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飛
摘 要:作為一項基礎建設,交通建設一直以來都是城市重點建設的項目之一。但近年來,我國汽車保有量快速增加,交通建設跟不上車輛增加的速度,從而造成嚴重的交通擁堵現象。尤其是一些大中型城市,交通擁堵已經成為制約城市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當前,因交通擁堵帶來的經濟損失、社會損失、環(huán)境污染難以估量。因此,制定有效措施緩解因交通擁堵所帶來的危害,已經成為各個城市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關鍵詞:交通擁堵;社會成本;公共交通
中圖分類號:U491.2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68(2020)16-0106-03
Abstract: As a basic construction, traffic construction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key projects of urban construction.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of car ownership in China, the traffic construction can not keep up with the increase of vehicles, resulting in serious traffic congestion. Especially in some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traffic conges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urban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economic loss, social los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traffic congestion are immeasurable. Therefore, the formulation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alleviate the harm caused by traffic conges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every city.
Keywords: traffic congestion;social cost;public transport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多,私家車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有關數據表明,我國近兩年新增的機動車數量占總數量的1/3,龐大的機動車數量和高頻的出行頻率是導致交通擁堵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擁堵呈現出常態(tài)化的趨勢,因交通擁堵帶來的社會成本也在不斷增大。交通擁堵已經成為全球各大城市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因交通擁堵造成的交通秩序混亂、事故率攀升、環(huán)境污染加劇等問題,不僅制約社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且為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交通擁堵問題與城市發(fā)展并存,改善交通環(huán)境不僅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而且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本文結合實際,找出造成交通擁堵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 造成交通擁堵的原因
1.1 車輛增長速度過快
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和制造業(yè)的繁榮,使得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汽車保有量也越來越大。通過調查可知,我國平均每三個家庭就擁有一輛汽車,駕車出行已經成為中短途出行的主要方式。因此,北上廣等一線大城市因私家車數量增加速度過快導致交通擁堵嚴重。龐大的汽車總量意味著這些車輛即使不上路也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去停放[1]。再加上我國公共交通體系不完善,導致私家車使用頻率高,這也是造成交通擁堵的原因之一。
1.2 城市空間規(guī)劃不合理
城市空間規(guī)劃不合理會加劇交通通行的難度。我國城市規(guī)劃并不完善,相關部門在進行城市規(guī)劃和交通規(guī)劃時,缺乏前瞻性和預判性,造成城市功能分區(qū)過于集中。在設計之初對城市的空間規(guī)劃、交通規(guī)劃、城市的內部空間結構缺乏系統(tǒng)性的調研,規(guī)劃時并沒有從城市的整體規(guī)劃高度出發(fā),只是對局部空間進行布局,沒有考慮到城市未來發(fā)展空間。再加上城市的擴張大多數以粗放型模式為主,在一些大的住宅小區(qū),人口居住密度高,導致人們出行時會形成人流和車流的重疊。交通擁堵并不會因為城市范圍的擴大而縮減,反而會導致新建的道路也加入交通擁堵的范圍,這不利于一個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城市空間規(guī)劃的不合理也會造成預留的交通道路不合理,比如,將公交站臺設置在主干道上,這雖然滿足了人們出行的便捷性,但并沒有充分評估道路的承載量和實際情況,從而使整個道路因乘客頻繁上下車而通行效率低下;還有一些公交站臺設置在人流量較大的商業(yè)中心附近,如此設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乘客,但商業(yè)中心往往是車流、人流的交匯處,這樣設計反而會加劇交通擁堵現象的發(fā)生。
1.3 交通網絡規(guī)劃不合理
大中城市的交通規(guī)劃正面臨著機動化和城市化的雙重壓力,再加上受環(huán)境因素和土地資源的制約,在進行交通規(guī)劃過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對政府而言,城市規(guī)劃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但因為在城市建設初期道路規(guī)劃不合理,再加上道路密度低,造成主要交通要道的間距大,支路體系不完善,干路分流能力不足,導致道路功能紊亂。另外,我國城市居民出行使用電動車、自行車的比例較高,部分城市的非機動車車道不完善,個別路段會出現非機動車占用機動車道的現象,也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安全隱患。
1.4 交通管理系統(tǒng)智能化程度不足
