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河南省新密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 新密452370)
早產兒是指胎齡<37 周的活產新生嬰兒,與正常新生嬰兒比較,其體質量較輕,特別是32 周之前出生的早產兒,合并吸入性肺炎、壞死性腸炎等疾病的概率較高。 有數據顯示,早產兒低體質量發(fā)生率約為5%~10%,其中病死率12.7%~20.8%,嚴重威脅早產兒生命健康[1]。 隨著醫(yī)學研究深入,鳥巢式護理、知信行理論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不僅能為早產兒提供舒適、全面、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還能提高家屬健康知識水平,有效保證早產兒的生存質量、生存率。 本研究選取我院就診的63 例早產兒進行分組研究,旨在分析鳥巢式護理聯(lián)合知信行理論干預的應用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1 月~2019 年5月就診的63 例早產兒為研究對象,根據就診時間分為對照組30 例和觀察組33 例。 將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就診的作為對照組, 男16 例, 女14例;胎齡32~36 周,平均(34.02±0.84)周。 將2018年2 月~2019 年5 月就診的作為觀察組,男18 例,女15 例;胎齡31~36 周,平均(33.61±1.05)周。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均衡可比。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胎齡31~36周;免疫系統(tǒng)正常;早產兒母親孕期均無內科病史;早產兒父母健全,且認知能力正常;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顱內出血;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胃腸道畸形;家屬不配合研究。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將毛巾折疊為長條狀,墊在早產兒肩部,頸部呈略微后仰姿勢,裸體置于暖箱,并對早產兒父母進行口頭健康教育、心理疏導、解答家屬疑問等,出院后通過電話了解早產兒情況。持續(xù)干預3 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鳥巢式護理聯(lián)合知信行理論干預。(1)鳥巢式護理。 根據早產兒身長,選擇不同大小的“鳥巢”,用柔軟的1 m×1 m 純棉絨布卷折疊為橢圓形并緊密包裹于早產兒周圍,使整個環(huán)境呈“鳥巢”狀,并使早產兒身體處于類似在母體內的蜷曲狀, 雙手靠近臉部,盡量使其能輕易觸碰周圍柔軟絨布,充分模擬宮內環(huán)境。 再將早產兒置入暖箱前,提前預熱,溫度維持在33~35℃,置入后微抬高早產兒頭部,避免早產兒胃食管反流。(2)知信行理論干預。制定計劃: 收集早產兒資料(出生時間、 體質量等基礎情況)、早產兒父母資料(包括性格特點、文化水平、護理需求等),全面評估父母健康知識水平,并制定健康教育計劃。 知識傳授:采用面對面的方法,給予早產兒父母早期干預知識健康教育, 包括早期喂養(yǎng)方法及日常護理方法,重點講解早產的危害、早期干預的優(yōu)勢及目的、家庭式干預的可行性等,提高早產兒父母早期干預認知水平, 促使其認識到堅持早期干預對早產兒的重要性。干預訓練指導:講解撫觸等干預訓練的方法、優(yōu)勢、作用、操作過程需要注意的事項等,促使早產兒父母認識并重視撫觸等干預訓練,并通過現場示教式、圖文講解式、視頻播放等方法指導早產兒父母撫觸等干預方法的步驟、操作過程等,且需早產兒父母現場操作示范, 護理人員糾正其錯誤之處,至熟練掌握。 轉變觀念:定期(2 周/次)評估早產兒體格、神經運動發(fā)育情況并形成書面報告,指導早產兒父母認識、了解、會看書面報告的內容及結果,促使其了解早期干預的效果,以解除顧慮,從而保持樂觀、穩(wěn)定的情緒;定期(1 次/月)舉辦早產兒父母交流會, 邀請成功干預案例父母講解經驗及心得,幫助早產兒父母轉變原有錯誤觀念,并掌握有效干預方法,從而提高早期干預配合度、依從性。 執(zhí)行:建立微信群并邀請早產兒父母加入,公開隨訪電話,從而為早產兒父母提供醫(yī)療咨詢途徑,幫助其解決問題, 并可針對薄弱環(huán)節(jié)給予指導, 還能通過微信、電話督促早產兒父母堅持早期干預訓練,避免脫療。 持續(xù)干預3 個月。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干預前后早產兒父母健康知識掌握度,采用自制量表評估,量表內容包括早產兒喂養(yǎng)及日常護理、早期干預、生長發(fā)育3 個維度,每個維度20 分,得分越高表示早產兒父母健康知識掌握度越好。