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毅男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元日》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詩中所描繪的場景,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過年。過年可以與親人團聚,有美食吃、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拿,同學們都喜愛這個節(jié)日。那你知道住在紫禁城里的皇帝和他的家人是怎樣過年的嗎?
古代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這一天,和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的含義不一樣喲!我們今天的元旦指的是公歷的1月1日,這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才逐漸開始推行的。
過年吃餃子,對很多同學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年俗了。在紫禁城中,餃子同樣是過年時不可或缺的美食。這其中,餃子餡可是大有講究。從歷史資料中我們得知:在清代前期和中期,皇帝們過年時,都吃素餡餃子。這并不是因為他們有相同的喜好,而是和清代宮廷中不成文的規(guī)矩有關。
相傳,清太祖努爾哈赤起兵后連年浴血奮戰(zhàn),在戰(zhàn)斗中殺生過多,死者無數(shù)。為了對無辜死者進行祭奠,努爾哈赤約定每年除夕都只吃素餡餃子。因此,后代的幾位皇帝也都嚴格遵從這條祖訓,過年只吃素餡餃子。
而到了清代晚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也逐漸被淡忘,餃子餡從素餡變成了肉餡。比如《清宮廷食檔》中就有記錄:“萬歲爺在養(yǎng)心殿進煮餃子。第一次進豬肉長壽菜餡十二只。第二次進豬肉菠菜餡十二只?!?h3>皇帝要發(fā)“紅包”嗎?
過年時,長輩一般會給晚輩發(fā)紅包,代表對晚輩的祝福和希望,相信這一定是同學們都喜歡的一項節(jié)日活動啦!要知道,發(fā)紅包這件事,對皇家來說同樣重要。作為當時國家最大的 “大家長”,清代皇帝在過年期間要給很多人發(fā) “紅包”。除了自家妃嬪、皇子皇孫外,紫禁城中的宮女太監(jiān)、身邊的親信大臣、前來朝拜的藩王使臣,甚至前來宮中表演的戲班都會收到皇帝發(fā)的“紅包”。
皇帝的“紅包”中并不只有銀錢,“紅包”的內容包羅萬象,這當中會有皇帝在“開筆書?!钡涠Y上親筆書寫的福字,會有文玩書籍、綾羅綢緞等比較精致貴重的禮物,這些禮物被統(tǒng)稱為“饋歲”。收到皇帝“紅包”的人,在得到祝福的同時也會特別感念天子的恩賜。
清代 “歲歲平安”荷包及內裝金、銀、玉等
除了給其他人發(fā)“紅包”,皇帝本人也有機會收到紅包。你看下圖中這個精致的荷包,荷包內裝有金銀錢、金銀錁(kè)、金銀八寶等,精美的荷包上還繡有吉祥語句,這就是皇帝的母親為皇帝準備的“紅包”!
正月初一這一天零點前后,皇帝要動身前往養(yǎng)心殿的東暖閣,在一個叫“明窗”的小房間中寫下新年第一筆, “明窗開筆”因此得名。這個儀式始于雍正皇帝,是每年元旦時紫禁城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儀式,也是新的一年中皇帝要參與的第一個重要儀式。
清代 “歲歲平安”荷包及內裝金、銀、玉等
明窗場景還原
清代 青玉壽字勾云夔(kuí)龍紋燭臺
在“明窗開筆”儀式上,皇帝會親手點燃蠟燭,然后將早已準備好的屠蘇酒倒入金甌(ōu)永固杯中,再用萬年青筆書寫下“天下太平”“風調雨順”“福壽長春”等吉祥話,希望新的一年中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為什么皇帝要使用金甌永固杯來盛屠蘇酒呢?這里面有著特別的寓意?!敖甬T”是金色的杯子,代表著國家疆土,“永固”是永遠穩(wěn)固的意思,所以,用金甌永固杯來飲屠蘇酒,是皇帝在祈求平安健康的同時,希望自己統(tǒng)治的江山永遠穩(wěn)固。
清代 金甌永固杯
祭祀祖先始終是過年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許多地區(qū)也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在過年期間,各家各戶會將族譜、祖先像、祖先牌位等供奉在家中事先準備好的供桌上,并擺放上香爐、貢品。家族中威望較高的長輩會主持儀式,其他人要燒香叩拜,給家中的祖先拜年。
在紫禁城中的皇家也遵循這些禮俗,過年期間,祭祀祖先是一項重要的皇家節(jié)慶活動,皇帝也會虔誠地向祖先祈福,希望能保佑子孫。但是,與尋常人家相比,皇家的祭祀活動規(guī)模更大、規(guī)矩也更多。
在元旦這一天,皇帝會親臨專門供奉祖先的奉先殿中祭拜。不僅如此,在祭祀前三天,皇帝就要開始齋戒,這期間不能處理刑事案件,同時還要沐浴更衣。在祭祀前一天,主持活動的官員要親自檢查各類祭祀用具和貢品。在祭祀當天,皇上要按流程進行祭祀,其間要獻酒三次、行三跪九叩大禮五次,可謂隆重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