交通管理的目的是要實現道路的暢通,并根據實際來滿足道路的通行需求。但是,在實際的道路通行中,交通管理仍主要依靠紅綠燈、交通警察、地面標線進行。這種管理方式成本大、效率低,不能根據車流和人流量大小對行駛的車輛進行實時管控。傳統(tǒng)的緩解交通擁堵的措施主要是道路的改擴建和新建道路。但是,僅僅依靠擴充道路而忽視整體規(guī)劃布局,并不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現象。目前,部分大中城市逐步實現依托智能化的交通設備對道路交通狀況進行實時監(jiān)控、引導,例如,智能紅綠燈設備能自動追蹤車輛的通行數量,并根據數量設置紅綠燈時長,這有效緩解了交通擁堵的現象。但是,僅有少部分城市實現了交通管理系統(tǒng)智能化,多數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統(tǒng)智能化程度不足。
1.5 出行人的行為不文明
交通順暢與否與每一個出行人的習慣息息相關,好的交通秩序是每一個出行人共同維護的結果。“中國式過馬路”是近幾年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雖然這幾年經過專項整治后行人闖紅燈的行為有所改善,但因行人或非機動車駕駛人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而引發(fā)的事故依舊占整個交通事故的1/10[2]??梢姡腥税踩庾R淡薄,缺乏良好的出行習慣,會嚴重影響交通通行秩序,不利于營造文明出行的交通環(huán)境。
2 交通擁堵造成的社會成本
城市交通擁堵已經成為制約一個城市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其不僅導致城市交通通行效率低下,而且還造成社會成本增加。
2.1 交通擁堵導致出行成本增加
交通擁堵造成車輛通行效率低下,從而使出行成本增加。根據滴滴出行2019年第三季度的報告,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上下班高峰期車輛的出行時長要比其他時間段高出60%,交通擁堵所帶來負面效應已經逐漸凸顯出來,交通擁堵導致出行時間增加、環(huán)境污染加劇、能源浪費。在我國,每天因交通擁堵所帶來的經濟損失達10億元,如果能及時解決交通擁堵現象,必將會節(jié)約大量的社會資源。城市發(fā)展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如果交通擁堵現象不能有效解決,還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2.2 交通擁堵會造成社會效率低下
城市交通擁堵所帶來的出行成本增高,同時也會導致社會效率低下。交通擁堵造成人們出行時間延長,從而使人們的出行體驗和感受降低,進一步降低了人們出行的積極性,影響綜合經濟能力的提升。交通擁堵會導致能源消耗增加,交通事故頻發(fā),形成經濟增加放緩的惡性循環(huán),經濟損失的增加,更降低了社會的運行效率。
2.3 交通擁堵成為人們焦慮的新誘因
交通擁堵除了會影響人們的出行外,還會影響人們出行的心情,極易引發(fā)煩躁的情緒。從社會層面來說,環(huán)境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人們在出行中如果等待時間過長,會產生焦慮。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會增加出行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長期焦慮會擾亂人們的神經,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2.4 交通擁堵會加劇環(huán)境污染
中國環(huán)境污染和交通擁堵有直接和間接的關系。車輛擁堵的情況下,會加劇環(huán)境污染,影響城市的良性發(fā)展。再加上車輛的生產標準不一,有些車輛的排放標準不符合現有規(guī)定,造成汽車尾氣中的污染物排放超標,產生新的環(huán)境問題。
3 解決交通擁堵的措施
3.1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政府在對基礎設施進行規(guī)劃的過程中,要形成一個長期的規(guī)劃,遵循綠色低碳的環(huán)保理念。具體來說,第一,要加快城區(qū)道路建設,對于人流密度大的城區(qū),合理配置干線和支線,建立立體化的交通體系,緩解交通擁堵;第二,針對私家車數量激增的現狀,建設配套的停車位、交通信號指引以及立體化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第三,對于交通擁堵、停車難的商業(yè)繁華地段,可以提高停車費用,以降低人們對私家車的依賴,提高人們乘坐公共交通的頻率;第四,進一步完善交通配套設施,并定期進行維護,避免因交通設施損壞而造成的交通擁堵現象,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便利[3]。
3.2 完善路網結構
一個城市的交通網絡體系主要由道路、軌道交通、樞紐、停車場等構成。城市要想實現交通順暢,就必須根據通行需求設置快速通行道路、主次干路、支路,以滿足不同人員的出行需求。對于城市的綜合交通建設而言,不僅要具有前瞻性,而且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不斷調整,以實現交通暢通。路網結構的設計不僅要拓寬道路、加大路網密度,更要優(yōu)化公共交通網的建設,使城市的通行更安全、更高效。
3.3 大力發(fā)展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是城市經濟和社會活動的重要支撐,城市的發(fā)展離不開公共交通系統(tǒng)的完善。公共交通與城市發(fā)展的發(fā)展方向、健康程度有著密切聯系。大運量、快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不僅可以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問題,還能優(yōu)化城市布局、推動城鎮(zhèn)化的步伐。立體化的公共交通乘坐體系,不僅要注重同一類公交換乘的便捷性,更要考慮地上交通和地下交通的換乘體驗。在充分考慮人口密度和道路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調整人們的出行方式,減少因私家車出行頻率太高而造成的交通擁堵。
4 結語
當前,我國大城市交通擁堵現象日益嚴重。對此,交通管理部門要及時改進城市交通管理方法和措施,緊跟時代步伐,以科學技術水平為依托,構建立體化的交通管理體系,利用智能交通系統(tǒng)和大數據信息處理技術,將交通通行的各項數據及時高效地反饋到交通管理者手中,實現交通管理的精細化和智能化,降低事故發(fā)生率,解決交通擁堵現象。另外,提升交通參與者的責任感,加強對交通出行違法者的教育和引導,降低因出行不規(guī)范而造成的交通事故。
參考文獻:
[1]李明哲.低碳經濟下公共交通運輸管理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5(15):375.
[2]羅輝.控制小汽車使用率于低碳經濟的公共交通運輸管理研究[J].科技風,2016(12):78-79.
[3]李向陽.淺談低碳經濟下的公共交通運輸管理策略[J].財經界,2017(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