(2)比較兩組干預依從性,采用自制量表評估,包括定期隨訪、按時按量撫觸、嬰兒操執(zhí)行情況、交流、聽音樂等7 個項目,由早產兒父母自評,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完全不依從。(3)比較兩組干預前后早產兒體質量。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 采用χ2檢驗, 等級資料采用Ridit 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早產兒父母健康知識掌握度對比 干預前,兩組早產兒父母健康知識掌握度各維度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早產兒父母喂養(yǎng)及日常護理、 生長發(fā)育知識掌握度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觀察組早產兒父母早期干預知識掌握度及健康知識掌握度總分較對照組高(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早產兒父母健康知識掌握度對比(分,±s)
表1 兩組早產兒父母健康知識掌握度對比(分,±s)
時間 組別 n 喂養(yǎng)及日常護理 早期干預 生長發(fā)育 總分干預前觀察組對照組33 30 t P干預后觀察組對照組33 30 t P 8.16±1.34 8.73±1.15 1.803 0.076 14.39±2.51 14.10±3.06 0.413 0.681 3.47±0.59 3.52±0.67 0.315 0.754 16.03±1.17 12.55±1.80 9.180<0.001 5.18±0.73 5.49±0.81 1.598 0.115 14.18±2.26 13.53±3.49 0.885 0.379 16.81±2.05 17.74±2.83 1.504 0.138 44.60±5.41 40.18±4.37 3.545 0.001
2.2 兩組干預依從性對比 觀察組干預依從性較對照組高(P<0.05)。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依從性對比[例(%)]
2.3 兩組早產兒體質量對比 干預前,觀察組早產兒體質量為(2.14±0.17)kg,對照組早產兒體質量為(2.21±0.13)kg, 兩組對比無顯著性差異(t=1.822,P=0.073);干預后,觀察組早產兒體質量為(3.87±0.29)kg, 對照組早產兒體質量為(3.02±0.31)kg。 觀察組干預后早產兒體質量較對照組高(t=11.244,P<0.001)。
由于早產兒脫離母體較早,腦部尚未發(fā)育成熟,加上出生后環(huán)境改變、疾病等因素的影響,腦結構發(fā)育異常的發(fā)生風險較高,易導致神經發(fā)育異常,影響早產兒健康。而早期干預為臨床提高早產兒存活率、生存質量的有效手段,但其屬于長期且持續(xù)的過程,實施效果與早產兒父母主動參與程度密切相關。 因此,有效提高早產兒父母早期干預認知水平,指導干預訓練方式,對早產兒具有重要意義。
知信行理論是以促進患者改善健康行為的臨床護理模式, 其能指導相關護理人員有計劃地提升患者疾病相關認知水平,提升康復信念,從而促使其主動、積極地實施相關措施,達到治療、預防疾病的目的[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早產兒父母健康知識掌握度、干預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鳥巢式護理聯(lián)合知信行理論應用于早產兒能提高家屬健康知識掌握水平,提高干預依從性。知信行理論通過宣教、健康指導,如早產危害、早期干預的優(yōu)勢,指導撫觸等干預訓練方法等措施, 能提高早產兒父母健康知識水平,促使其掌握早期干預方法,并定期評估早產兒持續(xù)早期干預效果、 邀請干預成功案例父母講解等,可促使其轉變觀念,還通過微信、電話為早產兒父母居家干預提供咨詢途徑,并督促其實施,能提高干預依從性[3~5]。 另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干預后早產兒體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鳥巢式護理聯(lián)合知信行理論能促進早產兒生長發(fā)育。 其主要是因為:鳥巢式護理為早產兒提供類似胎兒熟悉的宮體環(huán)境,能增加環(huán)境安全感,且雙手靠近臉部,方便早產兒簡易吸吮活動,從而能減少哭鬧行為,降低不必要的體能消耗,且與家屬認識到早期干預的重要性,提高醫(yī)護合作、院后干預依從性有關[6~8]。
綜上所述, 鳥巢式護理聯(lián)合知信行理論應用于早產兒,能提高家屬健康知識掌握水平,提高干預依從性,促進早產兒生長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