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芬 陳曦 龔桃根 劉利明
(1 廣東省深圳市人民醫(yī)院病理科 深圳518020;2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 廣州510010;3 廣東省深圳市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 深圳518020)
鼻咽癌屬于惡性上皮細胞腫瘤,多數(shù)患者在疾病早期已發(fā)生腫瘤侵襲或轉(zhuǎn)移,故而開展該疾病侵襲相關(guān)因子的研究,對疾病治療有重要幫助[1~2]。 本研究選取40 例鼻咽癌患者,采集其癌灶標本及癌旁標本, 探索干擾ROCK1 基因?qū)Ρ茄拾┑募毎忠u的影響。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4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0 例,其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齡28~71 歲,平均(63.24±3.58)歲。 分別采集鼻咽癌標本、癌旁組織各40 份(每位患者采集1 份),由2 位病理科工作人員實施。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患者均經(jīng)術(shù)后病理檢查確診,且未接受過化療;(2)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同意資料用于臨床分析;(3)患者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正常,具有基本刑事責任能力。
1.2.2 排除標準 (1)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2)有精神疾病病史者;(3)在參與研究前,接受過化療者。
1.3 研究方法
1.3.1 所用儀器、試劑 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離心機、低溫冰箱、 電泳儀、 免疫組化檢測工具及試劑盒、ROCK1 抗體及二抗。
1.3.2 檢測分析 對標本實施石蠟包埋后,切片(厚度控制為4 μm),以載玻片放置切片,烘干機上行1 h 烘烤(溫度控制為60℃);于二甲苯Ⅰ、二甲苯Ⅱ中分別浸泡5 min;乙醇梯度水化處理,于蒸餾水中浸泡2 min,以檸檬酸鹽抗原對其修復(fù),置于室溫中,待其冷卻。 對每張玻片滴3%過氧化氫50 μl,室溫下靜置0.5 h,以緩沖液行3 次沖洗,每次沖洗時間控制為5 min。以10%山羊血清50 μl 對各切片封閉處理,室溫中靜置30 min。將ROCK1 抗體滴入各切片,于37℃下靜置2 h,以緩沖液行3 次沖洗,每次沖洗時間為3 min。 將二抗加入, 室溫下反應(yīng)30 min,以沖洗液沖洗,每次沖洗3 min,共3 次。 將鏈霉素抗生物素蛋白-過氧化酶加入其中, 于室溫下靜置30 min。 以緩沖液再次沖洗,每次沖洗3 min,共3 次。 之后以新制二氨基聯(lián)苯胺(DAB)顯色液,行3 min 顯色,于顯微鏡下對染色程度觀察,以自來水沖洗,將染色過程終止。 以沖洗液再次沖洗,每次沖洗3 min,共3 次。 以蘇木素行復(fù)染處理,在自來水下沖洗,用1%鹽酸對其行分化處理,以自來水對其再次沖洗,共5 min。 梯度脫水后烤干標本,以中性樹膠對其行封片處理后,顯微鏡下觀察。
1.3.3 干擾ROCK1 基因的處理 將鼻咽癌的細胞株(6-10B)放在培養(yǎng)基(RP-MI1640)中培養(yǎng),培養(yǎng)環(huán)境為5%二氧化碳、37℃, 若細胞生長至融合度80%,實施細胞傳代培養(yǎng),待細胞生長達到對數(shù)生長期,用ROCK1 抑制劑對細胞株進行處理(將抑制劑加入培養(yǎng)基即可),設(shè)置2 個濃度,分別是10 μM、30 μM。 藥物處理后靜置1 h,對細胞進行收集。 此后,以RIPA 裂解液(含1%苯甲基磺酰胺)對細胞行裂解處理,對總蛋白進行提取。 以BCA 法測定蛋白濃度,制作10% SDS-PAGE 凝膠,加入蛋白,上樣至孔中,垂直電泳,于全濕狀況下,轉(zhuǎn)PVDF 膜,以牛血清白蛋白封閉處理,將ROCK1 抗體加入,放置在4℃的環(huán)境中過夜,孵育。 在第2 天,用緩沖液對其沖洗3次,每次沖洗時間為5 min,之后以HRP 標記二抗行2 h 孵育, 再次用緩沖液沖洗3 次, 每次沖洗時間為5 min,用ECL 發(fā)光液對其處理,在暗室中進行曝光。
