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心瑤
一般來說,在教一篇課文之前,教師要知道這篇課文有什么特點,有哪些特點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或者能夠給學生傳達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教師要如何教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這就是選文類型及其功能的確認,是教師最先要考慮的內容,也是教學的前提之一。本文正以此為指導思想,從“例文”的視角人手,在目標引領教與學的基礎上,對部編版教材二年級上《日月潭》這一課的第二課時展開討論。
一、教材研習:關于“例文”的選擇
《日月潭》是部編版教材二年級上第四單元的一篇寫景文章。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的代表性風景區(qū),課文描繪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乃至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作者是按照這樣的順序描寫的:首先介紹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的優(yōu)美風光;然后介紹了日月潭名稱的來歷;最后介紹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異的秀麗風光。
本課作者善于通過關鍵詞句來表達日月潭不同時候不同的美,可是如何引導剛上二年級的學生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我想,這篇課文可以為孩子們提供許多樣本。
“你覺得日月潭美在哪兒?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边@是課后練習上的題目,而教師可以通過文章精確而優(yōu)美的表達引導學生細細體味,真切理解。所以說,選文,是教與學的前提。
教材研習的目的是為了把握編者意圖和文本體式特點,以便確定教學目標。對文本體式特點把握得越精準,教學針對性就越強,學生能夠借此把握和學習到的內容也越多。
二、學情估計和教學策略:目標引領下的教與學
(一)已知導入,明確學習任務
《日月潭》第二課時一開始,我就采用已知導入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日月潭周圍的美景是什么樣的?學生很快反饋“群山環(huán)繞、樹木茂盛”。我再告訴他們日月潭不僅周圍景色優(yōu)美,日月潭本身也是風光秀麗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是要走近日月潭,品美文,賞美景。
(二)課中分享,明確努力方向
在本課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尋找、品味有關日月潭特點的詞語和句子,并且在品讀中,通過對上下文的聯(lián)系理解,進行揣摩。要在學生以往知識的基礎上實現(xiàn)新知識的建構,必須找到建構的基點,學情研判的目的就是為了找準這個建構的基點,并配合文本體式特征的研判,確定教學目標。
(三)總結提升,反饋學習效果
在《日月潭》這一課學完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板書回顧課堂所學,通過板書形成小結回顧,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鞏固學習內容,并在此基礎上讓大部分同學達到可以背誦的效果。
三、教學設計:如何優(yōu)化設計達成目標
本次課文的教學設計第一步是復習導入,整體感知。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將課文朗讀通順,學生通過以下兩件事可達成整體感知的目標:其一,再次通讀全文,說一說日月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哪些部分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其二,默讀課文3、4自然段,勾畫相關詞句說明。
第二步是深入體會日月潭的美。如何讓學生通過閱讀來感受實際場景的美?這不僅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來回憶,也需要讓學生研習文字,展開聯(lián)想。預計學生做了以下三件事后可達成目標:其一,尋找關鍵詞語,說一說文章寫了什么時候什么天氣下的日月潭?其二,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片段精讀,通過抓取關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日月潭的美;其三,總結回顧,整體感知。
教師教授的學生不同,其教學內容必然會有所不同。例文的選擇更應該來自學生在閱讀欣賞課文時的實際經驗。如果教師對學生比較熟悉,那么對于學生閱讀欣賞課文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困難和問題,教師會有一定的預判,也能在教學中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解決問題。
總之,選擇恰當的例文,輔以正確的教學方法和嚴格的目標要求,教師的課程就更有針對性,由此產生的成效也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