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吳青華
摘要? ? 本文概述了遂昌縣甘薯機械化生產試驗示范項目完成情況,總結了其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建議,以期為當地甘薯機械化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甘薯機械化生產試驗示范;完成情況;做法;問題;建議;浙江遂昌
中圖分類號? ? S53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14-0045-01
甘薯是遂昌縣主要的旱糧作物,也是遂昌烤薯的原料作物,年種植面積2 333.33 hm2左右。遂昌縣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引進浙薯13及紫薯品種,鮮薯產量與品質得到顯著提升,烤薯產業(yè)成為遂昌縣特色產業(yè),但甘薯生產一直都以人工勞作為主,生產成本高、勞動強度大。為減少人工勞動成本、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甘薯生產效率,促進甘薯生產農機農藝和相關技術裝備的集成應用,推進甘薯綜合機械化生產水平[1-2],2017—2019年遂昌縣農作物站實施了浙江省2017—2019年糧油產業(yè)技術團隊項目,開展了甘薯機械化生產技術試驗示范?,F將項目完成情況及主要做法總結如下。
1? ? 項目完成情況
1.1? ? 機具配備及應用
項目實施期間共購置各類農機具8臺(套),其中,開溝機2臺(型號分別為牛哥173、牛哥178)、覆膜機2臺、起壟機1臺、微耕機2臺(型號為航天巴山188)、甘薯收獲機1臺。
項目實施期間,共開展機械整地起壟、機械開溝、機械覆膜、機械收獲試驗示范面積42 hm2,開展小飛機植保防控面積6.67 hm2,培訓農機手15名。通過開展甘薯機械化試驗示范,減少了勞動用工,節(jié)約了勞動成本,促進甘薯種植農戶節(jié)本增效。
1.2? ? 項目實施情況
遂昌縣農作物站在遂昌縣金竹鎮(zhèn)龍溪村建立甘薯機械化生產技術試驗示范基地2個,開展了機械翻耕、機械起壟、機械收獲等機械化生產技術試驗示范,面積6.67 hm2,選用的甘薯品種為浙薯13。項目輻射帶動甘薯機械化生產35 hm2,開展機械操作技術環(huán)節(jié)專業(yè)技術培訓4期,培訓100人次,發(fā)放各類宣傳資料200份。鮮薯平均產量36 778 kg/hm2,平均產值58 844.8元/hm2,平均生產成本30 750元/hm2,純收入28 094.8元/hm2。
應用甘薯機械化生產技術,可節(jié)約勞動用工15個/hm2,共節(jié)約勞動用工525個,節(jié)約勞動力成本6 750元/hm2, 35 hm2示范基地共節(jié)約勞動力成本23.63萬元左右,節(jié)本增效效果明顯。
1.3? ? 甘薯機械化生產對比試驗
2018年,在遂昌縣金竹鎮(zhèn)嶺勝村開展了甘薯機械化生產對比試驗,設甘薯機械化栽培與常規(guī)栽培2個處理,采用大區(qū)對比試驗,每個大區(qū)面積0.67 hm2。常規(guī)栽培除機械翻耕外,其他農事全部采用人工。機械化栽培主要采用機械翻耕起壟、機械開溝、機械收獲等機械化操作。2個處理甘薯品種均采用浙薯13,6月5日種植,10月26日收獲,2個處理統(tǒng)一田間管理。
10月26日,對2個處理實收測產,常規(guī)栽培鮮薯產量37 064 kg/hm2,機械化栽培鮮薯產量36 225 kg/hm2,較常規(guī)栽培減少839 kg/hm2,鮮薯按市場價格1.6元/kg計算,機械化栽培產值較常規(guī)栽培減少1 342.4元/hm2;常規(guī)栽培生產成本33 560元/hm2,機械化栽培生產成本30 830元/hm2、較常規(guī)栽培減少成本2 730元/hm2。綜上,機械化栽培較常規(guī)栽培共節(jié)本增收1 387.6元/hm2。
2? ? 主要做法
2.1? ? 加強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項目的組織領導,遂昌縣組建了糧油產業(yè)技術團隊,聯合糧油、植保、農機、種子專業(yè)技術人員成立了技術指導小組[1]。建立項目管理責任制,為該項目指定責任農技員,由責任農技員對項目實施全程化跟蹤指導,確保項目順利實施[2]。
2.2? ? 強化宣傳引導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宣傳甘薯機械化生產的優(yōu)點,努力提高群眾對甘薯機械化作業(yè)的認知度和接受度,為項目實施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提高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度[3]。
2.3? ? 開展技術培訓
一是組織開展甘薯機械化生產技術培訓班,邀請農機專家推介適合甘薯機械化種植的新機具,講授甘薯機械化操作技術,提高農機操作水平。二是召開甘薯機械化生產現場會,組織甘薯種植大戶、專業(yè)合作社成員、農戶到項目區(qū)學習觀摩,特別是在機械翻耕起壟、機械開溝、機械覆膜、機械收獲等時期,采取課堂與現場相結合的方式,對示范戶及機手開展培訓[4]。
2.4? ? 規(guī)范項目管理
一是做好項目驗收與總結,甘薯收獲時組織田間測產驗收,及時總結,集成甘薯機械化生產技術。二是投入項目實施主體配套資金,加大對項目區(qū)內農機具、農藥、化肥、優(yōu)質薯苗等物資的投入,確保項目實施物資充足[5]。三是嚴格項目資金使用范圍,做到專款專用。
2.5? ? 加強技術指導
建立了“省級聯系專家-縣級糧油產業(yè)團隊-鄉(xiāng)級責任農技員-項目示范戶”技術指導模式,在甘薯育苗、移栽、病蟲害防控、機械收獲等關鍵時期,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與服務[6]。同時,省級聯系專家通過電話、視頻連線、田間現場示范等多種形式對種植大戶開展技術指導,及時幫助農戶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提高科技入戶率,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技術保障。
3? ?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是甘薯生產機械化試驗示范使用的農機具與遂昌當地地理條件不配套,當地地塊較小,大多以山地為主,不適宜推廣大型機械,需進一步探索適合遂昌縣地理條件下推廣的甘薯機械化作業(yè)新機具;二是農機手操作不熟練,機械作業(yè)質量不高,機械收獲時操作不熟練,導致破損薯塊較多。建議加強對農機手的指導與培訓,提高甘薯生產機械化水平。
4? ? 參考文獻
[1] 敖方源,熊志剛,趙成剛,等.重慶市甘薯生產機械化技術試驗探討[J].農機科技推廣,2015(9):38-39.
[2] 胡良龍,田立佳,計福來,等.甘薯生產機械化作業(yè)模式研究[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4(5):165-168.
[3] 黃赟,徐錦大,趙劍波,等.浙江省甘薯生產機械化現狀及發(fā)展[J].現代農機,2013(5):5-6.
[4] 胡良龍,胡志超,胡繼紅,等.我國丘陵薄地甘薯生產機械化發(fā)展探討[J].中國農機化,2012(5):6-8.
[5] 陳雪英.甘薯機械化生產試驗示范項目完成情況及主要做法[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7(10):55.
[6] 張莉,熊波,高嬌,等.北京市甘薯機械化生產現狀及發(fā)展建議[J].農業(yè)工程,2013,3(增刊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