1.3.4 細胞侵襲處理 于Transwell 小室底部,將ECMatrix 膠鋪好, 將RP-MI1640 培養(yǎng)基加入其中,放置在培養(yǎng)箱內(nèi)(溫度設(shè)置成37℃)。 于小室下室,加RP-MI1640 培養(yǎng)基(含10%胎牛血清),上室加入相同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基中不含10%胎牛血清。 將一定細胞懸液加入到各孔,另外設(shè)置復(fù)孔3 個,培養(yǎng)24 h,染色處理并在室內(nèi)干燥。將小室放在載玻片上,用顯微鏡觀察,隨機選取5 個視野并照相,對細胞個數(shù)進行計算,以侵襲細胞的數(shù)量來評估其侵襲能力。
1.4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鼻咽癌與癌旁標本ROCK1表達情況, 對以不同方法干擾ROCK1 處理后的ROCK1 表達水平進行測定,測定癌細胞侵襲能力。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F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鼻咽癌標本與癌旁標本ROCK1 表達情況分析癌旁組織40 份中,ROCK1 陽性者3 份, 陽性率7.50%; 鼻咽癌組織40 份中,ROCK1 陽性者共19份,陽性率47.50%。 兩組比較差異顯著(χ2=16.05,P=0.000)。
2.2 ROCK1 表達情況 對6-10B 細胞株進行干擾ROCK1 處理后實施蛋白質(zhì)免疫印跡(Western Blot)檢測。 經(jīng)30 μM 濃度藥物處理的細胞株ROCK1 表達水平明顯低于未經(jīng)藥物處理的細胞株及經(jīng)10 μM 濃度藥物處理的細胞株(P<0.05),經(jīng)10 μM 濃度藥物處理的細胞株ROCK1 表達水平明顯低于未經(jīng)藥物處理的細胞株(P<0.05)。 見表1。
表1 ROCK1 表達情況(±s)
表1 ROCK1 表達情況(±s)
組別 n ROCK1 表達水平未經(jīng)藥物處理的細胞株經(jīng)10 μM 濃度藥物處理的細胞株經(jīng)30 μM 濃度藥物處理的細胞株40 40 40 2.54±0.31 1.28±0.12 0.68±0.14 F P 3.624 0.021
2.3 癌細胞侵襲能力 對6-10B 細胞株進行干擾ROCK1 處理后實施Transwell 小室實驗,在560 nm處記錄數(shù)值。 經(jīng)分析,經(jīng)30 μM 濃度藥物處理的細胞株癌細胞侵襲能力明顯低于未經(jīng)藥物處理的細胞株及經(jīng)10 μM 濃度藥物處理的細胞株(P<0.05),經(jīng)10 μM 濃度藥物處理的細胞株癌細胞侵襲能力明顯低于未經(jīng)藥物處理的細胞株(P<0.05)。 見表2。
表2 癌細胞侵襲能力(±s)
表2 癌細胞侵襲能力(±s)
組別 n 癌細胞侵襲能力未經(jīng)藥物處理的細胞株經(jīng)10 μM 濃度藥物處理的細胞株經(jīng)30 μM 濃度藥物處理的細胞株40 40 40 F P 172.55±16.34 128.65±15.25 66.31±12.38 5.152 0.018
在病理分型方面, 鼻咽癌患者多數(shù)為低分化病理類型[3],經(jīng)過化療、放療后,仍有20%的患者會出現(xiàn)局部復(fù)發(fā)[4~5],提示鼻咽癌細胞侵襲性對該病的復(fù)發(fā)有重要影響。
ROCK1 蛋白是Rho 相關(guān)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中的一種,可對細胞黏附、骨架重組發(fā)揮調(diào)節(jié)作用,對細胞遷移及運動造成影響[6~7]。 有研究指出,ROCK1 高表達對腫瘤細胞侵襲能力有重要促進作用,而Rho/ROCK 信號通路,是發(fā)生細胞侵襲的重要途徑[8]。ROCK 蛋白和Rho GTP 結(jié)合之后,其構(gòu)象會出現(xiàn)變化,充分暴露其催化結(jié)構(gòu)域,此時ROCK可將下游效應(yīng)分子激活。
本研究為探索ROCK1 基因在鼻咽癌細胞侵襲中的作用, 選取40 例患者的癌旁組織與鼻咽癌組織, 發(fā)現(xiàn)鼻咽癌組織ROCK1 陽性率明顯高于癌旁組織, 可見在癌癥組織中ROCK1 基因呈現(xiàn)出高表達狀態(tài)。 對癌癥組織進行處理, 干擾ROCK1 表達后,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經(jīng)30 μM 濃度、10 μM 濃度干擾ROCK1 處理后,標本ROCK1 表達水平、癌細胞侵襲能力均明顯下降,由此可見,干擾ROCK1 基因能夠?qū)Ρ茄拾┘毎那忠u能力造成直接影響。
綜上所述, 干擾ROCK1 基因可降低鼻咽癌的細胞侵襲能力,這可為鼻咽癌的治療提供重要思路,值得后續(xù)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