治療后(n=27)t 值P 值31.2±8.1 72.6±5.8 18.760<0.01 66.4±13.7 160.1±13.5 25.190<0.01
近幾年來, 我國對于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研究不斷在深入。 相關學者通過對25 例(38 髖)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患者的Harris 評分較治療前有明顯升高, 并且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00%,其髖關節(jié)活動范圍也顯著比治療前大;另有學者通過對12 例(20 髖)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jié)強直的患者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的Harris 評分由術前的(20.6±13.1)分改善到術后的(71.9±9.3)分,差異顯著,因此認為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可顯著改善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jié)強直患者的髖關節(jié)功能,并矯正患者髖關節(jié)畸形;有關學者通過對31 例(48 髖)強直性脊柱炎合并髖關節(jié)強直畸形的患者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患者術后的Harris 評分為(87.6±4.8)分,明顯高于術前(33.4±6.7)分,且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3.55%, 因此認為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可有效改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髖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同時還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一種有效的手段;有研究通過對29 例(36 髖)行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 患者術后的Harris 評分 (92.7±2.5) 分和總活動度(181.8±4.5)°都明顯高于術前, 其不但能明顯增加患者髖關節(jié)的活動度,改善髖關節(jié)的功能,而且還能矯正髖關節(jié)的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其他研究通過對17 例(32髖)強直性脊柱炎并髖關節(jié)強直的患者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術后患者的Harris 評分[(82.31±6.58) 分] 及關節(jié)總活動度[(5.81±3.32)°]較術前[(27.73±6.41)分、(152.47±3.76)°]明顯改善(P<0.01),因此認為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并髖關節(jié)強直可有效解除患者疼痛, 改善患者的關節(jié)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是一種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法。在該研究中,通過上述治療方法,治療前,有4 例患者的療效為優(yōu),15 例患者的療效為良,還有5 例患者的療效尚可,3 例患者的療效較差, 經計算治療前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4.07%, 而通過治療后, 療效為優(yōu)的患者有12 例,療效為良的有14 例,療效尚可的患者有1 例,無療效較差的患者, 經計算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30%;治療前患者的Harris 評分為(31.2±8.1)分,治療后患者的Harris 評分為(72.6±5.8)分,治療后患者的Harris評分明顯高于治療前(P<0.01);治療前患者的髖關節(jié)總活動度為 (66.4±13.7)°, 治療后患者的髖關節(jié)總活動度為(160.1±13.5)°,治療后患者的髖關節(jié)總活動度明顯高于治療前(P<0.01)。
綜上所述, 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可有效提高其臨床治療有效率,改善患者髖關節(jié)骨性強直,療效顯著,并且預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