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
【摘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不斷進步與提升,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高層建筑逐漸增多,人們對建筑物的外觀與質量要求也逐漸提升。高層建筑施工技術較為復雜,不同的建筑外形也需要使用不同的建筑施工技術,高層建筑厚板轉換層混凝土施工技術極為重要,會直接影響高層建筑的整體質量。對此,本文針對厚板轉換層混凝土施工技術進行探討,提高其施工質量的同時,提升施工技術水平。
【關鍵詞】高層建筑;厚板轉換層;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在高層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其上下部的使用功能存在很大的差異與不同,對此,在設計施工的過程中,其設計上下部結構種類會保持一致。在施工過程中運用轉換層,能夠將建筑物上下層架構之間的荷載進行傳遞,我國技術水平逐漸提升,高層建筑物的上下部結構也有不同的功能與用途,致使其結構上下之間存在柱體、軸線或者結構不相同的區(qū)別。上下部結構的混凝土轉換層施工建設能夠有效保障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與安全性,對此,本文重點探究厚板轉階層施工技術。
1、在高層建筑中厚板轉換層的概念、分類和作用
1.1 概念
通常在建筑項目施工中,高層建筑的轉換層較為運用梁式,但現(xiàn)今的高層建筑中主要運用厚板轉換層,因其轉換層的傳導力較強,施工工藝較為簡單,設計更為方便、快捷。現(xiàn)今在我國高層建筑項目施工中,其轉換層主要運用與底部空間較大的剪力墻施工建筑,在樓層與樓層之間的柱網(wǎng)交錯性較高,但很難運用梁對其承托,對此,更適合運用厚板專版層完成施工。厚板轉換層在施工中,其自重較大,施工所需要的材料類型與數(shù)量較多,且需要細致的進行施工計算,對此,需要對其施工技術進行研究與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其施工技術水平。
1.2 厚板轉換層的分類和形式
1.2.1 分類
根據(jù)建筑物建筑施工的結構,可以將厚板轉換層分為以下幾類。其一:同步轉換其結構的軸線布置,通過轉換層能夠將上部剪力墻樓層當成施工框架,其柱網(wǎng)軸線也會出現(xiàn)錯口,導致其上下結構不能重合。其二:將上下結構的軸線與柱網(wǎng)改變,轉換層上下結構沒有變化,但是下層的柱距增加,更利于施工。其三:上下層結構轉換,通常運用與剪力墻結構的框架施工,上部剪力墻結構轉變,下部的空間就會更大。
1.2.2 形式
⑴底部為大空間結構形式。高層建筑項目施工中,通產(chǎn)其底部結構都為大空間,可以采用兩種方式。其一:建筑物底端實施轉換層,增加底層空間的支撐點,其為橋式的結構形式。其二:可以通過支撐力較強的筒體實現(xiàn)轉換層,可以支撐底部的空間變大,可以作為大型停車場或者商場使用。
⑵外部有大柱網(wǎng)的形式。筒中筒的建筑形式不用改變其內部結構,只需要對其外部結構進行變換。要增大其入口的空間,其外部要有大柱網(wǎng),以大柱網(wǎng)為形式實現(xiàn)轉換層技術的運用,從而增加底部入口的空間,另外通??梢砸詨α骸⒑现蛘叨嗔旱姆绞叫纬赊D換,已達到其建筑目的。
1.3 作用
現(xiàn)今我國高層建筑的發(fā)展更為多功能與多元化,高層建筑上部通常都是以居住或者旅館為主,而中層通常會以辦公室為主,下層或者底部通常都是商場、娛樂場所或者停車場為主,還有部分的高層建筑底層會建設為旋轉餐廳。不同用處的樓層其開間大小也不同,其建筑結構也不相同。要滿足建筑多功能的使用要求,就需要在不同功能的樓層之間運用轉換層技術。
2、混凝土轉換層的基本結構
2.1 結構的特點
