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華
應用題是數學教學的重難點,學生對應用題的解答水平是衡量數學思維發(fā)展的水平,是數學分析能力高低的尺度。學生學習和解答應用題,不但培養(yǎng)了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對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呢?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數學教學實踐,談談一些粗淺的做法。
一、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題的良好習慣
解答應用題,認真讀題是關鍵。正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的重要性。但是讀要有目的、有層面、有效率地讀。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題的良好習慣呢?筆者采取了如下具體的做法:應用題的讀宜分散自由讀,并帶著問題反復讀,理解題目的內容,要求粗讀;了解題目已知條件和問題與要求,指導細讀;清楚題目的內在聯系,數量關系,啟發(fā)精讀;掌握解答思路及解題規(guī)律、方法、步驟,反復熟讀。讀是提高學生分析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前提。
二、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過了讀題關,還必須認真引導學生從應用題的具體情節(jié)中分析出已知條件和問題之間的數量關系,把應用題中反映生活的語言轉變?yōu)閿祵W語言,最后能根據運算的意義正確列出算式。
例如,“飼養(yǎng)小組養(yǎng)了9只白雞,5只黑雞,白雞比黑雞多幾只?”可以結合教學圖片引導學生分析:
題目已經知道什么?問什么?把白雞和黑雞一只對一只地對起來,看看對著的有幾只(對著的有5只)。還有多少只沒有對著呢?(4只),怎樣求出白雞比黑雞多的只數呢?引導學生想出:從白雞的只數(9)減去和黑雞同樣多的只數(5),剩下的就是白雞比黑雞多的只數。
為了便于分析應用題和突出數量關系,我常采用“應用題文字題化”的做法,如應用題“小敏和小花丟圈子,小敏丟了42個,小花比小敏少丟8個。小花丟了多少個?”在讀題后,可用文字題來表示“比42少8的數是多少?”又如“汽車每小時行45千米,8小時能行多少千米?”可改寫成“8個45是多少?”等等。這種做法,既使講法簡潔,本質突出,學生又易于掌握。
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除了通常運用的分析和綜合法外,還可以借助線段圖來解決。線段圖能夠形象直觀地反映出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通過畫線段圖的訓練,既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小紅的數學成績是90分,比小青多10分。小青的數學成績是多少分?”此類題學生很容易做錯,往往錯誤列式為“90+10=100(分)”,而將此題畫在線段圖上,顯而易見。
這樣學生通過直觀,就很容易列出求小青數學成績的式子“90-10=80(分)”。
再如“學校里栽了85棵桉樹,栽桉樹的棵數比栽桃樹的棵數多4倍。栽桃樹多少棵?”把這題畫在線段圖上,學生易于理解。
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桉樹比桃樹多4倍,加上桃樹本身的1倍,實際上桉樹的棵數正好是桃樹的(4+1)倍。求栽桃樹多少棵則可列算式85÷(4+1)=17(棵)。
運用線段圖解答應用題,揭示一些數量關系,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理清思路是有很大作用的。
三、要注重學生自編應用題的指導
要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教師還應重視指導學生自編應用題。
自編應用題的形式多種多樣。在指導學生自編應用題時,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開始出一些不完整的應用題,要求學生填條件,補問題,逐步才要求學生編完整的應用題。例如我出了一些題讓學生填條件,補問題。
(1)“一(1)班有學生50人, ? ? ? ? ? ?。一(1)班比一(2)班多多少人?”
(2)“一輛客車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8小時, ? ? ? ? ? ?
(3)湖邊有12只白鶴,灰鶴的只數是白鴿的3倍。 ? ? ? ? ? ??(4)食堂7天燒煤1400千克,照這樣計算, ? ? ? ? ? ? ? ?
這樣的練習題,(1)(2)題一般學生都能填得上。(3)(4)題要填上也不難,但為了加深理解,(3)(4)題可以引導學生補上多個不同的問題,如(3)題可補上“白鶴和灰鶴一共多少只?”“灰鶴比白鶴多多少只?”(4)題可補上“12天可燒煤多少千克?”“3200千克煤可燒多少天?”“再燒5天共燒多少千克?”等等,這樣學生對條件相依,對應關系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另外,還可以利用實物演示指導學生自編應用題。例如,筆者在上課時,拿了20本練習本,叫出三位學生在講臺前站著,然后叫另一個學生把這些練習本給這三位同學每人發(fā)6本,剩下的留給自己。之后,筆者對大家說:“剛才我們做了些什么?”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剛才的情況自編一道應用題。由于學生親自參加或親眼看到這個活動,所以編起題來也就不覺得難了。對于后進生,筆者再作當面指導,使他們也能編出題來。用實物演示法指導學生自編應用題,不但能使學生形象、清楚地了解數量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且對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在此基礎上,筆者把自編應用題提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就是看圖編題:如
根據這個線段圖,可以指導學生編成“某村要修一條全長500米的鄉(xiāng)村公路,已經修了400米,還剩下多少米沒有修?”這樣的應用題。
還要看算式自編應用題,如“26-8+26”,“240+70×8”等。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指導學生自編應用題,能夠使學生正確地掌握應用題的結構;能夠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能夠提高學生對解答應用題的興趣和效果。通過指導學生自編應用題,學生的思路會變得更清晰,陳述和判斷會變得更有把握和更有根據。同時,自編應用題還能培養(yǎng)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的能力。從教學效果看,這種練習對于促使學生學好應用題及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指導學生自編應用題,要根據各個年級的實際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去進行,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但是,隨著學生的經驗和理解能力的增長與提高,他們會逐步掌握這個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而且會越做越有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總之,應用題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發(fā)展思維的重要方面。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自編題,掌握解題思路。并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利于提高學生解答復合應用題的能力。