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元 狄育慧 顏蘇芊 文力 靳貴銘
摘 要
本文詳細介紹了奧爾堡大學PBL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包括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總結(jié)性評價為輔的評價方法及工具、評價標準和評價途徑。提出建立“學生中心”的評價體系應轉(zhuǎn)變理念,構(gòu)建靈活的評價機制,實現(xiàn)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教、學、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機制。
關鍵詞
學習評價;PBL模式;奧爾堡大學;形成性評價;評價工具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8 . 38
0 引言
基于問題和項目的學習(Problem and 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模式在20世紀70年代在丹麥得到發(fā)展。在發(fā)展地方工業(yè)的目標下奧爾堡大學(Aalborg University)于1974年成立之初即在全校范圍內(nèi)推行該模式。問題是學習的起點,項目是組織學習的載體。學生在項目工作中自己定義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項目工作使他們能夠發(fā)展項目管理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1]。因此,奧爾堡大學模式也成為PBL模式應用在工程教育領域中的典范,被丹麥國內(nèi)和國外多所大學、研究人員和學生認為是一種先進而高效的學習模式。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丹麥唯一的PBL教席設在奧爾堡大學[2]。
學習評價是教師影響學習者學習行為和反映學習效果的最重要的途徑。通過評價,學習者對所學課程和學習過程進行回顧與反思,對照學習目標和期望總結(jié)個人在學術,社會經(jīng)驗和自身方面的學習收獲。奧爾堡大學的學習評價體系與課程體系是奧爾堡模式成功的關鍵。
1 奧爾堡大學的課程體系
在奧爾堡大學攻讀學士學位需要3學年(6個學期),本碩連讀為5學年(10個學期)。每學期學生需要修滿30分的歐盟通用學分(ECTS)。其中,課程學分為7.5~15分,項目工作為15~22.5分。一個學期約5個月,課程和項目工作為期4個月,第5個月為考試月。
教學工作組每學期為學生制定一個學習主題,圍繞這個主題確定本學期的課程和項目[3]。課程分為一般性課程和項目課程。一般性課程為學生提供基礎知識和理論,項目課程則圍繞學期主題為學生提供與項目直接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每學期前兩個月進行課程學習,課程結(jié)束前兩周進行迷你項目。迷你項目以項目提案寫作為主要內(nèi)容,為學生開展學期主項目提供初步的嘗試性體驗。課程結(jié)束后進行學期主項目,周期約為兩個月。項目工作是貫穿奧爾堡大學PBL教學的主線。學生可自由選擇教師推薦的實際項目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工作。教師對項目過程進行定期檢查并隨時為學生提供幫助和咨詢。在總學時上,一般性課程和項目課程各占25%,項目工作占學期總學時的50%。
2 奧爾堡大學學習評價體系
奧爾堡大學學習評價體系由評價方法和工具、評價標準、評價主體(或途徑)構(gòu)成,見圖1。學習評價體系圍繞該校學習目標——“通過終身學習使學生的整個職業(yè)生涯保持持續(xù)的,專業(yè)的發(fā)展,即,學會學習”[4]構(gòu)建。方法上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評價工具有筆試、口試、周期任務評價和課程參與評價四種[5]。
2.1 筆試
筆試用于一般性課程學習目標的評估,它考察學生對基本知識和理論、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以便確定學生是否對教材的了解達到了學習目標要求。與國內(nèi)大學不同的是,奧爾堡大學給每個學生設計了不同的筆試題目,學生必需對課程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否則不可能通過課程考試。
2.2 口試
口試是主要的形成性評價工具,旨在發(fā)展學生向他人提供反饋并評估自己進度的能力,用于對項目課程和項目工作進行評價。它不僅考察學生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掌握,還對學生的學習方法、自我學習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同伴學習能力等進行評估,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深度反思的機會。
口試有以下兩種方式:
●考試前兩周,考官發(fā)布考試題目,學生準備考試。
●考官僅發(fā)布考試提綱。學生必須事先準備這些提綱的相關問題。未事先進行書面準備的學生不得進行口試。
考試以項目工作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生首先對項目做整體口頭陳述,然后由考官指定回答、學生隨機抽題或?qū)W生主動作答的方式進行。
2.3 周期任務評價
周期任務指在課程筆試考試或項目考試前的某個或某幾個時間段要求學生完成的作業(yè)、問題,案例或科學文章等。這是課程學習評價和項目階段評價常采用的一種形成性評價方式??梢圆捎靡韵氯N方式中的一種:
●個人書面作業(yè)評價。
●根據(jù)學生的書面作業(yè)或類似內(nèi)容進行口試。
●根據(jù)與給定材料相關的一個或多個問題進行口試。
周期性任務的口試采用研討會的方式進行。研討會上學生要介紹議程草案和個人工作。導師對陳述內(nèi)容和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論。有時也會在討論階段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同伴評價需要提前確定對等組,對等組必須和被評價組有相同的學期主題。
2.4 課程參與期間的評價
課程參與期間的評價是以上三種評價的基礎性評價,適用于所有課程和項目。它要求學生的課程出席率不少于80%,并以筆記,工作表,作業(yè),對學生進行提問、測驗和口頭表現(xiàn)等方式進行。
在評價標準上,奧爾堡大學主要采用基于歐洲學分轉(zhuǎn)換體系(ECTS)的7級評分標準。該評分等級由五個合格分數(shù)(12、10、7、4和2)和不合格分數(shù)(0和–3)組成,分別對應優(yōu)秀、很好、好、中、及格、不及格和差七個等級。不及格及以下的學生需要重修模塊下的所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