混凝土轉換層的結構特點主要是體量大,能夠荷載較多的重量,轉換增主要是針對兩個不同功能樓層結構之間的轉換,需要巨大的承載力,對此,轉換層的平面面積通常較大,也會有大量的鋼筋作為承載力的輔助。第二個特點主要就是樓層高,轉換層以下的空間通常比較大,且下部支撐的層高也較高。第三個特點就是轉換層的受力結構較為復雜,很多高層建筑的上層荷載力也較為復雜,且受力并不均勻。建筑物上層剪力墻較為密集的位置,其轉換層就會有較大的承載力,但在轉換層周邊的位置剪力墻較少,其承載能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于轉換層的豎向受力技術,就需要根據(jù)高層建筑的整體結構進行分析,在高層建筑過程中,結構動力反應是影響上下層結構受力的主要因素,轉換層的厚度也會直接影響其結構轉換與建筑質量。
同頻率策動力下,轉換層的豎向力會隨著其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使用效果。轉換層中還存在薄膜應力,其應力較強。結構變化較為復雜,也會增加施工的難度,對鋼筋數(shù)量的需求也會增加。第四,對于施工中的混凝土防裂質量要求極高,對此,需要采用高強度的混凝土完成施工,還要注意其裂縫的處理。
2.2 模板支撐體系
轉換層自身較重,還需要極強的承重能力,對此,在施工過程中要保障混凝土強度,才能提高其荷載力。在實際施工中,應該根據(jù)實際施工情況選擇合適的模板支撐體系,以保障施工建筑的穩(wěn)定性與安全性。在模板支撐施工中要確保其模板的加固質量,還要保障墊層的平整度,從而提高施工質量。
3、轉換層中的混凝土施工技術
3.1 設計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轉換板自身厚度為1.71m,在施工中可以將其分成兩層完成澆筑作業(yè),每一層的澆筑厚度分別為600mm和1110mm,對于混凝土結構來說,在第二層澆筑中會產(chǎn)生水化熱,對此,需要在混凝土配比的原材料中增加減水劑,還可以摻加粉煤灰,已達到降低水化熱的作用。按照原材料配比改了,73kg每立方的二級粉煤灰能夠降低5攝氏度的水化熱。對此,轉換層中混凝土配比比例極為重要,將直接影響轉換板的施工質量。
3.2 澆筑混凝土
(1)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要保證連續(xù)性,有轉換板中心為準,以對稱的形式向兩層澆筑,現(xiàn)場攪拌泵和商品混凝土完成為兩個施工階段,要對其兩者施工階段實施1:1的控制劃分總量,以保障攪拌泵與商品混凝土保持同速度完成施工作業(yè),要進行對稱,避免其出現(xiàn)偏移的現(xiàn)象。其二:混凝土澆筑要實現(xiàn)薄層澆筑,其自然流淌的坡度也要按照施工要求控制,且初凝時間要保證超過十二小時。
(2)不同振搗方式需要不同類型的振搗器完成振搗施工作業(yè),振搗施工中,其插入、抽出的速度都要嚴格控制,每次振搗時間也要控制在20-30秒之內,對于墻體、柱體相交處更要保證振搗的質量。當施工地點沒有明顯下降、也不在產(chǎn)生氣泡,并產(chǎn)生少量灰漿即可停止振搗作業(yè)。其四:泵送混凝土在施工中,需要在其模板周圍或者底側通排水孔,使其多余水分排出。
結語:
本文重點針對高層建筑工程施工的厚板轉換層施工技術進行探究,其施工質量能夠直接影響建筑物的整體建設質量,對此,技術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施工技術,針對不同高層建筑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施工技術,保障其施工質量,提高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
參考文獻:
[1]喬振偉.高層建筑梁式轉換層施工方案優(yōu)化設計及工程應用[D].安徽理工大學 2013.
[2]蔣海波.高層建筑厚板轉換層疊合澆筑施工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 2009.
[3]何沛.高層建筑厚板轉換層結構的研究和應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